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出处:新浪科技 | 2010-12-16 15:50:26 | 阅读 140次
导语:日本经济专家针对iPhone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计算方法过时,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价值被高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被夸大了。
iPhone手机生产分布图
各国对iPhone手机价值贡献率
导语:日本经济专家针对iPhone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计算方法过时,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价值被高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被夸大了。
以下为文章概要:
iPhone带来19亿逆差?
来自日本著名智库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的两位日本专家以苹果iPhone手机为例进行了研究。他们根据iPhone手机2009年的销量为1130万台,估算出中国的iPhone出口额约为20.2亿美元,扣除其中1.215亿美元芯片进口额后得出,iPhone交易中美国产生了19亿美元逆差。
而事实是,iPhone手机的制造方中国鸿海旗下公司富士康对每台iPhone手机价值的贡献率仅为3.6%,即6.5美元。但传统计算方法却按照iPhone的零售价格计算,将每台iPhone手机178.96美元的售价全部计算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使得iPhone系列产品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账面逆差。 数据失真的原因
两位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计算方法没有考虑跨国贸易的复杂性,忽视了很多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组装常常分属多国的事实,而单纯将产品价值归功于产品生产国,从而放大了国家间的贸易不平衡。
他们在研究报告中说,“这种僵硬的计算方式的结果就是,即便是美国企业开发的高科技产品也不可能为美国带来贸易顺差”。他们表示,高科技产品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错误的进出口金额计算方法。 WTO的看法
另一位权威人士,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 (Pascal Lamy)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在10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中国制造’其实只能算‘中国组装’,产品的真正价值应当归功于产品的设计、生产等环节涉及到的所有国家。目前使用的单纯以产品制造国为衡量标准的计算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拉米表示,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计算,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至少会减少到官方数据(2268.8亿美元)的一半。 反面声音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想要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也并非易事,因为产品的生产往往在多个国家间复杂分布。
比如,日本专家认为,如果只计算中国对iPhone的实际贡献,则iPhone手机实际给美国带来4810万美元顺差。而其他经济学家却反驳说,日本专家的计算方法有可能导致数据被夸大。因为他们的计算模型假设iPhone的其它部件制造企业,如东芝、三星等,只在自己国家从事生产,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企业在中国设立了很多制造公司,因此其它很多iPhone部件可能也是在中国生产的,从而增加了中国的实际贸易顺差。 相关研究
但总体而言,以上研究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个人电脑行业中心(Personal Computing Industry Center)对iPod的研究基本相符,中国对美
贸易顺差确实被大范围高估了,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对苹果产品价值贡献率很低,但传统计算方法把苹果产品的全部价值归功于中国。(钦亮)
导语:日本经济专家针对iPhone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计算方法过时,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价值被高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实际上被夸大了。\" />
20家台企打入iPad供应链 富士康将组装数百万台
作者:罗毅 | 出处:新浪科技 | 2010-04-06 08:16:49 | 阅读 726 次
4月6日凌晨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苹果iPad平板电脑凸显出亚洲供货商的实力,这些大多默默无名且效率惊人的供货商是把苹果公司的设计构想转化为畅销实体产品的最大功臣,光是台湾就有20家企业打入iPad供应链。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舒柏提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供货商现在预期iPad在2010年度可望出货800万到1000万台,远高于先前预期的500多万台。
