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灸有补泻”辨

“灸有补泻”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光明中医2008年11月第23卷第11期 CJGMCM November 2008.Vol 23.11 ・1695・ “灸有补泻"辨 曲建中 山西省大同市基建职工医院(037006) 关键词:中医灸疗;补法;泻法 经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所谓“灸有补泻”, 是言灸法既有补法,可用于虚证、寒证;亦有泻法,可用 于实证、热证。然近世以来,在灸法的作用和应用方 血、高血压一类疾病,几乎都畏灸如虎,而在清・吴亦鼎 《神灸经论》中则载列了预防中风的九个施灸穴位,明 面,则多认为灸法是以“温补”作用而收功。只适用于 沉寒痼冷、无脉亡阳之虚寒证,而对某些正盛邪实的热 证、实证,却视灸若畏途,使灸法这一疗法使用愈来愈 狭,有湮没不传之虑。这种对于施用灸法所存在的错 误思想,实有加以辩踌驳谬、匡正时弊的必要。 考溯灸法之源流,可知古人在运用灸法治病时,不 但有补法,而且有泻法,两者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不同, 操作方法也各有特点。关于灸法的温补、扶阳、温经、 散寒等作用早已为人所熟知,兹不多赘述。然对于灸 法之中寓有泻邪气的作用,则非人所尽知。其实历代 医书中有关运用灸治的泻法治疗急性炎症性和发热性 疾患的记载是屡见不鲜的。早在《内经》中就论及了灸 法的补泻,《灵枢・通天篇》日:“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 五态以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提出了根据人的体 代针灸学家杨继洲也竭力提倡预防中风施灸法。可见 古代这一宝贵经验,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继承,并非灸无 泻法,不可用于实证、热证。 近世临床报道用灸法治愈的疾病中,也有很多是 热证、实证。如疔、疮、疥、痈、湿疹、痒疹及蛇缠(带状 疱疹)等疾病,在古人认为“治属于火”,实则多由外感 邪毒或内有蕴毒、毒邪、火热积聚所致,是典型的实证, 热证,但用灸法治疗效果颇佳。吕荣等以艾熏治疗指 (趾)头炎(属手足部疔疮)300例,治愈率达99%。…王 振琴氏亦以艾熏法治疗手足指(趾)感染、嵌拇甲94 例,治愈率为94.5%o[2 3肖少芳氏运用灯火灸治疗多发 性疖肿50例,共痊愈4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 高俊 雄氏试用“围灸法”治疗缠腰火丹(带状疱疹)11例,均 已获效。 这些均证实了“热证可灸”,值得研究。再如 流行性出血热是流行范围较广、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急 性传染病,属于中医“热证”范畴,而周楣生等以灸法配 合西医治疗7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且得出了“灸 法可以适用于一切发热的急性传染病,不论是病毒,还 是细菌感染”。 又如麦粒肿,即中医之土疳、针眼,多 因风热相搏,客于胞睑,或因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 所致,段秀莲等用隔核桃皮壳“眼镜”灸治此病5O例, 痊愈43例,占86%,其余7例也均有明显好转,自觉症 状消失,遗留硬结无压痛。 还有痄腮(腮腺炎)本属风 热外乘,疫毒侵袭,内有积热,气血阻滞,经络隔绝所 质禀赋不同,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通评虚实论》也 说:“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指出 了辨证施灸,或用补法,或用泻法。《灵枢・背腧篇》中 更有:“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 须其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 也。”的记载。这不但指出了虚实用灸法的治疗原则, 并且详述了灸法补泻的具体操作方法。《针灸大成》也 明确指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 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启穴也。”这说明古代医家早就 用灸法进行补或泻的治疗了。明・李梃《医学入门》中 对于灸法更有颇为开拓的论述:“寒、热、虚、实均能灸 之。”“虚者补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 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 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这更说明由于灸 有补泻之分,所以才能适应寒热虚实诸症在治疗上的 需要。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有下述典型案例的记 载:“有士人患脑热痛,甚则自床投下,以脑柱地,或得 冷水粗得,而疼痛终不已,服诸药不效,人教灸囟会而 致,张洪用火柴点烧角孙穴治疗此病81例,总有效率 100%。[7 3 以上这些报道都有力地证实了灸法的泻除毒邪作 用。所以在临床上不但可以利用灸法的温补作用来治 疗某些阳气虚弱的虚寒证,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宣泻毒 邪的作用来治疗某些实热证,这其中有许多科学的奥 秘,不仅仅是一个温热刺激的问题。但是,现在灸的泻 法与补法相比,则其它应用范围的广狭,相去不啻天 壤,甚至正在被人遗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 愈。热疼且可灸,况冷疼乎?”此案中明确提出“热疼可 灸”的论点。宋・闻人耆年《备急炎法》更倡用“竹马灸 法”以治疗疮疡痈疽,认为此法“实能脱人之危于将死 使灸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和进行灸法理论的挖掘、 提高和深人研讨。 