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附属用房(地下车库、门卫室、设备用房等)
3、建设地点:成都市锦江区古雅坡路182号 四川龙旺投资有限公司
澳龙名城建设工程规划及建筑设计 4 、建设单位:四川龙旺投资有限公司
————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 成都市规划局对本地块所提设计条件红拨图
2、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成都市规划管理局,2005年3月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1年版) 5、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7、 《汽车库设计规范》JGJ100-98
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二]项目概况
1、建设规模:规划净用地面积:53879.86平方米。代征地面积:33642.08
平方米(非建设用地),其中代征绿地面积:22665.16平方米。(不参与各项指标计算)总建筑面积:248212.6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14980.6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3232.05平方米。建筑层数:地上4至33层,地下1层
2、项目组成:高层住宅8栋(其中4栋底层局部设有底商)、4栋多层住宅
5、建筑防火类别及耐火等级:本工程4号、5号、6号及7号楼为多层建筑,
1号楼、10号楼及11号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余均为二类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为Ⅰ类车库。 耐火等级为一级
6、耐久年限:50年 7、抗震设防裂度:7度 8、建筑类别:住宅楼
[三]设计范围
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通风及总平面设计。
[四]建筑设计 1. 总平面
(1) 场地概况:
本项目地处成都市锦江区古雅坡路。居二环与三环之间,北临一块城市集中绿地,绿地中有一历史保护建筑(唐季鸿公馆),南临沙河及7米宽沙河便道、西、面临20米宽规划路,东临其它住宅用地。本地块现有少量厂房,地形平坦。周边规划道路正在兴建中。 (2) 总体布局:
本项目根据规划设计条件需在用地的南面及西面留有集中城市绿地,用
地西侧临20米规划路,需退让出10米的城市绿带。小区车行主出入口位于用地北侧,通过一条7米宽小区内部道路与用地西侧的20规划道路相连。综合周边环境因素,在用地北端建筑围合成一大型中心内院,并采用一条贯穿用地南北的景观主轴将沙和优越的环境景观以视觉通廊与社区予以沟通。社区的人行入口设于用地的南面,通向沙河绿带,在这条景观主轴两侧的住宅组团绿地中布置社区集中绿地及水景、泳池等景观主体原素,构成社区中心共享庭院的核心。
建筑用地北端呈围合式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创造出社区中心开阔的中央绿地景观区。南端为排式部局,由南到北建筑层数依次为4+1F、7F、11F、18F,最后为33F。南端排式建筑中间分开,加大间距,形成一条南北贯穿的中轴线,它们与中央景区在空间上相互渗透,构成社区内部极富变化的多元化的景观空间,并使建筑于外部的感观呈现出曼妙多姿、层次分明、动感十足的城市天际线。建筑在主要街道的及中部留有足够的开口面,以保证整个社区良好的通透性。这样的规划可以保证每个住户单元景观面的最大化,并完全杜绝了视线干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品质。在这里社区与外界的交流以视廊为纽带。园林与建筑之间,以水系和步径为衔接。建筑与建筑之间,以风景为窗口,建筑与庭院之间以树木、植被为平台。特别强调不同空间的流动性,互相融汇贯通,又各成一体,使建筑的意义得以无限延伸,室内即是室外,庭院即是大自然,此空间即是彼空间,令栖居意境获得升华。 3) 交通组织:
小区的主入口设于用地北面,通过一条7米的小区道路与西面20米的规划道路相连,社区的人行出入口设于用地南面,开相沙河城市绿地,便于小区住户充分享受沙河的美景。小区北面主入口处设地下车库的进出口及社区车行入口。社区住户的车辆停放大部分通过地下车库解决,用地的东侧利用建筑退界考虑少部分的地面停车。社区内部留有一条环状的消防通道,通过景观处理予以柔化。整个社区除应急消防及搬家等不时之需外均不进入车辆以保证社区内部充分的景观化,人、车完全分流。建筑临街面根据要求留有必要的消防车辆出入口,并设局部临时地面停车处供商业人流使用。
2. 平面设计 (1) 地下室:
地下室为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3232.05平方米,埋深6米,局部层高减少,覆土1.2米,含有地下汽车库、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物管用房三种功能,可停放机动车1053辆、非机动车2630辆。地下室集中设于用地北部,设有三个汽车出入口, 另设多处楼梯直通室外地面。 (2)住宅:
住宅部分为3栋33层的一类高层住宅、5栋11-18层的二类高层住宅、4栋4+1-7层的多层住宅。户型面积从45平方米~150平方米不等,针对不同布局位置的户型,进行详细分析,创造出平面布局合理,可以获得最大景观面、灵活多变的住宅形式。所有户型均为全明设计,设有双阳台甚至三阳台,大户型设有入户花园 ,并尽可能做到二层通高,电梯侯梯厅宽敞明亮并予景观化,
(从各个细小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造型及立面设计:
社区住宅采用清新典雅的现代风格:建筑主体采用淡雅的高级弹性外墙涂料配以陶瓷锦砖、深色系电泳铝合金窗,无色中空玻璃,底层商店采用干挂石材饰面,━局部配以还原砖,突显建筑的高雅、清新,构筑一道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净用地面积:53879.86㎡ 1) 总建筑面积:248769.26㎡ A 地上建筑面积:214980.64㎡
