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巧借诗词名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巧借诗词名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巧借诗词名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口贺州高级中学邱林英 【摘要】探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巧 是“不复回”还是“复西归”?最后的结 论是:可通过海陆间大循环让水流“复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诗词名 旬时应注意的问题 借诗词名句导入新课、阐述教学重难点、 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提出运用诗 词名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诗词名句地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一 0071—01 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而重要 的学科。那么,教师如何有特色地组织 地理学科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可巧借 诗词名旬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诗词源于 生活,许多诗词名句包含着丰富的生活 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将这些 诗词名句有选择地运用到课堂上,不但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更深刻 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同时,又可以 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 能力。 一、诗词名句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 中的方式 (一)以诗词名句导入新课。好的开 始是成功的一半,用诗词名句作导语 可以给学生创造优美的意境,激发学 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坐地日行八万 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的 著名诗句,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 可以以此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探究欲 望:“一天真的能行八万里吗?如果行, 在哪儿呢?”老师讲解自转线速度的内 容后,可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在赤道地区可以满足诗句中所提到的 “日行八万里”。再如,讲水循环的时 候,可用诗句“百川I东到海,何时复西 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导入,借助这两句诗句请学生思 考:我国的河川径流“东到海”后,到底 西归”。 (二)以诗词名句阐述地理教学的重 点与难点。自然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有 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兴趣不浓。及时、恰当地引入诗词名句,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接受新 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对他们去理解这些 内容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李商 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为何多夜 雨?教师可提示学生用所学过的山谷风 的知识去解释:大巴山位于四Ji J盆地的 北部,四JiI盆地属于大巴山的谷地地区, 晚上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易于成云 致雨。又如,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冷锋过 境时所带来的降雪,树枝上的雪就像盛 开的梨花一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和赵师秀的“黄梅 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洼”描述了我 国华南、江淮地区在准静止锋的控制下 阴雨绵绵的天气。 (三)以诗词名句体现生活中的地理 现象。“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 地理”这是新课标对地理教学的要求。 教师可利用诗词名句所描述的生活中 常见的一些现象,用地理知识去解释,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真正做到“学习有用的地理”。例 如,“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 家。”陆游的这句诗说明郊区的气温比 城市低,这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体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的这句诗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带 性,表明了平原与山地的气候差异,随海 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从而使山地的 “春”比平原来得晚。 o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诗词名句用 得越多越好,毕竟地理课重在讲解地理 知识,而不是鉴赏诗词,因此地理课堂 上对诗词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地理教学中所选的诗词名句 应是脍炙人口的,为学生所熟悉。教师 信手拈来,可引起学生的共鸣。地理教 师不能为了运用专门去找一些生僻的诗 词,学生本身就对这些诗词毫无印象或 者印象不深刻,即使在课堂上教师讲得 津津有味,学生过后也会很快忘记,从 而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教师 平时备课时应多留意一些诗词名句,并 深刻地去理解这些诗词的意思,探究其 中的地理寓意,因为不是所有的诗词都 有地理知识的体现,也不是所有的地理 知识都寓意在诗词中。把这些诗词名句 作为地理课堂教学资料储备起来,为课 堂上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地理课堂上对诗词名句的运 用可以活跃课堂,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 生的探究热情,但不是每节课都要用,应 是能用就用,不能用的不要强求,并且课 堂上对诗词的分析不宜太多,讲明其中 的地理知识、地理寓意就可以了,对诗词 过多地分析将会本末倒置,使地理课堂 变成诗词鉴赏课。如果是广大学生所熟 悉的诗词,甚至可以一带而过,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总之,诗词名句运用在地理课堂教 学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只要教 师用心去发现,在我国浩瀚的诗词海洋 中,一定能找到想要的“珍珠”,并让这 颗“珍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地理课堂 也会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责编 卢 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