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预防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预防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今日畜牧兽医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预防 李娜 (辽宁省兴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兴城125100) 摘要:鸡马立克氏病对雏鸡的危害重大,通过呼吸道进行传 肤毛囊处形成小结节或肿瘤.逐渐全身皮肤出现结节或肿瘤。 3实验室诊断 播。死亡率较高,严重发病时会造成全群淘汰,对养殖的经济效 益有巨大的影响。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确诊 该病.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想防控该 实验室诊断马立克氏病主要是通过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 检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及DNA探针技术确定是否 被马立克氏病毒感染.然后依靠病理组织学观察确诊有没有肿 病。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并进行免疫接种。 本文主要论述了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和预 防。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流行特点;诊断;预防 1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特点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Ⅱ型疱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 疾病.该病毒可分为3个血清型,包括可致瘤的强毒株,无毒力 的毒株。以及变异毒株,通常是同一环境下,会相继出现毒力更 强的来抵抗环境【1】。该病毒在环境中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够长时 间的在灰尘中存活.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该病毒在不同种类的 鸡间都能够相互传染.8~20周龄的鸡为易感鸡群.最早可在3周 龄时发病 马立克氏病的死淘率能高达5O%.病情严重的鸡场甚 至会造成全群死亡或淘汰.在农村地区养殖环境较差,死亡率能 够达到80%。患病鸡和隐性感染的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不会 垂直传播.但鸡只一旦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就能够持续不断的向 外界散毒,严重影响鸡群的健康。此外,吸血昆虫也能够传播马 立克氏病毒。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业健康发展,影 响经济收益的疾病。 2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鸡马立克氏病能够分为种类型.神经型 (古典型)、急性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四种,也有鸡种症状混 合出现的情况。 2.1神经型(古典型) 主要在4月龄的产蛋鸡群中发病.死亡率为2%左右.临床 症状为肢体不完全麻痹。走路摇晃或无法行走,有些腿向两侧伸 开,翅膀垂耷,斜颈,呼吸时嘴张开,以及下痢等症状。解剖病死 鸡可见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 膜神经丛有病变表现,神经变粗,神经纤维纹路消失,颜色变为 灰白或白黄色。 2.2急性型(内脏型) 幼龄鸡常见急性发病.死亡率较高,死亡迅速。解剖病死鸡 可见内脏器官病变,性腺、肾脏、脾脏、心脏、肝、肺、肠系膜、腺 胃、肠道等部位存在灰白色的淋巴细胞性肿瘤。 2.3眼型 眼型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病变,虹膜受损或增生,有 时一只眼发病。有时两只眼都发病,视力减退,严重的可导致失 明,瞳孔收缩,边沿不整齐。 2.4皮肤型 皮肤型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在颈部及翅膀周围的皮 瘤的发生,根据肿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等进行鉴别诊断。 4防治措施 鸡马立克氏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尤其重要. 主要的预防手段是免疫接种.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管理,特 别是对隔离饲养要有一定的重视.防止雏鸡早期感染对防控该 病有重要意义 4.1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防控马立克氏病较为有效的措施.首先.要选择 质量合格、高效、成分安全、免疫效果好、未被污染的疫苗。在雏 鸡刚刚被孵出来之后.尽可能早的进行疫苗接种.以使疫苗有足 够的时间发挥最大的免疫作用.在雏鸡接触到病毒前就能够获 得更好的抵抗力 4.2加强饲养管理 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坚持自繁自养.并且采用全进全出的饲 养模式.不同日龄的鸡要分开饲养.不能混群;加强雏鸡的营养 供应.提供质量优异的全价饲料。此外。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 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提高鸡的抗病能力,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健康 水平.促进生长发育。尽可能减少能够造成应激的因素。加强其 他常见病的防控.对鸡群进行疾病监测.发现患病鸡或隐性感染 鸡要及时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 4_3消毒制度 制定合理并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消毒制度.在实行过程中 要按照规范严格执行.尤其应该重视对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的 管理和消毒.严防雏鸡出壳时的早期感染:育雏室应建立在单独 的区域.和鸡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经过彻底的清洗消毒并空置 一段时间才能安排雏鸡进入:定期对鸡舍和鸡场内环境消毒.加 强通风保证鸡舍内空气清新 4.4育种 通过育种改良培育出具有抗病能力的鸡种是预防马立克氏 病的新手段 不同遗传品系的鸡对马立克氏病有不同程度的易 感度.因此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抗病性能优良的优质鸡【2】。 参考文献 [11黄安国,蒋玉雯,白安斌,等.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分离株 毒力比较试验Ⅱ].中国兽医杂志,1998,24(2):10—11. 【2】方博,付新亮,张桂红.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IJ].广东饲 料,2016,25(4):49—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