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关于学校校长竞聘演讲稿

2023关于学校校长竞聘演讲稿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老师们、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调整我校领导班子的决定,我本人完全拥护。黄庆学教授和沈兴全教授年富力强、学术造诣颇深、管理经验丰富,由他们分别出任校长和副书记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太原理工大学的重视和关怀。

  借此机会,我把履职校长期间的工作做一个极其简要总结,和大家再说几句心里话。

  20xx年5月3日 ,在组织的亲切关怀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热情支持下,经受10余年副校长的历练后,我被推荐考查任命为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在国家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同时,学校改革发展也处于攻坚阶段。在前任党政领导奠定的基础上,我坚决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求真务实勤勉”的作风和“敢于担当作为”的勇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尽情尽义,保持发展定力,克服困难阻力,与以吴俊清书记为班长的班子成员同舟共济、与全体师生戮力同心,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1.夯实基础,建强师资队伍。截止目前,共引进560余名优秀博士人才,其中十余名35岁以下教师破格晋升教授。在此基础上引进80余名“百人计划”学者,师资结构有效优化,师资水平明显提升,师资储备厚积薄发,人才效应蓄势待发,对学校中长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2.推进建设,优化办学条件。高质量建成新校区70万平方米的80个单体并全面投入使用,环境设施达到了较为先进水准。220xx余名师生(滚动近30000人)入驻生活学习工作。老校区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改造,消防安全设施进一步健全,后勤保障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在校学生共35000人(其中硕士生5000多名,博士生700多名)。多校区管理运行良好,规模效益正在显现。

  3.校地合作,拓展办学空间。20xx年始,与孝义市共建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两届7000学生入驻孝义校区,加上老校区7000学生,独立学院培养规模已达14000人;培养质量得以保证。

  (太原理工大学共计在读学生(包括独立学院)49000名。除研究生不足之外,基本达到了预期规模。)

  4.选优育强,提升人才质量。除软件专业外,本科生全部第一批次招生录取,研究生第一志愿达线人数远超招生计划;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84%以上;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工程科技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显现出高质量的育人水平;“生涯导航”教育培养计划连续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蔚然成风,数学建模、超级计算、机器人、晓明研究室、晋豹车队等大学生创新团队在大赛中屡创佳绩,男篮在CUBA中摘金夺银,男子足球队和田径队也取得了不菲战绩。

  近年来,除国家专项资助经费持续增长和学校自身加大投入外,杰出校友慷慨解囊,新增卫国云霞奖学金和青鸥奖学金。年均各类奖助经费总和达到1.2亿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5.深化合作,推进国际办学。两年来,与美、加、欧、澳、俄等国10余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与中国台湾、香港等地27所高校互派师生交流,本学年在我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近200人。

  6.点面结合,提升学术声誉。工程学学科和材料学学科双双进入ESI全球前1%,为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奠定了基础。

  学校进入QS金砖五国400强(山西唯一),标志着我校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7.持续发力,创新再结硕果。国家基金项目连续三年突破百项(20xx年仅70余项,20xx年100项,20xx年105项,20xx年127项),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高校。

  20xx年学校获得2项国家科技大奖(近三年山西仅3项),为我校、我省科技创新驱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8.主动担当,服务区域发展。我省确定的7条产业创新链,我校参与6条;67个煤基攻关项目,我校参与28个。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成果得到了很好的转化应用。

  9.建章立制,落实依法治校。第一部《太原理工大学章程》颁布实施,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速依法治校、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实至名归,统筹行使与学术有关的职权,在人才引进把关、完善职称评审条例、评定教学科研成果、制定教学科研奖励政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0.以人为本,力促民生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教职工(包括离退休)收入稳中有升,教学科研奖励总额有所增加;南区住宅楼建成,保障了500余户教职工入住;投资1700多万元改善两个小区(南区和西区)环境;西区高层教工住宅克服了多重困难,得以开工建设,预计20xx年底交付使用。

  过去几年,我们基本完成了“规划”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一些领域,成绩喜人。但同时必须看到,矛盾和问题依然不少,有长期积累的,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也有工作不足造成的。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1.国家级“20xx协同创新中心”是学校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重要平台,但我校申报两次,均未成功,表明这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值得欣慰的是,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王儒林书记讲话中指出,支持“太原理工山煤协创”与“清华同方”共同打造的“互联网+ 煤炭行业”协同创新云平台进一步深入地做下去。

  2.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抓住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这个关键点,以其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然而,新的分配方案正在制定中,尚未出台实施,学校综改任务还十分艰巨。

  3.新校区教工周转房仍在筹谋,尚未批复开工建设,期盼教职工这一实际困难早日解决。另外,应探索学校补贴从而鼓励教职工在新校区周边购买商品房的机制。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回首32个月来,我不敢说做到了大公无私,但起码做到了先公后私、以公为重。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取任何政治资本、经济利益、学术荣誉和社会地位等。作为校长,理应在其可预见的任期内对学校的发展作出定位规划,并一以贯之抓好落实,遵循办学规律,推动内涵发展,持续提升质量水平,为学校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这一愿景成为了我的憾事!

  不过,问心无愧的是,我兑现了就职时的诺言,甘作通往理工大学伟业道路上的铺路石,按照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要求,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学校的发展和壮大。更令人欣慰的是,理工大学有许许多多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教职员工,尤其有几百名青年才俊和诸多优秀管理干部,你们是理工大学的脊梁,你们创造了理工大学曾经的辉煌,也一定能赢得理工大学未来的荣光,作为刚刚卸任的校长,请允许我最后一次代表理工大学感谢你们!

  在这里,我还想说,由于自己方法欠妥和脾气急躁,难免伤害了一些同志的感情和积极性,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在此,我特别感谢复明省长等省领导的教诲和指导,感谢省委组织部学东部长等领导的信任和关怀,感谢教育厅文栋厅长等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感谢以俊清书记为班长的班子同仁与我同甘共苦!感谢全校师生员工的理解和宽容。

  我的浙江金华老乡,我极为崇拜的长者和诗人艾青曾经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8年来,我求学于此、工作于此、进步于此,培育之恩、知遇之恩、扶助之恩……,母校给与我的太多、太多,而我能做的却十分有限。半个月前,20xx年12月23日,我的恩师徐璞教授去世,我一直处于万分悲痛之中;更使我感动的是师母王懋娴老师满怀深情的一席话……。今后,在组织安排的新的岗位上,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并将全身心回归愧对已久的学术生涯,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将以欣赏的目光关注和关心学校发生的一切,表达我对母校的爱意,洗耳静听学校不断成功的佳音,为五年后、十五年后、三十五年后卓越的理工大学,而欢欣喜悦、由衷祝福。

  今天,是敬爱的周恩来逝世40周年纪念日。我们缅怀他老人家的同时,衷心希望全校师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支持黄庆学校长开展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共创百年理工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