诚然,灸法也不是万能灵药,不能概用于一切实 证、热证,“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古已有明训,说明应 辨证施灸,《神灸经论》有段话说得很中肯:“灸法要在 明症审穴,症不明则无以知其病之在阴在阳,穴不审则 之际”。作者在“遇此良法,躬获大验”之后,乃遽兴“但 恨得之之晚”之叹。疮疡痈疽大多为火热蕴毒所致之 实热证,此能用灸,其它自不待言。又如近时对脑出 ・1696・ 光明中医2008年l1月第23卷第11期 CJGMCM November 2008.Vol 23.11 [2]王振琴.艾熏法治疗手足指(趾)感染、嵌拇甲94例[J].云南中医 杂志,1986,(3):36 多有误于伤气伤血,必精心体究,然后可收灸治之全 功,而见愈病之神速也!”但是无可非议的是灸法用途 之广而有效,不是仅仅用于虚寒证,而且能用于实热 证,故在临床中应分清病之寒热虚实,根据需要正确选 择灸法的种类,合理施行补泻之法,以提高疗效,使祖 国医学宝库中的这一重要瑰宝得以发扬光大。 [3] 肖少芳.灯火灸治疗多发性疗肿[J].中国针灸,1986,(1):56 [4]高俊雄.运用围灸法治缠腰火丹[J].中国针灸,1987,7(6):54 [5]周楣声,边春和.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79例临床观察[J].中国 针灸,1987,7(4):l5~l6 [6]段秀莲,吴黎红.隔核桃皮壳灸治麦粒肿[J].中国针灸,1986,6 参考文献 (3):55—56 [1 3 吕荣,叶春枚.艾熏治疗指(趾)头炎300例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E7J 张洪.火柴点烧治疗腮腺炎81例[J】.中国针灸,1987,7(2):26 (本文校对:周益新收稿日期:2008一o6—18) [J].中国针灸,1987。7(4):18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 彭勋超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针推科(40216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91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 药;对照组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良好,值 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疗法;中医药疗法;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损 1.3疗效标准痊愈:疼痛消炎,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害所产生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 患肢活动功能正常;好转:疼痛减轻,患肢活动功能好 合征,其发病率在各种神经痛中居首位。笔者通过于 转;无效:治疗前后疼痛无明显减轻。 2006年10月一2007年4月应用针灸配合内服中药治 2结果 疗坐骨神经痛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两组疗效比较情况表1。 1资料与方法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 1.1临床资料 本组91例全部为门诊病例,男60 例,女31例,年龄32—75岁。病程10—11天。病变在 左侧43例,右侧35例,双侧l3例。临床症状多为腰 腿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主要是臀部、大腿后侧、小腿 外侧及足部发生放射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行动时 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原发性坐骨 神经痛32例,继发性坐骨神经痛59例。所有病例均 经腰椎x摄片或cT腰椎扫描、血沉、抗“O”等检查,排 注:与对照组比较:P<O.05。 除其他疾病,确诊为坐骨神经痛。91例坐骨神经痛患 3讨论 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配合中药组)50例和对照组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多为单侧发病, 41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差异无 疼痛明显,屈伸不利,久病患者可见肌肉萎缩。中医以 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祛风通络为基本原则治疗本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 1.2治疗方法治疗组:①中药内服:采用活络效灵 自灭”,中药以活络效灵丹以活血通络止痛,以当归补 丹合当归补血汤。丹参15g、当归10g、炙乳香20g、炙 血汤益气补血使气血旺盛,既加强了气血的推动作用, 没药20g、黄芪30g水煎服日1剂。②针灸治疗:针灸 又防止了肌肉萎缩。针灸着重用腰部俞穴治疗疏经通 以腰部俞穴为主,取肾俞、大肠俞、夹脊穴及患侧压痛 络止痛,后期还补肾壮肾。经三个疗程治疗,针药结 点,每次选取两侧各2穴,进针后针尖向腰椎方向刺入 合,标本同治,故取得较好疗效。对于神经根受压迫的 1—1.5寸,行手法以针感向下肢传导为度。配取环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不够理想,无效11例均伴有 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承山、昆仑、地五会等穴,根 严重椎间盘突出症,故对于有压迫神经根的继发性坐 据病情需要每次配取2—4穴。进针得气后针灸治疗 骨神经痛患者在治疗上,应配合小针刀、胶原酶溶盘、 仪疏密波通电30mine,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臭氧注射、激光等微创乃至手术治疗。 对照组:针灸治疗。(2r法同上) (本文校对:李彦知收稿日期:2008—06—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