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高中语文知识总结汇总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础高中语文知识总结,欢迎参考~ 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古文阅读
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
(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第 1 页 共 8 页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 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 7、信息筛选 (1)题型:人物品行
(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 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分与全部等方面值得注意; (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 9、断句
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断句处数一般是分值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 (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①虚词 ②实词 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第 2 页 共 8 页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
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
(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建议:
(1)有分值观念,抓住“采分点”。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 (1)几种句式类型 (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②省略句 ③被动句 ④倒装句
(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
……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
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
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
第 3 页 共 8 页
等)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
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
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x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第 4 页 共 8 页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3、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二、字词语言 1、通假字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通取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2、古今异义
茂林修竹古:长今;常用义为“修理”、“修饰” 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或取诸怀抱古:兼词,“之于”合音今:常用义为众 曾不知老之将至古:读zeng,竟今:读zeng多作姓 向之所欣古:过去、原来今:常用义为方向 终期于尽古:至、及今:无此义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第 5 页 共 8 页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4、一词多义 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5、虚词运用
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之曾不知老之将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第 6 页 共 8 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
考查内容:形象、语言、技巧、内容情感 1、形象
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
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 3、表达技巧P
(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 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
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 (3)抒情手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 ②间接抒情
答题提示: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
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
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
第 7 页 共 8 页
(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6)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建议:
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
(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多写几遍。 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