住宅面积:210975.54㎡ 商业面积:3805.10㎡ 物管管理用房面积:200.00㎡
B 地下建筑面积:33788.62㎡ 其中物管用房面积:440.00㎡ 2) 居住户(套)数:2142
其中 建筑面积 < 60㎡ 套数:170套 60㎡ < 建筑面积 < 90㎡ 套数:569套 90㎡ < 建筑面积 < 180㎡ 套数:1403套
3) 容积率:3.99 4) 建筑密度:28.0% 5) 绿地率:30.0%
绿地总面积:16163.96㎡ 集中绿地面积:15380.21㎡
地上停车泊位数:285 辆 地下停车泊位数:1053 辆 非机动车停车泊位数:2630辆 6) 公寓相关指标:共255户,16427.00㎡
占住宅面积比例:7.78%
7) 本地块满足80%以上住宅每户均有一个主要房间在大寒日日照不低于1小时
[五]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条件
1.本工程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J186-200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及当地抗震设防区划的划分规定,拟建工程的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本工程属丙类建筑。
3.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多层住宅为丙级,高层住宅11层、18层为乙级,33层为甲级。
4.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本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自然条件
①基本风压值WO=0.3kN/m2(高层建筑超过60米,其基本风压值W0=0.35 kN/m2 ),地面粗糙度C类,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选用。 ②不考虑积雪荷载 6.楼面和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① 多层住宅(单位:kN/m2) 卧走厨卫 生 间 阳 台 不上人上人屋顶室 廊 房 设浴缸 不设浴临街 不临街 屋面 屋面 花园 客楼缸 厅 梯 2.0 2.0 2.0 4.0 2.0 3.5 2.5 0.5 2.0 3.0 ② 高层住宅、商业用房及地下车库(单位:kN/m2 )
卧走楼厨卫 生 间 阳 台 不上人上人屋顶室 廊梯 房 设浴缸 不设浴临街 不临街 屋面 屋面 花园 客门缸 厅 厅 2.0 2.0 3.5 2.0 4.0 2.0 3.5 2.5 0.5 2.0 3.0
商铺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配电消防车通道 地下车库 室 3.5 7.0 20.0 4.0 其它荷载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各种轻质隔墙荷载根据实际采用情况按荷载规范取用。 二.结构选型 1. 多层住宅:
多层住宅拟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以满足大空间及室内基
本不露梁柱的要求,并为购房者装修提供一定的灵活性。其中7层多层住宅高度21.90米,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4+1层多层住宅高度15.90米,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柱网布置可参见建筑方案平面图。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以卵石层作为持力层,当持力层埋深较深时,可采用CFG桩或碎石振冲桩复合地基,也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图阶段可通过经济性比较确定合理的基础方案。 2. 高层住宅、商业用房及地下车库:
本工程高层住宅下部部分为一层地下室,部分无地下室。高层住宅11层建筑高度为33.90米,18层建筑高度为54.90米,33层建筑高度为99.90米,结构体系除12号楼(18层)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外,其余均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满足车库、商铺及上部住宅的使用要求。12号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余11层、18层高层住宅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33层高层住宅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
级。在施工图阶段应合理调整剪力墙肢长,满足地下室车库及商铺的使用要求。主楼以外裙房及地下室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满足大空间的使用要求,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主楼基础拟采用筏板基础,以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卵石土埋深较大地段
也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人工挖孔桩基础,以卵石层作为桩尖持力层。主楼以外裙房及地下室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以卵石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卵石土埋深较大地段也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图阶段可通过经济性比较确定合理的基础方案,基础间底板根据地下水位进行抗浮计算,以确
定合理的板厚。 三.材料:
为节约投资,本工程可采用新材料,如梁采用新三级钢,楼板采用新三级
