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于雅云

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 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 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 ”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提出来敬请专家指教。

一、联想创作课

联想创作课是借助图象或实物,引发学生的联想,并经过加添、改编、创造出一种类似而不相同的形象和 情节。

借助图象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不让学生死板地临摹范图,要 求学生借助范图,进行联想创造。例如, 面对一辆汽车的临摹图,提出两种作业要求:第一种临摹加添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图,再根据自己的联 想加添出汽车上的装饰、乘客及汽车周围的公路、行人和环境;第二种,临摹联想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 ,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创造一种或几种新型的汽车图形。这种课又叫临摹联想创作课。

借助实物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要求学生面对写生对象进行联想创作。例如,进行校园写生联想创作课 :第一种,设计成写生加添创作课。要求学生先如实写生校园建筑,再通过联想添画上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 飞翔着和平鸽,教室前盛开着鲜花,操场上竖立着五星红旗和师生们做着各种课间活动。总之,可以通过联想 把校园画的更美好;第二种,

1

校园联想创作课,要求学生面对校园,通过联想,画一座新的校园,或理想的校 园、未来的校园。

联想创作课的设计,目的是增加临摹课与写生课的趣味性和创作因素,既训练了学生的临摹与写生能力, 又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作能力。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 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图形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图形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描绘出与这种图形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 的很多新形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或贴上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象是 圆形,画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形物体多。这种课称为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实物的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实物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创作出与实物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 新形象。例如,教师以手套为发散点,引发学生通过手套的联想并创作出与手套形象近似而不相同的仙人掌、 茶壶、果树、侧面人像、小兔、手、五指山等很多种新形象。这节课称为手套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的价值在于,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固定区域,用同一种想象思维发散出很 多种不同的新形象,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

三、记忆创作课

记忆创作课是让学生把看到过的物象或经历过的事情,凭借记忆默画出来。具体课型包括:

范图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在临摹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默记范图,然后抛开范图进行默画。第一 次默画不成,可重复进行。

实物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在写生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默记实物的形象特征。然后抛开实物进行 默写。进行以上两种课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图象和实物要难易适度,默记的时间和次数适 当。

情节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先观察默记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情节变化、场面道具及印象最深的情节,然 后凭借记忆创作成一幅画。如看一场电影,一个文艺节目,一种游戏,一个生活片断等,然后凭借记忆进行创 作。

参与创作课——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某种活动,活动结束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种活动。例如,亲自参加了 一种游戏,或一种文体活动,或某种劳动,然后凭借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绘画创作。

回忆创作课——就是把时隔较长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形象或情节,凭借回忆创作成一幅画。例如,在 教室里让学生回忆再现某座建筑,或某种活动情节,或动物园中某种动物的形象。夏天,回忆再现冬天的景色 和生活情节。

记忆创作课有利于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忆形象,逐渐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提

3

高观察能力、形象记 忆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想象创作课

想象创作课是通过形象的或抽象的、实在的或虚妙的等多种表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从而创作出一 种新的形象和情节。

美术作品启发想象创作课——用儿童的或成人的优秀想象作品,启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新的作 品。例如,用儿童的想象作品《百果树》启发学生创作出《百花树》、《糖果树》等新形象。用成人的想象作 品《孙悟空》、《猪八戒》、《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启发儿童创作出新的人物或动物造型。逐步使 学生学会运用夸张、变形、浓缩、粘合、印象、感觉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创作出新形象。

文艺作品启发想象创作课——用富有想象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创作。如戏剧中 的奇特形象与梦幻,科幻电影中的夸张与反常,音乐形象的塑造,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与寓言故事,“白发三千 丈”的夸张诗句等来启发学生创作出新的想象形象和情节。

自由想象创作课——启发学生打破现实生活的种种,去自由的想象,随意的表现,任意的组合,创作 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可以创作成人到外星球生活,飞行走路,遥控干活。植物、动物可以像人一样会说话 、有生活、有情感。要教育学生明白,在想象中一切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有可能性,现实生活的经验、逻辑 思维的规律、时空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等,一切都不存在了。幻觉、梦境、神话、传奇、现实、理 想在这里都融为一体,使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

