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应具备的五种意识
作者:任宝旗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02期
创新意识
这要求学报编辑对于诸多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能够独具慧眼,从中发现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在策划选题时要体现出独到性、新颖性,达到信息的有用组合。要善于提炼教学科研的最新最优成果,并根据所掌握的整体的学术研究动向,确定和设置具有向导性的学报研究课题与相关栏目。学报编辑要善于发现、培植学术研究中的新课题、新观点,并从中发现培植教学科研的新人才。本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将成为最有价值的活动,就要求学报编辑也应是富于创新意识的创造性人才。不仅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做好案头工作,提高文字加工业务技术性操作的工作能力,更要具有策划选题、组稿、审读等创造性智力劳动的能力,在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效果。
名牌、精品意识
名牌学术期刊是指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刊物,其编排规范,装订精美,内在和外在质量统一、稳定,文献寿命长,社会效益好。办名牌学报是学报办刊从业人员思想认识的提高,是办好学报的基础。随着高等院校合并和重组,给一些高校学报的生存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合理地规划高校学报的发展,正确的高校学报发展定位,突出的高校学报特色,是形成名牌高校学报的关键。而学报实施名牌、精品战略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高校学报对这种战略的重要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名牌、精品战略是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在质量、品牌方面下工夫、做文章,不断提高高校学报的办刊质量,扩大读者群体的数量,培养一批具有高科研能力的、比较固定的作者群体,为高校学报的发展补足后劲。名牌高校学报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办刊的指导方针,这是衡量名牌高校学报的政治标准。
高校学报主要体现主办高校的最高学术理论水平。因此,高校学报必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学报编辑人员应能够敏锐地捕捉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领域最新信息,始终把学报的内容和方向聚焦在学科领域的前沿,积极发表最新的科研成果或具有领先水平的科研论文,从而确立高校学报的领先地位,保持领先优势,这是衡量学报质量的学术标准。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了解本学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情况,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编辑人员只有具有这种基本的素质,才能迅速地对来稿有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从中选出优质稿件,编出名牌学报,编出精品学报。同时,编辑人员应具有过硬的编辑专业知识和编辑能力,做到词义上用句恰当、语句流畅,意思表达准确,标点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使用正确,编排上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类进化、社会进步的标志。编辑的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积累与传播本真文化的意识。它是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编辑人员从事编辑所作的主导意识。从理论层面讲,它是编辑工作各个方面和环节的一系列简介和观点,是编辑工作的本质反映。从实践层面上讲,整个编辑过程,离不开编辑主体意识的指导和制约。因此,它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包容性。编辑的主体意识与高校学报的出版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审稿过程中,编辑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文化结构、见解和观点以及个人的爱好对来稿进行判断分析,以初步确定稿件的特点、缺点,有无发表的价值。在文稿的审阅和修改过程中,编辑人员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加入到作者的文稿中。因此,编辑的主体意识在编辑与读者、作者的关系上体现为主导意识。这要求编辑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即需要编辑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编辑主体科学文化素质的欠缺和知识结构建构的粗疏,不仅会导致编辑选择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和盲区,出现编辑的误选和漏选,而且还会潜在地制约编辑观念的更新,使编辑主体守于陈规,缺乏开拓的勇气,缺乏准确把握和判断社会变革趋势的勇气和能力,使编辑的选择落在时代的后面,从而阻碍高校学报的发展和进步。 策划意识
编辑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这种创造性对编辑劳动来说意义重大,那么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里要引入两个新的概念——“选择”与“策划”。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选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它是编辑的主要职能和基本工作方式,而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今天,人们却越来越把关注的重心向“策划”转移。这种转型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加以说明。选择和策划都属于编辑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两者都是编辑劳动的基本职能,是解决编辑实践基本矛盾的有效方法,在精神生产过程中,两者因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和创造意义而同为编辑劳动所必须,但两者又有巨大的差别:选择,是在尊重创作者个性自由的前提下,依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科学、法律道德规范的标准,对文稿进行去粗取精的筛选。策划,则是根据社会对精神产品质的规定性的要求,为发挥个性自由创造积极性以满足这一要求而进行筹措谋划。选择更多的是对精神生产结果的评价和认同,是在已有的精神产品中挑选精品,就其创造形式而言,是“从有到有”,它充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现了编辑劳动对著作者主体创造精神的尊重。而策划更多的是对精神生产目标的设定和追求,是编辑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设计工作方向和工作项目,就其创造形式而言,是“从无到有”,它主要强调的是编辑劳动过程中编辑劳动者主体创造性的发挥。编辑职能从选择到策划的转型,是和我国的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紧密联系的。选择这一编辑职能,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编辑观念和编辑实践有较多瓜葛。编辑劳动者作为文化生产到文化接受的中介,在文化传播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依附性,这和计划经济一味强调计划与宏观调控,忽视商品规律和市场竞争相联系。而策划这一职能,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观念和编辑实践紧密联系,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里,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完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任何精神产品都要在市场竞争中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精神生产,必须在生产之前切实把握市场需要和同类产品的状况,精心谋划,努力设计新产品,才有发展前途。这使得策划从一般的认识功能中凸显出来并得到充分重视。作为信息中介者的编辑劳动者也因此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广阔舞台,显示出强烈的主动性和竞争性。我们突出地强调策划这一编辑职能,其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思想从传统的窠臼中解放出来,建构一种新的出版理念,而策划这一概念的确立,也确实对编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编辑加工专业性技术劳动的确立,使编辑成为职业化劳动具备可能;选择职能则确立了编辑在文化生产中的中心地位;而编辑工作者自身的策划意识被激活,则表明编辑主体意识的完善发展,开始了编辑由传统的工具型人格向自主的决策型人格的飞跃。只有在真正具备了主体意识以后,编辑劳动者才真正走向了成熟。 责任意识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指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在政治上负有一定的责任,丝毫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同时,在学术上也负有责任,使学术期刊对繁荣科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整个文化结构中属于高端层次,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因为学术文章所构建起来的期刊媒体将对理论创新、学术积累和文化信息的传播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有的学术期刊编辑没有意识到学术引导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责任心,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刊物负责。作为一个学术性刊物,担负着推广和交流学术成果、发现和培养学术新人、引导学术研究方向等社会责任。只有明确了解这些责任,才能更好地、负责地对待每一位投稿人,对待每篇学术文章。其次要对作者负责。作为学术期刊编辑,应该认真对待每位作者,对作者来稿,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审稿意见如实地、开诚布公地告诉作者。因此,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编辑,应该严格遵守一些编辑准则,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抵制各种腐败现象,遵守学术规范和编辑的职业道德,履行自己的编辑责任。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张琦:《论高校学报如何抓精品力作》,《中国成人教育》,2008(2)。 2.刘娟:《浅谈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河套大学学报》,2007(1)。 3.韩淑丽:《学报编辑素质与学报质量》,《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5)。 4.张爱红:《编辑加工对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影响》,《科技创新导报》,2008(4)。 5.王晓东:《提升高校学报编辑的学术素质促进学科建设》,《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6)。
6.祝贞学:《论网络环境下的学报编辑工作》,《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新闻传媒系) 编校:张红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