4月6日凌晨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苹果iPad平板电脑凸显出亚洲供货商的实力,这些大多默默无名且效率惊人的供货商是把苹果公司的设计构想转化为畅销实体产品的最大功臣,光是台湾就有20家企业打入iPad供应链。
市场对iPad需求激增,台湾的触控面板制造商、韩国的芯片制造商及中国的电池制造商已增聘数百名员工加紧赶工制造iPad零件,它们克服重重的技术障碍,才成就这项苹果夸口可重塑PC市场面貌的划时代产品。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舒柏提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供货商现在预期iPad在2010年度可望出货800万到1000万台,远高于先前预期的500多万台。”
如同iPhone和iPod,苹果也把iPad交由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制造厂代工与组装。在大陆江苏设有工厂的台湾新普科技为满足iPad电池订单,近来拼命加班赶工,新普的“苹果生产部门”自2月中旬农历新年来扩增700名员工,使员工增至1800人,该部门主管表示:“苹果的订单时间很赶,我们已大举增加人力以达成目标,iPad电池目前的产量比1月时高出50%。”
亚洲供货商通常与苹果签有保密协议,大多拒绝透露生产情形。但拓墣产业研究所总监罗泽生说,光是台湾就有20家企业为iPad代工,台湾可成科技生产iPad的银色外壳,联咏科技生产液晶显示器,顺达科技则生产电池。
许多分析师和科技网站指出,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将在中国大陆组装数百万台iPad。 据了解,苹果也把iPad超高速处理器委由全球最大电子集团韩国三星及台湾几家知名度较低的芯片代工厂生产。(罗毅)
绿苹果还是黑苹果?——“苹果”供应链的秘密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何海宁 实习生 袁端端 2011-01-19 19:49:14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坏孩子”正在变绿供应链绿色革命:通行证,还是墓志铭?供应链环境投诉第一案标签 苹果公司环保绿色供应链中毒已有评论25条 发表评论 收藏 推荐给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三家民间组织的报告揭开了苹果公司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报告认为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劳工权益三方面,苹果都违反了自己的承诺。事实上,在供应链绿化已成国际潮流之下,跨国公司不仅应强化其供应链条的环境管理,而且应向公众说明供应链的环境污染问题和整改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苹果未意识到供应链环境监管的重要性,镜中苹果和现实苹果反差巨大。 (勾犇/图) “苹果另一面”
这是一家市值位居全球IT行业之首的巨无霸企业,每一款新产品上市都会引发全球粉丝彻夜排队等候,每一款产品都在引领全球消费潮流。
这是一家承诺“确保供应链有安全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同时确保生产过程对环境负责”的企业,每年它都会发布一份“供应商社会责任进展报告”。 然而,这家时尚靓丽的苹果公司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本周四,一份名为“苹果的另一面”的调研报告在京发布,这份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三家民间组织发布的报告,将苹果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南方周末记者独家获得的此份报告显示,苹果的另一面“污染、侵犯和毒害”一直“深深隐藏在其秘不示人的供应链中,很少为公众所了解”。
报告列举了10起苹果公司供应商违背职业安全承诺、违背环境污染承诺、违背确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严的承诺的事件。这些供应商分布在苏州、广州、东莞等地。这些事件包括,富士康连发12起员工跳楼、联建科技正己烷中毒、南玻集团下属企业多次废气超标等。 按国际惯例,绿色供应链即要求把环境保护意识、“无废无污”、“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整个产品链条中。
报告执行人之一、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劳工权益三方面,苹果都违反了自己的承诺。
事实上,苹果公司进入马军的观察视野已近一年时间。作为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他建立的环境污染数据库一直在收集全国企业的环境违规记录。在去年4月份,他和其它33家环保NGO联合发布了第一期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涉及苹果、松下、海尔、诺基亚等众多知名品牌。
马军期望能获得与企业的良好沟通。报告设置了交流进度表,包括“利用公开信息加强供应链管理”、“推动供应商作出整改并公示环境信息”、“推动环境管理向供应链深处延伸”等10个选项。此前,马军分别在6月、8月发布沟通进度新报告,本周四发布的是第四期报告。
至今,马军仅获得了苹果公司极少的回复,在29家IT企业中,它位于末位。“苹果公司基本处于不回应状态。”马军说,“在长达几个月时间里,完全陷入了沉默。” 中毒事件
此次调研肇起于2009年苏州的正己烷中毒事件。
2009年5月开始,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 (下称联建科技)许多员工无端患上四肢无力、手脚疼痛的“怪病”,甚至晕倒在车间。六十多名员工陆续住院检查。后查实,罪魁祸首是一种化学溶剂正己烷。
当时,联建科技使用正己烷代替酒精擦拭手机触摸屏。正己烷是一种无色液体,挥发速度比酒精快速,但具有毒性,长期接触可致人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甚至死亡。