4

梦幻创作课——让学生把记在脑海里的梦,或甜蜜的梦,或痛苦的梦,或真或假,都可以把梦中的形象或 故事情节画成创作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的愿望,崇高的理想或虚妙的幻想,无论是否能实现,都可画成画 展示出来。

猜想创作课——教师设计一些问答题,谜语或画谜,要求学生不用口答,不用笔答,而是用绘画的形式解 答。这种课型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例如,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清,谁也不用说,画在纸 上给教师看。这样每个学生都创造一种外星人的形象。

想象创作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意,独辟蹊径的新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 能力。

五、学科辐射创作课

学科辐射创作课是将美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创作课。

结合语文教学的创作课——要求学生在认识、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用绘画造型的形式再现语言文字所 表达的意思。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故事、寓言、记叙文都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好体材。我听过一节结合古诗《宿 新市徐公店》的创作课。教师见同学们把篱笆墙画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知道同学们对“篱笆疏疏一径深” 诗句的意思还不理解,于是让学生停下画笔解释诗词。当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是“在一条小路的深处有稀 稀拉拉的篱笆”,知道画错了,立刻修改画面。这样的课既考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加深了认识、 理解和记忆,又训练了绘画造型能力。

结合音乐教学的创作课——歌词精练优美,适合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听“让我们荡起

5

双桨,小船儿推开波 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是一幅多么美的色彩画呀!音乐课用曲谱再现歌词的 美,创作课用绘画重塑歌词的美,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画音乐也是一种好课型。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创作灵感。

结合思品教学的创作课——思品教学的内容,都是绘画创作的好课题。例如,集体教育方面的:热爱 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思品课是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 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创作课是让学生用绘画形式再现具体事例,创作课与思品课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学生 的人品,又能提高画品。

创作课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不但开辟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其 它各学科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综上所述,我们以绘画为例谈了五类十几种创作课型,同样也适合图案课、工艺课和欣赏课的创作课型设 计。此文论述虽然不尽完美,但是它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多种创作课型的设计思路。实践证明,按照丰富多 彩的创作课型教学,必然会出现: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杰作涌现,人才辈出的教学效果。

设计素描课教学探索

于雅云

随着时代的前进,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高等院校素描课教学也在改革浪潮中不断发展。分别以传统素描、结构素描及以培养创新意识为主的三种教学模式并驾齐驱,各有所长。如何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创新思维习惯的设计人才,已经成

6

为诸多院校研究的主要目标,经过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现谈谈以下几点心得:

1 发挥传统素描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和实践中,通过学习前苏联先进经验,在借鉴其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传统素描之所以长期以来成为人们依赖的重点,正是因为其在造型训练方面的突出优势。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传统素描注重艺术造型规律的掌握和艺术语言表现力的思考和训练,学习及研究素描造型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是其学习的核心内容。设计素描注重造型能力训练和新思维及想象力的充分表达,与传统素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安排适当课时的传统素描教学有利于发挥其自身优势,易于奠定学生良好的造型基础。素描手稿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的主要途径,因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受国内外设计师的青睐,设计素描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此。基础训练不可一蹴而就,但长时间的基础训练会使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思维的敏锐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因此在造型训练课程中适当的穿插命题性的计时创意表达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是能用最迅捷的方法扑捉瞬间的灵感,可以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2 转变思维观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思维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密不可分。填鸭式教学往往会造成这方面的缺失或不足。学生由高考进入大学课堂,重新接受新的专业训练,课程设置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相应提高,更多的是实际应用的转变,因此学生要适应大学教育模式,跟上课程进度,顺利完成课内外的作业,如果思维观念跟不上节奏很难实现以上目标。譬如空间转变的问题,从三维到二维的空间转变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我们

