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众文化 书法艺术 现代书法
论文摘要:当代大众丈化有力支配人们精神世界,呈现感官享乐和低俗化倾向,其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因而需要发展精英丈化。中国书法艺术是民族精英艺术,发展书法艺术,提升民族精神质贵,是现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
一、当代大众文化的消极影晌
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以压倒性的强势汹涌而来,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这是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规律。大众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具有一定民主性。但大众文化造成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大众文化的消费性与市场经济相配合,满足了大众的感性需求,同时也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大众文化的有力支配,于是相反精英文化衰落,反思、超越性现代文化相对薄弱,包括哲学批判性的丧失和艺术超越性的丧失。大众文化消解经典艺术文化价值,唯审美走向泛审美,世俗化与消费主义致使人文精神大滑坡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大众文化的弊端。大众文化兴起只为人类审美之维提供可能,世俗化和商业功利倾向,批判和自由超越之维的缺失,其对现代文化和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因而需要理论批判和实践抵制。当前应发展精英文化,宏扬贵族精神。贵族精神从根本上说与世俗精神相对立,肯定人的高贵性、神性、自由超越精神,提升人类精神质量。精英文化是以人文知识分子为主体、以贵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精英文化以其高雅性超越性批判性成为大众文化的制约力量,同时也成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使人类保持自由的追求,避免沦为消费动物,精英文化除了一般的高雅文化外,更包括现代哲学和精英艺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文化传统,属于民族的精英文化。笔者以为在当前大众文化泛滥,文化低俗化,人文失落这一
文化现状下,推动、发展、普及中国书法艺术,是时代赋予的契机,也是中国书法这一古老民族传统艺术担负的历史责任。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质
中国书法艺术不等同于汉字的书写,由书写上升到艺术,显然是更高层次的范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艺术属于一定的社会观念结构范畴,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在一定条件下反作用于社会生活。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依靠形象的美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社会生活,并用美的感染力具体影响社会生活。在这个时代精英艺术的发展或许有助于人类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因此书法艺术所特有的简约而深邃,高度抽象,表现空间广阔,载情载理等一列特质更适合当今文化背景下发挥其独特作用。
中国书法艺术是书家的性灵、智惫、修养多方面的结晶,点线结字章法的形式法则承载书家的情感个性,是长期修炼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高级艺术,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节奏。书法简约却不简单:颜色只具黑白,实可蕴涵世界万般色彩;操作工具也简单,笔墨纸砚而已,然高手可“执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咫尺之间写千里之景”,书法是高度形象与抽象的统一;形式构成不外乎点线结字章法,却能寄离书家万种情感意趣。因此,中国书法看似简单易学,实则深邃难通,千古以来达到一定高度的毕竟少数,这是因为书法艺术形式构成的背后,体现的是书家的性灵情感智惫等等,书法艺术是形而下的点线面和形而上的审美价值辩证统一。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低是和书家的综合艺术素质成正比的,形而下的点线面更多需要书家的工夫,如线条质量结字规律章法布局,需要长时间锤炼。仅有工夫远不够的,书家的哲学美学文字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加上书家的创新意识,生活阅历决定其书法作品形而上的艺术创造水准,因此,书法艺术的天地里绝无捷径。书法艺术的这一特点可说它是艺术中的精英艺术,书法艺术与大众文化的消费性、低俗性格格不人的。
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得以流传的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艺术精品。也就是说书法艺术最能真实地展现人的才情和灵气,这是做不了假的。书法艺术的锤炼探索追求是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性灵的净化、智惫的增长、精神提升等等的统一,也是书家生命提升超越、回归本真的过程。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人合一”,也就是书家性灵个性情趣等抽象化为艺术作品,书家生命因艺术审美达到超功利的愉悦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与大众文化追求感官欲望的短暂满足是截然不同的,审美的心灵是强烈、长久、深刻、高雅、自由、超越的,是生存质量的提升。书法艺术追求的即是人生的审美追求,是对低俗的批判,人性异化的消除。
三、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历史使命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方面,它表现于人类物质和精神产品中,体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人,文化与人的发展是辩证互动的关系。中国书法艺术产生于农业文明为主体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环境下,一定程度上发挥其塑造民族心性,提升民族的凝聚力等作用。那么当今书法艺术与批判大众文化在现实层面又如何可能,如何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需探讨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现代书法的走向。
首先,中国书法是汉字点线结字章法和形而上的意韵统一体,解构汉字将其绘画化的走向不可取,现代书法应继承传统的技法和抽象再现的“道”,其开拓空间是艰难的,也是可能的。现代书法的发展不能脱离书法的历史传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书法艺术作为一定的社会意识范畴,不能脱离具体时代抽象发展,恰如古人言笔墨当随时代,现代书法面临的时代环境就是当今市场经济和消费时代的商业文化的强力渗透,因此,现代书法应是贵族精神的精英文化,不能应和而必须批判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是其发展的大方向。笔墨线条、结字形态、章法布局的千变万化为书法发展空间提供广阔余地,传统书法艺术中高雅、自由、批判、超越等精神表现手法可为现代书法继承和创新,如王羲之书法中的中和儒雅,颜真卿
的大气敦厚,徐渭的狂猖,北魏的野性率意等等,古人书法艺术透露的精神特质本身就包含书家对时代生活形而上的思考、批判、超越。当今时代大众文化泛滥,科技理性导致人性异化,感官欲望大行其道,在这一时代环境下,现代书法应借鉴传统笔墨形式再现对现实生活人生的反思与批判,使人从感性欲望的当下满足和存在虚无中解放出来,将人类精神的高贵凝聚为现时代的书法艺术作品,进而达到人类生活形而上的关怀维度和终极意义的追问,是现代中国书法艺术肩负的时代使命。
书法艺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以简约而深邃的传统笔墨形式传达中华民族的高雅性灵和智慧。但中国书法艺术不应成为少数精英分子抒发性灵活动的小圈子,发展书法艺术,要推广书法创作群体和鉴赏群体,从群体上提升国民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加强国民艺术素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书法艺术的深度抽象是普及的难度所在,同时艺术的发展受制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状况。大众文化的兴起一方面带来文化的鄙俗性等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带来广阔的文化参与群体和文化发展的硬件环境,因此现代书法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现代书法艺术应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发展创新,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蒋勋.汉字书法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7 2.盘运告,张怀.书论.美术出版社,1997,228 3.季伏昆.中国书论摘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
4.高译.中国书法名师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