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1 1月 第8卷第27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 。 曩一 |一_ 一 | l l -| √一 :l l… 曩一 .。ll 。:ll .| 3.1.4另外笔者所在医院彩超的引进,B超诊断水平的提高, 这也是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 使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前置胎盘、胎头位置异常等诊断率提高, 表2 2000~2009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比(%) 3.2剖宫产率过高的后果 剖宫产虽然是解决病理产科的重 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提高新生儿复苏的抢救水 要手段,但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 平,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家庭式产房,消除产妇恐惧心理, 手术并发症,不论对母亲还是新生儿都有一定的近期、远期危 增强孕妇阴道分娩的信心。 害。据文献报道:剖宫产手术后的并发症比阴道分娩要高2—5 3.3.3要有正确的舆论引导,理解和支持产科医护人员的辛勤 倍,有的会更高一些 J。不断上升的剖宫产率并未带来同产儿 劳动,减轻其思想压力。 病死率的进一步下降。对产科助产技术的提高也非常不利 J。 参考文献 3.3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剖宫产率的增高,不仅仅是一个纯 [1]杨雪峰,程金华,封全灵,等.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 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要控制剖宫产率,不仅要从医院 化研究.中国实用妇与产科杂志,2002,18(1):45—46. 和医生抓起,还需要孕妇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及全社会的共同 [2]温开群.剖宫产率与产科质量.实用妇科与产科杂,1994,10 努力。 (2):103—105. 3.3.1 首先应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做好孕期保健,指导孕 [3]温百瑞,景锦华.剖宫产率增高的有关因素分析.实用妇产 妇饮食,适当运动,控制巨大儿的发生,纠正胎位,宣传剖宫产的 科杂志,1999,15(2):92—93. 适应征及并发症,宣传阴道分娩的好处,使孕妇及家属转变观 念,鼓励、支持孕妇自然分娩。 【收稿日期】2010—09—12 3.3.2改变医院服务模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产科医务人员 (本文编辑:程旭然) 医护人员手卫生携带微生物情况实验分析 王崇玉 郑卫东 肖郧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442000) 【摘要】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预防院内感染。方法对医护人员清洗消毒后的手取样并进行细菌 总数监测及培养。结果441份医护人员手卫生标本,细菌总数均合格。但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暂居 菌共39株,检出率8.8%(39/441)。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内感染密切相关,全院监测结果不合格率仅为8.8%。部分 医务人员不重视手卫生问题是检出暂居菌主要原因,加强手卫生的培韧I及消毒效果的监测,严防院内感染发生十分必要。 【关键词】 医护人员;手卫生; 带菌状况 对医院感染研究表明,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医院感 生部2009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执行。 染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评价消毒效果,完 1.2.2合格标准 手卫生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善预防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现将笔者所在医院 10 cfu/cm ,外科手消毒应≤5 cfu/cm 。 2010年1月~2010年8月,临床各科送检的441份医护人员手 2结果 卫生标本,检出微生物情况报道如下。 2.1 细菌总数441份医护人员手卫生标本细菌总数均在标 1资料与方法 准范围内,监测结果合格。 1.1一般资料 2.2暂居菌监测结果全部标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O株, 1.1.1标本来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0年8月, 铜绿假单胞菌18株,大肠埃希菌1株,检 率8.8%(39/441)。 临床各科送检的441份医护人员手卫生标本。 2.3常居菌监测结果共检出常居菌225株(包括32份标本 1.1.2系列分离培养基广州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检出的混合菌),分别为葡萄球菌属107株,构成比47.6% 1.2方法 (107/225),以下构成比分母未标注均为225;非发酵菌65株,构 1.2.1 洗手、手卫生消毒和手卫生效果监测方法 参照国家卫 成比28.9%;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35株,构成比15.6%;肠杆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1 1月 第8卷第27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医学综合|。≯|曩|曩曩≯j≯l l ≯ |_: 叠 。 誊≯。|| || l 曩|_蠹。l| 曩l l菌科10株,构成比4.4%;革兰氏阳性杆菌4株,构成比1.8%; 酵母样菌4株,构成比1.8%。 毒效果不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为医护人员未严格按规程清洗消 毒或消毒剂不合格所致,应及时提醒相关科室改进。