钢或冷轧带肋钢筋。
隔墙采用页岩空心砖,地下室底板、侧壁中应掺入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
以满足抗渗要求。
[六]电气设计说明
1、建筑概况
本工程4号、5号、6号及7号楼为多层建筑,1号楼、10号楼及11号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余均为二类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为Ⅰ类车库。
2、设计依据
(1)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及相关行业标准: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版);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住宅设计规范》(2003版)GB50096-199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3、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建设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10/0.4kV变、配电系统; 电力系统; 照明系统;
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弱电系统。(见弱电部分方案说明) (2)电源设计分界:
本工程在地下车库内拟建一座10KV高压开闭所,电源由市政10KV线路引入小区内第一个强电手孔井,该手孔井为本工程电源分界点。
4、10/0.4KV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B区:车库内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消防电梯潜污泵、防火卷帘、消防泵、喷淋泵、消防控制中心及一类高层的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为一级负荷。 二类高层的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为二级负荷;计算机、安防系统电源,客梯电源、生活供水设备、排污泵等均为二级负荷。其他一般电力、照明为三级负荷。
(2)变压器选择
①住宅120m2以上的套三户型按8kW/户,120m2以下的套三户型按6kW/户,套二户型按5kW/户,套一户型按4KW/户,商业用房用电按100W/ m2,地下室用电按单位容量法估算。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
②在地下车库内设10/0.4KV变压器6台,容量5*1250kVA+1*1000KVA。分供下列负荷:
3~7号楼1*1000KVA,1号、2号、9号、10号及商业部分3*1250KVA,11号1*1250KVA,12号楼+车库1*1250KVA。
(3)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电源引自市政电力网,供电电压为10kV,属非专用线,由电力电缆直埋引入。 备用电源采用柴油发电机供给,发电机容量800KW,自启动时间不大于15秒,主要确保消防负荷的电源不间断。发电机设独立母线段。
(4)变配电所
本工程变配电所设在地下车库内。设置5*1250kVA+1*1000KVA干式变压器。 (5)高压供电系统
高压系统采用KYN系列开关柜,内置中压真空断路器。10kV短路分断能力为35kA,在10kV出线开关柜内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
(6)继电保护及信号装置
采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完成对系统的监测、控制及保护。进线柜设三相定时限过流保护及电流速断保护;10KV侧单相接地信号及小接地电流选线均由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实现;变压器柜设三相反时限过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高温报警超温跳闸保护,并利用高压侧三相过流保护兼做低压侧单相接地保护。
(7)计量
本工程在高压设计量总表。在低压侧各母线段上根据不同的负荷性质分设有功计量,以供电业部门查表。各住宅单独设电度表计量。
(8)低压配电系统
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方式运行。
(9)功率因数补偿
根据全国供用电规则要求,新建变电所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本工程采用低压集中电力电容器自动补偿方式。
5、配电系统:
(1)住宅配电系统:设集中计量电表箱,由变电所树干式供电引至各电表箱。住宅集中表箱电源进线断路器设300mA漏电保护(动作时间不大于0.4s)。
(3)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对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混合方式配电;
(4)对于一般照明和一般动力设备采用YJV-1kV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桥架及电缆竖井敷设至配电点。
(5)生活水泵、客梯等二级负荷采用YJV-1kV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竖井敷设至配电点,常、备用电源在低压配电室互投后引出。
(6)对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应急照明、消防泵、喷淋泵等一、二级消防负荷采用专用两路电源供电,用ZR-YJV-1kV电缆由配电室沿不同路径敷设至配电点,并在末端互投;
(7)本工程消防设备的控制箱(柜)作“消防”标志,并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8)本工程小于15kW以下的电动机采用直接启动方式启动;15kW以上电动机采用软启动方式启动;