7

可以将现实中三维空间的物象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出来,或将二维空间中的三维物象转变成二维平面图形,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怎么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少不了教师专业性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训练。

要彻底转变学生对素描的认识需从转变思维观念开始,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讲解分析经典作品和往届优秀的学生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创作的构思、材料、技法等诸多内容,还可将将一些经典作品所展现出的风格特点进行纵向比较,强调作品在思维观念转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个性特质和独特魅力。实践证明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对于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具有引导和启发意义,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创新兴趣,是转变观念,形成新型思维模式的强生剂。当然,要完全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的模式中跳出来,养成多元化和开放性思维习惯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专题训练。把培养创新观念融入每一堂课,使创新思维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一切以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新思维为主线展开进行。众所周知,现代本科毕业生步入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满足客户需求,制作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是设计者的生存之道,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育者改变对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要求,培养同时具备“会观察”、“善分析”、“勤思考”、“强动手”等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眼”、“脑”、“心”、“手”的协调运用,把综合能力训练作为每堂课的必然过程并使之成为习惯,眼高手低的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

3 以创新性思维为前提进行专题训练,在简单有趣的命题中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四开纸上,根据命题《我和苹果》画三幅创意素描插图,时间为十分钟。这种真实性的命题是测试学生素描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式,与现实需求紧密联系,有效地将创新思维训练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专题训练使老师的职能从灌输转向引导,教学的重点由技法指导转移到思维引导。辅导内容主要根据学生在专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很大的

8

不固定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个个专题中不断得到训练,为此他们需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但要善于从传统中学习,在传统艺术中挖掘潜存其中的创新意识和表现方法等丰富资源。而且还要以自然为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不断的转变视角,多角度观察,用心思考其中的变化,体会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巧妙关系,完善自己对整体的把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目的性较强的命题训练中会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在对未知的紧迫感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深刻认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不是只停留在技术、知识或美学的层面。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做好专题训练,教师要及时严格做好作业点评,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品评提出指导性意见,将那些企图通过抄袭或草草了事的学生杜绝于萌芽之中,使学生在不断成长中完成蜕变。

采用命题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赏析经典作品进而掌握其魅力源泉,全面理解艺术与设计的渊源,模仿优秀设计作品中的某些创意手法进行尝试性创作。虽然模仿性创作在教学初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大量的模仿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展现,减弱创新能力,因此还需要更深一层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改善这种状况。

4 发挥小组教学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作潜能

小组教学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意潜能,拓展其思维领域需要在教学中借助小组教学的力量,以三个或四个学生为单位,将搜集素材、制作草图、设计方案、规划进程、具体实施等任务进行合理分配,每个人不但要承担相应的任务还要保证质量和进度。因为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作业质量的高低来拟定作业成绩,为提高大家的成绩,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工作做的最好。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在诸多小组中脱颖而出,与其他小组拉开距离,每位成员都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争取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供全班分享,有时一套方案会改来改去直到最终

9

被大家认可。

遇到困难时大家会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使大家在团队的进步中不断成长,壮大。这与他们走上社会进入公司所做事情的步调相一致,既节省了时间,整合了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5 结语

设计素描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已无法与新时代青年的特点相匹配,其结果只能是老师卖力的讲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积极性不断下降。进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实现的,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注重探索和尝试,在艺术领域里最能体现艺术家探索成果的主要工作就是创作。艺术家为了推出有别于他人的优秀作品总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实现。在新的材料、新的技法中找到激情和灵感。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将设计元素和材料合理安排的必然结果,要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尝试,而这个过程是创作的必然历程。尝试中不断出现的无法预知的新情况会带给创作者许多新鲜的视觉享受和心理体验,这便是创作的乐趣所在。在设计素描课程的各个阶段,注重创新性体验有利于学生找到创作灵感,达到创新性思维训练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顺应时代需求,不断调整设计素描课程内容设置,加快思维观念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探索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一线上不断的探索,不断的进步。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