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与区别 一、问号

1、选择问一般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中用逗号。 例:是你去,还是我去?

2、连续问要在每一个分句的后面都用问号。

例:(1)、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眼尖的女老师? (2)、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山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3、有疑问词,没有疑问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

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4、疑问句主谓语倒置,问号放在句末。 例: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二、分号与逗号

1、并列分句的停顿,若分句较单一、简短,中间用逗号,反之用分号。 例:(1)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2)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3)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躲起来。

三、逗号与顿号

1、并列短语间用逗号,并列词语间用顿号

例:(1)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2)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2、表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

例:(1)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

(2)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3、若所举的不是同一类,不能用顿号,只能用逗号。

例:(1)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四、引号和引文末了的点号的搭配

1、若是完整的照录别人的话,末了的标点放在引号之内

例: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2、如果得部分引用或虽全部引用,但只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则原文后面的点号删去,另在引号外应停顿的地方加上适当的点号。

例:(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2)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3)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4)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一类的问题。 五、 “说”字后面标点的变化

主要原则是:“说”在语言前,用冒号;“说”在语言中,用逗号;“说”在语言后,用句号。

例:(1)孔乙己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2)“不多不多!”孔乙己说,“多乎哉?不多也。” (3)“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说。 注意:要是一个人所说的语言。 六、省略号

A、表文中省略的部分;B、表话语的断断续续;C、表话未说完。 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

例:(1)周团长留下……这点儿炒面,他就……爬进了水塘……

(2)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七、破折号

A、表解释说明;B、表意思的递进;C、表意思的转折;D、表语言的中断、延长。 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例:(1)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骑车、游泳——或所有三项——每天的练习。

(2)理智上,我知道我的头发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尘土能到哪里去?——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

(3)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4)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八、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例:(1)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为花瓣)。 (2)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主体部分)。 (3)毛泽东同志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97页) 九、书名号和引号

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书名号表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等的符号。

例:(1)他把这想法写信给电台“大众知音”,盼望能得到更多的知音。 (2)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 (3)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

(4)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

常见标点符号的口诀复习法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 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