(9)潜水泵的启停由水位控制器控制。
(10)插座距地0.5m安装,开关距地1.3m安装,生活水泵、电梯等设备的控制柜为落地安装,其它配电箱、控制箱底边距地1.5m暗装(地下层为明装)。当配
电箱或控制箱高度大于600时,统一要求距地1.5m安装会带来操作和维护不便,因此,高度大于600的配电箱,其安装高度应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1.3m。
6、照明系统 (1)照度标准:
本工程设一般照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和室外庭院照明。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设计照度符合下表。 房间名称 照度(Lx) 房间名称 照度(Lx) 房间名称 照度(Lx) 地下车库 75 电梯机房 100 电梯前室 75 变电所 200 消控中心 300 楼梯间 30 发电机室 200 走廊 50 商业用房 300 库房 100 泵房 100 风机房 100 值班室 300 起居室 100 卧室 75 物管用房 300 厨房 100 卫生间 100 (2)光源:
地下车库和公共场所一般照明灯具以日光灯为主要光源,采用电子镇流器,启动快速,功率因数不低于0.9,以就地设开关方式控制。
(3)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以日光灯、小功率节能灯和白炽灯为主要光源,采用双控开关加接触器控制。
本工程疏散用应急照明照度不低于0.5Lx。疏散走道、楼梯间、各疏散出口均设疏散指示灯, 走道标志灯、楼梯间的疏散指示灯安装在距地1.0m以下的墙上。应
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灯设玻璃或其它非燃烧的透明保护罩。
应急照明干线采用阻燃电力电缆敷设在电缆井内,采用穿刺线夹由主干电缆引出至每层的应急照明箱,此段电缆长不超过3m。。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配钢管暗敷在梁、板、柱或墙内,覆盖层不小30mm。其它照明配难燃管暗敷在梁、板、柱或墙内,难燃管氧指数不低于27。敷设在吊顶内的线路一律配钢管。
变配电所、消防泵房、消防风机房、电梯机房、楼梯间、前室、地下车库、走廊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其中变配电所、消防泵房、电梯机房、楼梯间、前室等处应急照明与正常照明同照度。
在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采用带蓄电池的疏散灯,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20分钟。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强制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
(4)室外照明:
本工程在室外绿地,设草坪灯,在道路两侧适当位置设道路庭院照明,采用220V电源供电,采用值班室集中控制;
(5)航空照明:
在每栋楼设置航空标志照明灯,其用电负荷为一级。由正常电源及备用电源双回路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箱,投切方式为自投自复;照明灯的开.关由设于屋顶的光控器完成
(6)照明线路:
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所有插座支路(壁挂式空调插座除外)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
凡安装高度低于2.4m的灯具,依验收规范增设PE线。 7、设备选型及安装
(1)变压器按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设计,设强制风冷系统;接线为D,Yn11,保护罩由厂家配套供货,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
(2)高压配电柜依据KYN系列进行设计,额定电流630A、开断电流31.5KA。 (3)低压配电柜按GCS抽出式开关柜进行设计,落地式安装。 (4)其它设备待施工图设计时与业主协商考虑。 8、电缆、导线的选型:
(1)高压电缆采用YJV-8.7/15kV交联聚氯乙烯绝缘护套铜芯电力电缆。 (2)低压电缆采用YJV-0.6/1kV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力电缆,工作温度:90℃。
(3)消防设备配电电缆采用ZR-YJV-0.6/1kV阻燃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力电缆,,工作温度:90℃。
(4)动力、照明配电导线采用BV-0.45/0.75kV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5)应急照明、消防设备配电导线采用ZR-BV-0.45/0.75kV导线。
(6)控制电缆为KVV型电缆,与消防设备有关的控制电缆为ZR-KVV阻燃型电缆。
9、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1)防雷保护:
①根据各栋楼雷击次数的计算结果确定防雷分类。
②根据防雷的分类在各栋楼屋顶设避雷带作防直击雷的接闪器,并在整个屋面
组成相应尺寸的防雷网格;混凝土内所有钢筋应形成可靠电气连接;60(45)米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连接,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盒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内的主筋作引下线,其平均间距不大于25(18)米。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作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③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2)安全措施
