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论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论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摘要:陶渊明可以说是早期田园诗的开创者,在不愿为三斗米折腰后,他便隐居山林,过着自耕自足的生活,不再仰长官的鼻息生存,这段时间他的心境便全反映在他的田园文章中了,这些文章便应了后人对他的评价“繁华落尽见真淳”。这时他的诗作与自然接近,与山水相连,自然清新,描写自己怡然自得的快意,文章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提升了很高的层次,他的文章中的真淳便一览无遗了。 关键词:真淳、田园生活、自然 正文:

最早结识陶渊明便是在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了,当时便觉得这是一个生活的特别诗意的人了,他的人生与菊花这种高洁隐逸的事物相连,在闲暇时可以去自己篱笆围墙下采摘菊花,而一个随意的“见”字,更将这首诗的悠闲写出来了,没有任何的刻意,只是随便抬头便看见了远方清幽的山,心中也倍感轻松。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简单的一句话,便说明诗人内心非常平和,已不会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累,所以即使生活在人多的地方,只要心境平和,也不会感受到任何吵闹。这便是我最初认识的心境平和、诗意生活的陶渊明。 一、弃官以前

之后,又一次次的读到他的诗,才真的察觉到,每个人只要在跌倒后才能成长,即使最后将功名权势全不看在眼里的陶渊明也不例外,最初的他心里也是对功名利禄有着炙热的追求的,虽然祖父陶侃

曾是国家有名的将军,但也并没有为陶渊明带来任何的好处,到陶渊明出生,家中已经日渐衰落,这便是传说中的家道中落了。这时的他也在努力的向国家举荐自己,他的诗中也透露着期望一展鸿鹄伟志的憧憬,但现实却一次次让他绝望,他报效祖国的愿望注定破灭。最后,他发现,即使自己拼尽全力,最后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成就,在那些很低的官职上,只能小小的饱自己的肚子,何谈为国效力?所以,在受够了仰人鼻息,也了解了世态炎凉后,他决绝的弃官而去,随着自己的意志生活。他的诗也由高亢激昂向优雅恬淡中转换,写作的内容也由志向转为生活中的小事,为田园派诗人奠定基调。 二、田园生活

弃官之后的田园生活才是作家诗作真正得到飞速发展的时候,这时,他艺术的解决的出与处的矛盾问题,结束身心分离,心迹难觅的存在方式,在他一直追求的理想之地-------田园生活,他的生活就是他的诗,他的诗就是他的生活。以《归去来兮辞》为前轴开始了他的田园之旅。在原先“心为形役”的官宦生活中,他的志趣理想都被小小的官所限制,不得自由伸展。然后,他便表达了与过去生活诀别的态度,觉今是而昨非了,开始他新的人生。他以这首《归去来兮辞》做出宣言,表明自己坚决的田园生活态度。而在其后的《归园田居》中,他更深刻的强调了自己以后的人生态度,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声中,他开始了自己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闲适的生活中自由的飞翔,不再有外在的束缚,心灵也变得自由了。这时他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在“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声明中,他将自己的心灵

放逐在中国特有的田园时代中,这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受挫后特别的疗伤之道和逃避之路,他回归的田野,心灵中被政界的豪华气遮盖的本质逐渐显现出来,文风也变得真实而又淳朴了,没有任何的修饰和霸气。

之后的陶渊明,一点点享受着他的田园生活,生活上就像一个真正的农民了。但我想如果他是农民,他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农民吧!在他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可以看出来,他真的在享受他的农人生活了,而且,他的诗中完全是现实的写照,但同时,他的“带月”两词又可看出,在“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中,可以想见当时的他是多么的惬意。即使在农忙中,他还是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他绝少使用浓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情,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诗作也越见醇厚,带有深厚的意蕴。这时,在他的眼中,生活闲适而安逸,即使农活很多,但心里却是很轻松、自在的。

以后的人生写意中,我最欣赏他的这一句诗“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透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看得出即使田园生活非常辛苦,但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一种无尽的享受,心若自由,何物可以限制?所以,他便有了这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人对当下的生活是极端的满足的,因此生活对他是轻松,是享受了。

而《桃花源记》,便是诗人内心真实的反映了,他真真切切的说明了桃花源记这个美好的没有尔虞我诈的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了,它只能存在作家的心中了。他内心期待着这样一个自娱自乐,没有战火,

没有欺骗的地方存在,让现世中人们能够很好的生活在这里,但他又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地方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有。但他描写的这个世界依然让我们神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我们内心幻想这个世界的存在,写的意蕴深厚,同时又展现他自己内心的渴盼,同时,桃花源描写的是普通人共同的生活,他们多了一份淳朴,一份真诚,明显表现作家对整个社会的期盼。

可以说,菊花,在历史上几乎成了陶渊明的代表了。同时,菊花在中国人的心中又是高洁隐逸的表称,它小小的花朵,不如牡丹出众,不如莲花清新,但却有着它独有的美好。这些就犹如陶渊明的性格,在田园中,不求出众,却绽放出一阵幽香,慢慢侵入中国士人的心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