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庄子二则》
一、教材分析:
《庄子二则》都选自《庄子秋水》,教学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因此本课的译文可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目标:
据此,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分为: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工具书自己完成译文
能力目标: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精神内涵.这是教学重点 情感目标:领会庄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难点?
四、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比较法、延伸拓展法等学
法,从文本延伸开去,使学生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步骤 导语设计
导入语: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一)走近庄子 1、 读中有品
要求:注意停顿,语气
方法:分两组演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出语气。然后学生点评字音、停顿及语气是否到位。 【设计意图】学生回归文本,体会文言的语言魅力,这个活动不仅考察了学生对这则文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2、读中有思
要求:并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译课文
方法:学生提出翻译中的障碍字词,全班讨论交流,老师再强调重点词。最后用幻灯片出示正确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并思考译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对重点字词翻译达到学以致用。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并锻炼了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3、读中有感
要求:研读课文,理解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以及庄子坚持一“鱼乐”,表现他怎样的心境?
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取得共识,发言后教师总结:
①鹌鸨的故事里,鹎鸨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 利禄猜忌 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鹌鸨,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②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出示PPT:《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1)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也. ——清 宣颖 (2)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 --宗白华
【设计意图】由清代宣颖及现代作家宗白华读庄子的评论来启示学生“移情现象”.这种现象还体现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诗歌中?现代文有没有? (二)感受庄子
从两个故事中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方面的差异,进一步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提示:PPT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贵贱、、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对朋友的态度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 人物形象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三)追寻庄子
从庄子的身上你是否在恍惚间好像想起其他古代文人的影子,他们是那么相似,只是分散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下,但是他们的风格和精神本质和庄子是如出一辙,只是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学生归纳,老师总结:
陶渊明(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袁宏道《满井游记》:脱离官场,脱笼之鹄般的欢呼雀跃。
这些都是心境旷达、淡薄名利,清高自守的名士,他们都有着庄子一样的人格魅力, 这些人都是中国文化的脊梁!
【设计意图】探究庄子对后世文人精神上的影响. 七、美点寻踪———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人与万物相通,在生命的眼光中,万物都打开了生命之窗,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人的朋友。这种与万物相融相即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诗意的情怀。谢灵运有诗云:“白云抱幽石,绿筿媚清涟。”李白有诗云:“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王维诗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刘长卿:“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这是怎样的缱绻,怎样的优游!在诗中,诗人就是一条优游的鱼。在这诗意的氤氲中,白云拥抱着山石,清风荡漾着绿林,山月与弹琴人相与优游,流水游戏着心灵的轻柔。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一)
逍遥游(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二)
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 《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
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八、结束语
庄子和惠子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路和睿智的谈锋,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怡情益智的享受。“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除了它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