①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
②中性线和保护地线(PE)在接地点后要严格分开,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③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装置。 ④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电梯等进行联结。
⑤在带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⑥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3)接地系统:
①强弱电共用联合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②电梯机房、火灾报警控制器、弱电设备的接地利用大楼统一接地装置,独立设引下线,采用BV-1x25 PC32。
二、弱电方案说明
(1)设计依据
①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②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相关的技术咨询文件,有关职能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
③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其它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2)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①电话系统; ②有线电视系统; ③安全防范系统; ④汽车库管理系统; ⑤楼宇对讲系统; ⑥计算机网络系统;
⑦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见消防部分)
(3)电话系统
①本工程所有电话均按外线电话设计。 ②电话总交接柜设于弱电总机房内。
③本工程商业用房按每100m21门电话考虑,居住区物管、会所及商业用房按需要设置电话数量,住宅每户1门电话进户。配线架安装在楼层弱电间,线缆沿线槽敷设至用户点。
④弱电机房设接地端子箱,接地装置与大楼防雷接地装置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电话进线处的用户总配线架装设专用保安器。
(4)有线电视系统
①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采用独立前端系统,基本模式由前端设备、干线、放大器、分支分配器、支线及用户终端等组成。系统采用860MHz全频双向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4±4dB,图象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
②用户分配网络采用分配分支的分配型式,干线电缆选用 SYKV-75-9 ,支线电缆选用SYKV-75-5,线缆沿线槽敷设,出线槽后穿阻燃管暗敷。
(5)安全防范系统
①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等级为二级,安全防范由闭路电视监视及围墙周界防护系统实施。
②安防控制设备设于弱电总机房内。
③在本工程各住宅大堂、车库出入口、小区各出入口等场所设监视摄像机,围墙上设置红外报警探测器。
④视频电缆选用SYV-75-5型,控制电缆选用RVVP-2X0.5,电源选用BV-2X2.5,
缆线敷设方式采用穿镀锌钢管暗敷。
(6)汽车库管理系统
①汽车库管理系统入口车道设备包括出票机、读卡机、内部电话、摄像机和档杆。出口车道设备包括读卡机、费用显示器、内部电话、收费亭和档杆等。通过验证出入卡,票和图像识别等,识别各进出车辆,从而防止车辆被盗。车辆进入系统能精确地建立车辆外侧表面上部的轮廓,并能模拟地拍摄高分辨率的车辆图像。它还能迅速地自动探测车辆的车牌、从所拍影象中提取资料,然后把所拍车牌号码和影象与票据和车辆特征记录相对比。以保证车辆的正常有序出入。
②本工程在地下停车库各出入口设1套汽车库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建设单位自行购买成套设备。
③系统应具备:自动计费、收费显示、出票机有中文提示、自动打印收据;出入挡杆自动控制;入口处设空车位数量显示;使用过期票据报警;物体堵塞验卡机入口报警;非法打开收款机钱箱报警;出票机内票据不足报警。
④车道出入口的控制主机与出票机、读卡机、内部电话、摄像机和档杆等的管线采用穿管埋地敷设方式。
(7)楼宇对讲系统
本工程采用总线制联网型非可视对讲系统,在住宅各单元门处设置门口机,可根据户数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编码,以实现访客与住户间的对讲。住户可控制开启楼道入口处防盗门、防止非法人员进入住宅楼内。各住户室内机具有紧急呼叫值班室功能。
(8)计算机网络系统
①居住区物管、会所及商业用房按需要设置网络插座数量,住宅每户1路进线。 ②系统主干采用4芯多模光纤,用户终端采用超五类8芯双绞线,终端插座配RJ45模块。
③本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线缆沿线槽敷设,出线槽后穿阻燃管暗敷。 三、电气消防设计 1.设计依据: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2.防护等级:本工程为含一类防火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防护等级按一级设置。
