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遗产丽江古城公共设施的本土化构建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公共设施的本土化构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公共管理I Pubtic Rdmin JstrEion 世界遗产丽江古城公共设施的本土化构建 黄欢 杜瑜 和丽 云南大学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云南丽江6741 0O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中国丽江世界遗产旅游地公共设施设计研究》(V201 2)阶段 成果。 摘要:公共设施作为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中的中间媒介,是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城市的个性和品 位。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为例,探索公共设施本土化构建之道,使其在尊重市民感受、重视游客体验需求的同 时,能够充分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 关键词:公共设施;本土化;丽江古城 公共设施~词最早出现于欧洲,英文为:“Street Furniture”, 意思是“街道的家具”,同样的意思在德文里称为“街道设施”, 法文里为“都市家具”、有时也称为“都市组件”,其余类似的词 汇则有园林装置、城市装置、城市元素等。是由政府提供的,为人 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进行户外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设施。它们 分布于城市的街头巷尾,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平台,直接影响 城市景观空间的规划品质,体现独特的城市个性和品位。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 史,自古以来就是滇、川、藏的交通要冲,茶马古道的商业重镇。 1986年丽江古城被列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行列。1997年12月丽 江古城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 城市之首”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l00个城市之一”,成为国家旅 游局向海外主推的三个旅游区之一。随着世界遗产旅游业的高速 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以其纯朴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 化和多姿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为了能让游客 真切地体验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让本土居民产生文化认同,整理 和挖掘具有美学价值的乡土景观构成元素,提炼地域文化内涵,创 造出个性鲜明的、符合生态要求的城市公共设施,一方面为遗产地 旅游环境的研究开拓思路,同时为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一 丽江古城公共设施现状 近年来,丽江古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市建设突飞猛 进,越来越多的游人涌入这座边陲小城,商业味变浓,古城原有的景 观风貌受到破坏,本土特色正在逐渐消失,出现了大量的异域风格 的景观设计,产生了许多不伦不类的产品。 就公共设施来说,丽江古城与我国其他的城市一样,在城市面 貌蓬勃发展的背后,由于简单照搬和一味模仿,出现了类似或趋同, 导致本地区自身文化逐渐丧失,难以形成应有的风格和特色。 (一)环境整体性缺乏 所谓环境性的缺乏,是指公共设施不符合所在空间或环境的整 体氛围,设计缺乏严密的系统性及和谐性。公共设施没有行之有效 的统一布局和规划,缺乏宏观的考量,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各自 为政,缺少相互间的特征联系,更没有设施间相互统筹的系统联系, 造成形式、风格上的杂乱无章,缺乏城市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影响 了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的历史风貌完整性。 (二)个性缺乏 简单化、雷同化地选择与布置设施,忽视场所环境的独特性, 不顾当地历史与文脉,盲目出新、赶时髦。形式上,没有体现地域 文化特色;材料上,忽视了对本土材料的利用;文化中,忽略了历史 文化内涵。目前古城一些公共设施虽然能够满足城市对设施的基 本功能的要求,但是缺乏城市应有的个性识别。 (三)人性化的缺乏 公共设施是服务于人的,人是环境的主体,但古城一些环境设 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游人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中未能较好地融入人 文关怀理念,缺乏对人的户外生存需求的关注,缺少对人的尊严、 价值的维护,未能创造一种人与人、人与技术、环境以及人的内在 身心体验适合性。尺度过大或过小、交通标识混乱、公共空间休 息座椅不足、厕所难找等等状况都会造成公共设施的社会服务功 能的脱节。 公共设施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符号,能赋予一个城市鲜明的、 可视的地方个性。这就需要我们遵循设计伦理,创造与场地条件相 适应的本土景观特色,正如俞孔坚所说“我们的每一条小溪、每一 块界碑、每一条古道、每一座龙王庙、每一座祖坟,都是一村、一 族、一家人的精神寄托和认同的载体…这些乡土的、民间的遗产 景观,与他们祖先和先贤的灵魂一起,恰恰是构成中华民族草根信 仰的基础”。 二 丽江古城公共设施本土化构建策略 本土化的实质就是本地化,是一个城市形态的基本特点,是指 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是表达异质多样性和 特定情境要素的特殊手法,是形成城市环境特色美的基础。就城市 公共设施来说,不仅仅局限于设施本身的个体功能、造型、色彩等 方面,而要强调与城市的整体景观效果相协调,展示当地环境立地 条件和地域文化特征,追求合乎特定的城市形象定位和使用人群的 外在表象和精神内涵。 (一)生态适宜性策略 生态适宜性是指某一特定生态环境对某一特定生物群落所提 供的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对其正向演替的适宜程度。生态设计是建 立在多种因素相互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合理化设计,它的意义在于 将生态研究与环境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建立科学的设计伦理 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人类有责任维护自然环境,控制人类对 自然的伤害行为。 丽江纳西文化中源远流长的“自然崇拜”与中国古代的“天 人合一”的审美理念一脉相承,强调人与环境和谐统一,集中表现 为遵从自然的原则。城市的自然环境是构成环境景观的重要因素, 是环绕在我们身边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在城市环境设施改造 设计中,要立足于当地自然山水现实,将有特色的山水作为开发的 重要依据。既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又遵从自然界的法则,创造一种 和谐自然的景观生态,拉近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一机(设施)一环 境的和谐。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体现本土化特色,在丽江古城 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实当地自然 景观的主题内容,强化自然要素的截取,使设施的表现更直接、更 外在,在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同时,使环境设施充满活力与温馨而 M0DERN BUSlNESS现代商业 101 PubLic Administration I公共管理 更富魅力;以最少化的投入、维护成本,维持当地长期以来已经形 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反映地域差异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公共设施的 成的人与自然界的依附关系;开发一些与当地资源环境与社会文化 设计要在充分分析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将设计融人自然,取得与环 相适应的公共设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关注原材料和能源的循 境氛围的和谐度。