441份标 本共检出常居菌225株(包括32份标本检出的混合菌),各菌属 2.4一份标本检出二种以上混合菌情况 表皮葡萄球菌+微 球菌l8份,产碱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微球菌6份,革兰氏 均有检m,一份标本检出二种以上混合菌32份,占被检标本 7.2%(32/441)。提示常居菌菌谱较广,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有待观察。 国家卫生部2009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年12月1 阳性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4份,嗜麦芽假单胞菌+不动杆菌3 份,不动杆菌+棒状杆菌1份。合计32份,占被检标本 7.2%(32/441)。 3讨论 日正式实施,对2006试用版《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 行了较大改动,不再对医院病区进行具体分类,规范了手术科室 医护人员和非手术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方法及合格标准。虽然 44l份医护人员手卫生标本细菌总数均在标准范围内,监 测结果合格。102份手术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 细菌总数均≤5 cfu/cm 。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 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暂居菌。但检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例、非发酵菌3例和1例阴沟肠杆菌等 常居菌。 不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 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暂居菌的检出列为不合格标准,但并不意味 着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有所放宽,实际上是考虑到目前常居菌 引起的院内感染已十分常见,单纯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已毫无意义。 339份非手术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细菌总 数均≤10 cfu/cm 。但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铜绿假单胞 菌l8株,大肠埃希菌1株,暂居菌检出率8.8%(39/441)。虽然 细菌总数合格,但检 上述暂居菌,表明部分科室医护人员手消 【收稿日期】2010—09—30 (本文编辑:程旭然) 医院服务中全科医学的需求分析 李冰张万彬 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建昌125300)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卫生服务中全科医学的需求分析。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来笔者所在医院的患者及家属、笔者 所在医院医生对全科医学及人口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患者年龄不同,发生各种疾病的概率也不同,不同的收入对医疗服务 的要求也不同,不同教育程度决定了对全科医学的理念了解程度也不同,因此医院内全科医疗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而县级医院面 临基层群众,基层群众有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低、医疗参保水平低的特点,因此县级医院全科医学需求量应该更高。结论 由于笔 者所在医院医疗服务对象的不同,以及目前医学模式的改变,全科医学已经成为医院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医院服务; 全科医学; 需求分析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适用我国卫生服务模式 的转变,全科医学作为一种挑战传统医学模式的新型卫生服务 理念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全科医生的出现是卫生服务需求 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需要 。作为县级医 院,笔者所在医院服务的对象是针对基层群众,因此本文通过对 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诊疗的患者及家属、医生就全科医生的卫 生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2.1有效问卷患者及家属中整群抽取231人,男性l12人, 占48.49%,女性ll9人,占51.51%,男女比例为1:1.06,女性 多于男性,平均年龄(47.34±5.4)岁,≥45岁的中老年占 27.28%;抽取医生56人,男性29人,占51.79%,女性27人,占 48.21%,男女比例为1.07:1,男性多于女性。 表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 1.1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调 查问卷400份(包括患者及家属310份,医生90份),实际回收 378份,有效问卷为287份。调查对象为从2008年1月一2009 年l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的诊疗的患者及家属中整群抽取 310人,男性131人,女性169人,男女比例为1:1.29,女性多于 男性,平均年龄(47.34-I.-5.4)岁;医生抽取90人,男性59人,女 性37人,男女比例为1.59:l,男性多于女性。 】.2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3.0统计,对人口特征、知晓程 度、就诊医院和满意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相关、回归分 析等方法分析影响因素。 一2.2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呈偏态分布,学历在 可见受教育程度处于中下水平的占大多数(见表2)。调查对象 1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