3.系统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 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 4.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设在物管用房处,其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3h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 2h ,并与其它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台、应急广播设备、中央电脑、CRT显示器、打印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UPS电源设备等。
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本工程为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对全小区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 (1)各住宅楼走道、门厅、电梯前室、商铺、变电所、电梯机房及各设备用房等场所设置烟感探测器。车库及柴油发电机房内设温感探测器,在防火卷帘两侧设烟温组合探测器。
(2)点型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的设置满足GB 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
(3)在各栋建筑的各层主要出入口、疏散楼梯口及人员通道上适当位置设消防对讲电话插口。在各防火分区内,设有手动报警器,其数量保证从任一防火分区内至最临近的手动报警器步行距离不大于30m,手动报警器设于墙上1.5m处并有明显标志。
(4)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按钮。当发生火灾并确认后,可在消防控制室或现场启动消防泵。消防控制室能够监视消防泵的运行状态。
(5)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感烟、感温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湿式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还可接收排烟阀、加压阀的动作信号。
(6)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台,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硬线直接
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台,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门、防火门、电梯运行、气体灭火、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手动/自动切断通风机及其它非消防电源。
①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
消火栓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消火栓按钮动作直接启动消火栓泵;消火栓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 通过硬线手动直接启动消火栓泵;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泵的电源状况; 监视消防水池、水箱的水位。 ②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喷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监视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 报警阀处压力开关动作直接启动喷淋泵; 通过硬线手动直接起动喷淋泵; 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喷淋泵; 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喷淋泵的电源状况。 ③排烟系统的监视和控制
排烟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 控制排烟阀的开启及状态显示; 自动或通过硬线手动直接起动排烟风机;
④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所有排烟阀、排烟口、正压送风阀、正压送风口的动作信
号。
⑤防火卷帘门的控制
1)用于防火隔离的卷帘门一步落下,由其一侧或两侧的感烟探测器自动控制; 2)用于通道上的卷帘门分两步落下,由其两侧的感烟、感温探测器自动控制; 3)卷帘门的动作信号要送至消防控制室; 4)在卷帘门两侧均设有声光报警; ⑥电梯的监视和控制
1)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梯监控盘,能显示各电部梯的运行状态:正常、故障、开门、关门及所处楼层位置显示;
2)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由消防控制室电梯监控盘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程序的原因并将电梯均强制返回首层且将轿厢门打开;
3)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盘及相应的控制电缆由电梯厂商提供。
4)电梯的火灾指令开关采用钥匙开关,由消防控制室负责火灾时的电梯控制。⑦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气体灭火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单独配置了自动控制所需的火灾探测器,可独立完成整个灭火过程。
2)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能显示系统的自动、手动工作状态;能在气体灭火系统报警、喷射各阶段有相应的声光信号,并关闭相应的防火门、窗,停止相关的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阀。
