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特点与要素

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价特点与要素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化教] 2007年(第35卷)第6期 墓孑互联网络曲迷翟教 评价特最与曩素 范 蓉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甘肃兰州 730000) 擅薹: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巨大不同的教育方式,基于 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关 于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价这种新型教育方式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 问题,仍然是远程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基于网络教学本身的 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对学习者交互程度的评价可以通过 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 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文章(发言)质量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 供给系统学习者意义建构过程的信息、提供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 特点和要求,对网络教学的评价要素进行了阐述。 关键调:网络教学 评价 特点 要素 1 评价特点 网络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一个范畴,它具备了教育评价 的含义,即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和参照标准。然而,网络教学与传 统教学相比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教与学活动在时空上的分 离、教学的实现需要可靠而安全的网络传输系统、学习者的学习 主要是自主学习。因此,网络教学评价也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1)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对网络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 控。网络教学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利用及时反馈信息来指导、 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 (2)对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智能教学以及对利用探索、发现、竞 争、协作、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策略教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对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控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3)评价对象广泛,不仅仅对传统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即学生、 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还对学习 支持和服务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4)实现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与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无缝结 合,利用网络教学支撑系统的教学活动记录功能搜集评价信息, 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 (5)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及时 反馈评价结果,便于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而且能够降低学校 管理部门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的技术要求和费用。 2评价要素 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再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信息,而是 自主地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要保证学习者 顺利进行学习并取得成功,就不仅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 媒体四个要素,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比较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和 学习服务系统。 2.1对学习者的评价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 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 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个体的发展。因此,对学习者的评价是 网络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网络教学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 建构过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 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提出提示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它又包 括以下几项: 2.1.1交互程度 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搬家的工具, 网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 大量的材料,然后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这种网上学习对于 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 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远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 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远程学习的成功是极为 重要的。事实上,Email、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网络相关技术的 不断发展与成熟已使网络环境下的交互相当便捷,在教学设计时 应考虑利用这些工具来促进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学 144 活动的参数和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参数;根据聊天室的发言次数及 发言数据量提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认知程度的信息、提供学习者 与人合作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参数。 2.1.2答疑情况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 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 的主题,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的 问题数、浏览问题解决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 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2.1.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是网络 教学的一大优势。通常这一优势会被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者对资 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对体现学习者的 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说,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所上载的数据。这里的资源包括课程本身(通常是教师提供)的 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前者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 问题资源、电子图书馆)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 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 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和信 息,利用问题资源的浏览情况及电子图书馆资料的浏览来了解学 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利用学习者向问题中心提交的问题和解 决方案、在讨论区或聊天室的发表情况,以及在电子图书馆中发 表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 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 相关信息;后者包括利用浏览器或搜索引擎来浏览互联网资源的 情况等。 2.1.