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创新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浅谈创新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创新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作者:曾丹

来源:《今日湖北·中旬刊》2013年第01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反复提及一个词,这就是\"创新\"。的确,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什么是创新呢?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思维对我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时常依附于陈旧的教育制度,教师讲课的创新性不够,启发性不够。一般老师讲课的典型的方法是分章节的,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我们非常缺乏具有创新思维、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残酷的现实无疑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即育人要在创新思维,创造力发挥方面多下工夫。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到2001年德国专家彼得?亚历山大在引进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培训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中,社会能力是基本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它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诚实、细心等,它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善于进行交流合作,从而能够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世界。 社会能力如此重要,培养出来却绝非易事。在短短的几年大学时间里,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武装自己,这无疑成为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史上,老师的印记难以磨灭。开发潜能、调动兴趣、影响人格,师者在今天,非简单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是学子的精神导师,是播种希望的智慧化身。

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位极具创新思想的老师,她成功地将枯燥的《管理学》上出了互动感。课堂不仅气氛活跃,而且带给了学生许多社会知识。这里,学生没有规定的座位,大家围在一起各抒己见,不同的观点在这里激烈碰撞。上课铃声响起,学生翻开管理学教材,第一感觉:枯燥。老师先描述课程内容,之后,打开教学课件,给学生们抛出了一个案例:若你是这家生产办公用品的企业老板,你将要提拔一个基层领导升为中层,你会选谁?A、B、C三个不同的人选。\"大家分组讨论,讨论时间20分钟,之后选派组长上前阐述观点,阐述时间两分钟,讨论中欢迎你们随时过来提问。\"二十分钟后,学生竞相阐述观点。老师宣布:\"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好答案。\"\"这是一个很模糊的答案,遗憾的是,你们没有一个人来问我企业的具体情况,这是一家国企还是民企?企业发展的下个目标是扩展还是平稳?\"老师用管理学原理解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后,这位老师说她最喜欢看到学生为了某个观点争论的样子。她认为,大学教育只能承担通识教育的功能,大家学到的知识是一样的,老师最担心学生没有想法。在国外,学生都是带着一个目标呆在大学里的,但国内大学生已经坐在课堂上了,却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啥,这种不同状态呈现出来的区别是:国外学生会从相同的课中找到不同收获,而中国学生则感受相同。老师说,许多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可能是因为通过一些带有社会意义的案例讨论,学生懂得了去质疑、去争论、去请教别人,从中他们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能看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悟出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将来。

让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位能够把《创造学基础》中的创造学理论生动化,课堂气氛极其轻松而活跃的老师。这里的课堂笑声、感慨声、回答问题的声音一直不断。\"你们知道茅台酒是怎么一举成名的吗?曾经,在一次酒展会上,茅台酒还是个普通的品牌,并没有人留意和品尝,当时的营销员想出了一个办法,霎时间让场内所有人都被茅台酒吸引了过去,你们猜一猜。\"听了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开始发散思维进行讨论,十分好奇。两分钟后,老师揭开谜底:营销员假装打破了一瓶茅台酒,结果,酒香在全场散播开来,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学生们瞬间领悟转向思维的实际应用。紧接着,老师开始了他的下一个故事,讲述了微波炉的发明过程,学生们立刻心领神悟。学生们总结老师的课是听各国故事,学世界思维,收获是课后同学们再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都觉得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老师经常说,很多大学生在校考试可以拿到九十分以上,但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表现却大不相同,原因就是创新能力不同,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以前,学校组织创新活动,征集创新作品,几乎没有人参与。近几年开始对学生普及创新教育,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不断被启发,效果显著。

正是这些优秀的教师,以他们平凡的事迹,讲述着精彩的故事,分享着一种源自于心灵深处的感动。我们高校教师身在教育的第一线,更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按照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要求\"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自己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和努力工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曾丹(1980.1),女,汉族,籍贯辽宁,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