3)该系统同时具有手动控制及应急操作功能。
⑧电源:当发生火灾并确认后,在消防控制室自动或手动切除相关部位非消防负荷。配电室的非消防负荷的断路器均带有分励脱扣器,由联动系统的输出模块启动分励脱扣器,使开关断开。
⑨应急照明控制
应急照明平时采用就地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自动控制强制点亮全部应急照明灯。
(7)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火灾应急广播按建筑层或防火分区分路,每层或每一防火分区为一路。
①在公寓楼走道、一类高层走道、商业用房、车库等公共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
②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根据火情,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应急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
播放疏散指令的控制程序如下:
二层及二层以上楼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相邻的防火分区。 ③应急广播应设置备用扩音机,容量 2x250W 不小于应急广播时最大广播区扬声器容量总和的1.5倍。
(8)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消防专用直通对讲电话总机;除在手动报警按钮上设置消
防专用电话插孔外,在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防排烟风机房、电梯机房、管理值班室等场所还设有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消防专用电话网络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9)消防系统电源及系统接地
①供电电源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装置均采用专用回路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配电装置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配备UPS作为备用电源,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
②系统接地
消防系统接地利用大楼综合接地装置作为其接地极,设独立引下线。引下线采用BV-1x25 穿PC32管暗敷。要求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 1欧姆。
③消防系统线路的选型及敷设方式
信号传输干线采用ZR-KVV-1.5mm2
,支线采用ZR-RVS(2*1.5),电源干线采用ZR-YJV(3*16),电源支线采用 ZR-BV-2x2.5 ,对讲及广播线干线采用ZR-KVV-2.5mm2 ,支线采用ZR-RVS(2x1.5)。传输干线采用防火金属线槽在电气竖井内明敷,支线采用穿钢管保护暗敷于不然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由顶板接线盒至消防设备一段线路穿金属耐火(阻燃)波纹管。
(10)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采用总线将综合楼各集中电表箱内防火漏电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相连接,信号传送至中心计算机,计算机设于消防控制室内。
本系统具有:①探测漏电电流、过流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②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大
于12个月;③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④显示系统电源状态。
(11)其他
①消火栓泵、自动喷洒泵设自动巡检装置,定期对消火栓泵、自动喷洒泵进行检测、试车,以便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泵能正常运行。
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每个回路地址编码总数预留15%~20%的余量。
[七]给排水设计说明
本工程给排水设计包括小区红线范围内的生活给水、污水排放、雨水排放、消防供水、气体消防等。生活给水水源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 生活给水
本工程生活给水竖向共设五个给水分区。四层及以下各层均由城市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为市政供水区。五层至十二层为加压供水一区,十三层至二十层为加压供水二区,二十一层至二十六层为加压供水三区,二十七层至三十三层为加压供水四区;各加压供水区的给水均由设于地下层的分区变频供水机组从不锈钢生活水箱吸水分别供水。
为便于物业管理,对每一住户均于所在楼层管道井内设置计量水表,对商业用户另设水表单独计量,在建筑红线内市政自来水管接管处设置总水表。 二.排水
本工程的排水对象主要是室内生活污水、地下室的废水、屋面的雨水等。设计上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分别对生活污水和雨水进行组织并排至室外。
楼层卫生间污水采取伸顶透气加专用透气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底层污水单独排出;厨房污水先由厨房设备配置的隔油器进行处理,然后接至室外生活污水系统。生活污水排至室外后,由设置于室外的化粪池进行处理,处理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进行排放,屋面设置雨水斗收集雨水,用管道将其排至室外,与室外雨水管汇集统一排至城市雨水管网。