联建科技员工超过1万名,是全球知名的手机液晶屏代工企业,据调研报告称,其也是苹果公司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IT行业是环境污染、触发职业病的重灾区,许多元件的生产成为严重的污染源头,如印刷电路板、电池、电源、大量金属元件的电镀环节。在第一期调研报告中,以印刷电路板为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镍、烙等第一类污染物。“据我们调查,大量PCB(指印刷电路板)生产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马军说。
除了联建科技,另一家企业运恒五金机电运营部(下称运恒五金)也发生正己烷中毒事件。据原员工小詹描述,这是一家类似小作坊的生产车间:“三十多个人在一个房间里,环境是密闭的,没有窗户,只有一个进出门。”
据悉,运恒五金已在工商部门注销。由于负责人钟健祥拒绝采访,无法考证这家小企业的真实身份。据员工讲述,运恒五金负责苹果标签的生产。
正己烷中毒事件已持续发酵了一年时间,不少员工依然在为赔偿奔波。26岁的阿景被鉴定为十级伤残,但他认为应该是九级,为此他专门从苏州前往南京,再次做鉴定,目前结果还未拿到。
“很多人都去南京做了,但结果都还是十级。”阿景失望道。这涉及到巨大的赔偿金额,“十级赔偿10万块钱,九级就是16万。”
职业病的后遗症让阿景很恐慌。现在天冷,他晚上睡觉得盖3层被子,遇冷的话手脚会发麻、疼痛,厉害的时候会抽筋、出汗。
“苹果”并未有人们期待中的那么时尚靓丽。 (CFP/图) 苹果的“秘密”
从关注正己烷中毒事件开始,马军发现,IT行业重金属污染超乎想象。此前被点名的企业陆续与NGO沟通,进而整改。然而,马军与苹果公司却陷入了拉锯战,苹果公司唯一的回复就是“不回应”。
一家国际环保NGO向苹果公司的美国总部转交了此调查报告,不过,苹果要求马军提供联建科技是否为其供应商的证据,并称会进行调查,但不会透露任何细节或时间安排。 NGO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联建科技由台湾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投资成立,“据多份公开材料显示,这家工厂是苹果公司触摸屏的重要供应商。”在一份“iPhone4概念股”的分析文章中,胜华公司是作为苹果公司触摸面板项目的受益企业。
阿景告诉记者,他在联建科技车间里的工作是操作真空组合机,这是触摸屏生产线的一环。生产的手机触摸屏和iPhone4大小、款式相同,他还能看到这款手机因为“信号门”问题进行的工艺改进——在手机里添加了一块铁片。
1月18日,联建科技管理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属于商业机密,已经签署保密协定,必须为客户保密。”
调研报告中涉及的另两家公司——东莞公司万士达、生益电子都是各自领域的知名企业,但他们均否认是苹果公司供应商。
“苹果对供应链严格保密,要求供应商签署保密协议,不对外公开。但每一种产品面世之后,很多研究机构都会出分析报告,详细拆解产品元件的生产企业和成本价格。”一位长期关注苹果、正在撰写苹果公司供应链书籍的记者说。
南方周末记者已多次联系苹果公司,截至发稿日并未得到任何回复。
调研报告将之归纳为“秘密文化”:从独特而不易兼容的操作系统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秘密操作的传统,这种技术上的独特性被移植到供应链管理中,以至于很难去了解其供应商的构成。而苹果公司是否遵循环境与社会责任,只能从该公司自己发布的报告得知。“独特技术需要保密无可厚非,但从技术延伸到供应链,我觉得很不恰当。因为这涉及到它的污染对他人的损害,这一部分不应该保密。”马军说。 “断掉”的苹果供应链
苹果公司是典型的品牌输出企业,负责创意和设计,产品制造由供应商提供。从一些公开的产品拆解报告和产业分析文献中看到,苹果公司的供应商遍布全球,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美国、韩国、德国等地,在中国大陆主要是台资企业的生产基地,最后主要由富士康组装成机。“苹果公司很注重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产量要稳定、充足。此外,零部件的生产工艺要求非常高,通常苹果公司选中的供应商都是这个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生产实力。”长期调研苹果公司的一位记者说。
不过,这些只是上游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下属企业、转包企业等很难获得公开的确定资料。 一份“苹果供应商行为准则”显示,苹果公司有详尽的规范体系。如其中“环境影响”一款中,对有害物质、固体废弃物、废水和雨水、废气等做了相关规定。
苹果公司将虐待工人、提供虚假审计材料、造成严重环境破坏等认定为核心违规行为。其在2009年共发生17宗核心违规行为,违规企业设置1年的观察期,观察期结束时再次审查。另外,最常见的违规行为是超时工作、不恰当计算加班工资、支付低于最低标准的工资、歧视工人、岗位安全保障不足、环境污染等。
不过,记者查阅发现,在2010年的苹果社会责任报告中,依然没有看到具体供应商的名单和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赵旭将这条供应链形容为“一把扫帚”:“一头大,另一头就散开了”。她认为,苹果公司的产品不像通用等汽车企业一样,进入门槛很高,手机等行业壁垒低,在苹果一级供应商的更上游,有大量的企业存在,苹果公司不可能与其一一对接。 “如果苹果公司存在更上游的供应商,那么它就很难去签署一份环保的协议,绿色供应链就很容易断掉了。”赵旭说。
“由于苹果产品对零部件生产工艺要求过高,所以在生产初期经常面临生产良品率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苹果的供货。”上述长期调研苹果公司的记者说,“那么,不排除其供货商在生产时采用一些有毒甚至非法的工艺来保证供货,联建科技中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11年年初,阿景和几个中毒员工给苹果公司CEO斯蒂夫·乔布斯写了一封信,讲述了中毒事件造成的伤害:“希望苹果公司严格监管代工企业的违法行为以及为我们受害者出面争取应有的赔偿。”
和马军一样,这些中毒员工依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