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 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 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作业的设计不能只 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而应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2.1.5考试 考试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学 习者来说,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 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 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 对学习者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 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 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 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的多是 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 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 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 是不合适的。事实,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个真实 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 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 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 价。 2I2对教师的评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第35卷)第6期 文化教育 网络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 对教师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 量,网络教学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 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 直接传递者,信息的传递主要由网络系统完成。网络与教师所提 供的教学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仍然是主要的教学信息。由于 网络教学是师生异地,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学习,网络教学 提供异步和同步的学习方式,单单一个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教 学任务,因此在网络教学中依据分工的不同把教师分为主讲教师 和助教。主讲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对 学习过程进行组织,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上、上载、修改,对教学 资源上载、修改。助教主要是辅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课件的制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依据教学目标给以解答。 2.2.1师生交互程度 培养,有利于对教学的支持,及考虑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反馈及时 且激励学习者。 2.3.4技术性 课件安全可靠,易于使用,对学习者的技术要求不高,能支持 不同学习策略;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便捷,适于个别化异步学 习;页面、图标的设计协调一致。 2.3.5交互 交互响应及时,能满足师生、生生不同的交互需要,对交互的 参与度能进行记录。 对其它学习资料,则关注其是否获取方便、信息的搜索冗余 是否足够小等。对教学内容的评价通常是形成性评价。 2.4对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评价包括技术系统和教学系统的评价。 2.4.1技术系统 对学习者是否关注,是否有效组织讨论区和聊天室的讨论, 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及时鼓励学生,以及该教师的课的 学生发言人数、发言量、发言时间,据此提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参 即网络系统本身,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技术平台,指系统的 安全性和传递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用户的信息加密、 备份。 数、教学策略使用、教学组织情况信息,以及提供学生对教师教学 2.4.2教学系统 的感兴趣程度的信息。 是指平台能够提供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和探 2.2.2作业与g-4g:情况 索学习的策略支持系统,如答疑系统(提供多种答疑渠道)、自主 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合适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以及 学习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工 给予适当的助学意见,浏览学生所提问题的次数及回答的题目 具)、辅助教学系统(提供方便的教学设计模板,协助教师完成课 数,据此提供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参数和对学生的疑难 程的组织和课件的制作),及课程与教学计划、评价时间及方式等 问题的解决程度的参数,系统据此在反馈系统中生成教师调整教 信息。 学策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程度的曲线。 2.2.3教学活动的组织 用登录时间与注销登录时间来确定教师的在线教学时间。教 师应及时规范和调整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者的信息搜 索与获取能力进行引导。 2.2.4学习材料的提供 教师上载有效资源的数量,以此提供他组织学生学习的广度 和深度的信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是否足够新,并是否及时更 新,据此来提供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与满足学习者需要 程度的信息。 2.2.5学生成绩 由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而来,这是对教师评价的参考 指标,但不能以此为准绳。 2.3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指教师提供 评价数据的获得可以通过评价系统稳定工作时间、系统工具 的利用率、系统资料的丰富程度及利用率等途径获得,而获取方 式则可以是管理员、教师、学生的反馈信件以及问卷调查。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一般作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一个组成 部分而存在,通常包括质量指标生成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 据分析子系统、反馈子系统等组成部分。 2.5对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评价 对于网络教学来说,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同课程与媒体一 样,对教与学也相当重要,只是它对网络教学的影响是非直接的, 通常包括管理与资金支持、电子图书馆等。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 几方面: 2.5.1对网络教学平台 提供功能相当齐全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并且负责对平台的 管理、维护,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网络教学的安全、稳 定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提供简单明了的使用指南。 的网络课件,还包括教师提供的其它学习资料以及互联网提供的 2.5.2对教师 巨大资料。对网络课件的评价包括课件的内容、结构与导航、练习 提供比较完善的教师培训计划;提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应 与反馈、技术、交互性等五个方面,这些信息可以以调查问卷的方 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提供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师 式由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填写。 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师评价学生及系统提供可参考的量规; 2.3.1课件内容 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合理及时,能促进教师的教。 是否适于网络教学,教学目标是否清楚、可以达到;能否激发 2.5.3对学生 学习兴趣以及深度讨论;是否及时更新等,以学生应用课件的次 提供平台的使用指南;为学习者提供学前指导,包括通过诊 数和频率来作为课件是否符合学习者要求的依据。 断性评价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认知风格等,提供学习者学习 方法的建议等;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交 导航是否合理、使用方便,页面超链接清楚一致;具有学习过 互,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回答;电子图书馆提供的 程记录功能,便于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内容;有引航功能,使网络 资料足够丰富,并及时更新,为学习者的实践与问题解决提供相 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应的技术支持;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参考量规以及方法指导,对 2.3.3练习与反馈 学生的评价准确及时,能激励学生的学习。 练习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的发展与策略、态度情感的 2.3.2结构与导航 (上接16页) ̄gggFC;IPSAN使用以太网交换机,通过IP连接 主机和存储设备,网络中的协议是TCP/IP。对各行各业的IT技术 人员而言,网络技术是基于Ethernet及TCP/IP构筑的,它们的许 多应用已建立在Internet的架构之上,并期待着存储网络化最终 会向这个方向发展。过去I]r发展的历史已经说明,包括 ken—Ring、FDDI、ATM以及Bell发明了一百余年的、面向连接的 语音交换技术,都将统一融合到TCP/IP为基本架构的Intemet上 去。我个人认为SAN技术也将向基于IP网络方向发展。 1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