对地下室中不能采用重力排放的污废水,将分别设置集水坑进行收集,用潜水排污泵将其抽升,排至室外相应的排水系统,保证地下室的使用安全。
三.消防给水
本工程为建筑住宅小区,包括多栋建筑高度小于100m的普通高层住宅、地下车库,消防给水按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普通高层住宅楼设防。室内消火栓用水量采用20.0l/s(须满足地下车库消防),室外消火栓用水量采用20.0l/s,自喷消防用水量采用35.0l/s,设计在地下层设置有效储水量不小于420m3的消防专用储水池;消防水池设dn300mm连通管与室外取水口相连,以方便城市消防车取水。设计在相对居中的一栋三十二层建筑屋顶消防电梯间顶上设置有效储水量不小于18.0 m3
的消防专用水箱,以作初期火灾灭火之用。
本工程的消火栓室内消防系统设置为环状管网,环状管网连接屋顶消防水箱、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室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加压泵为一用一备,自动切换。 室内消火栓按每一着火点均能保证火灾时有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进行布置。对消火栓系统中栓口水压超0.50MPa的楼层,消火栓改设为减压稳压栓,防止因水压过大而带来的使用困难现象。在每一支消火栓处,均设远距离启动消防
泵的按钮,保证火灾时的消防供水迅速可靠。同时配备由消防控制中心进行手动启动的措施以及在消防水泵房进行消防水泵的手动启动与停泵控制措施。 本工程在物管办公室、底层商铺、汽车
库等部位,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喷头。设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为:汽车库为中危险级Ⅱ级,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²,其余部位为中危险级Ⅰ级,设计喷水强度6l/min·m²,两者的作用面积均为160 m²。喷头采用玻璃球闭式喷头,其公称动作温度除厨房内采用93°C级别外,其余均为68°C级。每个报警阀组所带喷头小于800个。
各层及各防火分区均设有安全信号阀、水流指示器、末端试水装置(末端试水阀)等监测、报警装置,以便于系统的检测与管理。
本工程的自喷消防管网连接屋顶消防水箱、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室自喷消防加压泵。自喷消防加压泵为一用一备,自动切换。
对于不宜用水灭火的柴油发电机房,设计采用成套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八]暖通设计说明 一、 总则: 1、
设计依据:
A、 建设方委托; B、 国家现行规范。
2、
设计内容:
A、 通风设计;
B、 防排烟设计;
二、 通风设计:
1、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计算;送风利用车道及进风井自然进风。
2、地下自行车库设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计算;送风利用车道自然进风。
3、地下配电房设机械通风系统,其中高压配电房通风换气次数按8次/小时计算;低压配电房通风换气次数按15次/小时计算。
4、柴油发电机房设平时兼事故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按12次/小时计算。储油间设机械排风,排风换气次数按不小于3次/小时计算。
5、地下室水泵房等其它设备用房设机械排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按5次/小时计算。
6、所有无外窗卫生间设机械排风自然进风。排风换气次数按10次/小时计算。 7、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自然进风。排风换气次数按20次/小时计算。 三、 防排烟设计: 详见消防篇。
消防篇:
1、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烟系统。排烟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计算;补风采用自然补风。排烟分区按约2000 m2划分。
排烟排风合用管路系统。
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关闭排风系统中所有防烟防火阀,将排风系统转为排烟系统排烟,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风机前的排烟防火熔断关闭,并输出电信号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2、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设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风机设于屋面、地面和地下室。
火灾发生时,经消防控制中心开启着火区防烟系统的正压送风机送风防
烟。
3、不能满足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设正压送风系统。正压风机设于屋面、地面和地下室。
火灾发生时,经消防控制中心开启着火区防烟系统的着火层及其相邻两层
正压送风口,同时联动开启正压送风机送风防烟。
节能篇:
1、 所有设备均采用节能产品。
2、 合理进行风管系统设计,降低管路阻力,从而降低设备功率。 环保篇:
1、落地风机设减震垫减震,吊装设备均设减震吊架;设备进出口设软接隔震,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消声。
2、 柴油发电机烟气经竖井排至高空排放。 卫生篇:
通风换气次数按规定值取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