例如:在丽江偏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色彩温 环使用,多选用当地的石材、木材等自然亲切的材料;城市设施色 暖亲切的木质材料是比较恰当的用材选择。以例如:古城口休息座 彩设计上,要注意与周围植物的色彩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既要避 椅的设计,就较好地结合了场地环境,采用集约式的“树椅”形式, 免色彩过于接近自然环境,又要避免色彩对比过强而显得突兀。 既保护了树木,利用了空间,又为游客提供了完善的休息功能。另 方面是与人文环境相协调。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 (二)地域性策略 一公共设施除了本身为城市提供所需服务,它还是城市独特气质 传递着城市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 的重要体现者,其外观特征应与环境的整体形象相一致,体现一定 和文化,它是历史的积淀和人们创造的结晶。人文环境协调性要求 的场所意义。公共设施绝不是设计者个人情感的宣泄,必须深入到 公共设施能充分体现出城市的独特文化特征,符合当地民众心理, 当地的环境实际中去,从中归纳提炼设计元素,传达最鲜明的城市 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形态、色彩、文化符号,使公共设施与人文环境 符号。一方面借鉴地域传统形式,一方面再现地域传统生活方式和 协调一致。 社会关系。 丽江古城土著居民主要以纳西族为主,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 区,不同的民族文化扎根于此,相互交融,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丽江人 的日常生活。而城市街道、广场,公共艺术、水景、灯具、花坛、 座椅等等恰是展现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味的重要平台。 地方习俗、民族风情、民间工艺以及传统节庆等生活元素与 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富有历史感的景观总 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体会到设计的独具匠心。 古城的街道、民居、水系、桥梁、牌坊、碑刻都是城市的记 忆,渗透着本地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城市历史的延续,充分 体现地方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 现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公共设施设计应从整体的角 度思考与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及使用人群等的衔接、搭配与融合, 使其形成有机的统一。 (三)人性化策略 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其公共设施应“公共 化”、 “城市化”,为人们提供方便、合理的公共设施,创造舒适 宜人的游憩场所。 “以人为本”是人性化设计思想的精髓,是城市 公共设施设计的指导思想,即在设计的过程中,了解人的需求,设计 出尊重人、关怀人身心的城市公共设施,赋予更深的人文内涵和情 感内涵。 以人的需求为中心和尺度,不仅要美观,而且要考虑使用人群 的不同,从材料、结构、工艺及造型形态上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不适 或安全隐患。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设计是公共设施人性化设 计的重要表现, 丽江古城有其特定的地域文脉和历史文化,这些都是联系这个 城市人群的情感纽带,公共设施完全可以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使 其更好地融人环境之中,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作为设计者,应该 深入探讨不同使用人群的行为方式及心理状况,以本地人的视角和 责任,对社会大众进行人群的细分,以人的具体需求作为终极目标, 对生活空间与自然融合表达敬意,获得使用者的认同。 人性化设计应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东西,注重人的情感的交流, 个性的尊重,文化的认同和内心的反响。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城市环境设计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超越功能设计,完善现代人 性意义,体现以人为本。 (四)环境协调性策略 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不同于纯粹意义上的 产品设计,它不是孤立于环境而存在的,它为公众提供的是在环境 中进行公共活动所需的服务。一个和谐统一的城市环境,要求那些 看似零散的公共设施组件能合理地融入其中,并散发出城市独特的 人文气质与艺术追求。 环境设施的协调性体现在与周围既有环境的适宜关系上,必须 注重其与场所的一致性。环境协调性的原则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 现,一方面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地域的自然风貌是城市环境景观 102 现代商业M0DERN BUSlNESS 公共设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 理,城市景观设计给人的整体效果,绝不是各种要素简单、机械地 叠加,而是各要素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得到加强的整体效应。 三、结语 公共设施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反映一定时代性与地域性 的客观存在,本土化设计特色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文脉, 是一个地方有别于其它地方的个性特征。正如伊利・沙里宁(Eliel Saarinen)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 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就丽江古城公共设施设计而言,要立足于 当地山水自然,结合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民俗文 化,从本质上寻求具有本土特色文化与精神相结合的契合点,同时, 还要考虑本地居民的感受和游客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利于形成成 熟的旅游城市景观氛围,能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加强与环境的有 机联系,提高可见性与可达性,满足人的行为及心理需求,唤起人们 的场所感,并且进一步形成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四 参考文献: [1】钟蕾,罗京艳.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1 1.6. [2】张凌浩,陈曼瑾.环境中的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 1.6. [5】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6.1. [4]杜伟.论公共设施设计的五个原则[J】.装饰,2006.7. [5】瓮淼.浅析城市公共设施的地域性设计[J】.美术大 观,2009.7. 作者简介: 黄欢(1 975-),男,湖南永州1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艺术系教 师,助教,设计艺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