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媒体对境外灾难事件报道的比较分析——以《人民日报》、《南

我国媒体对境外灾难事件报道的比较分析——以《人民日报》、《南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调查研究I NEWS WORLD 我国媒体对境外灾难事件报道的比较分析 以《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对尼泊尔地震报道为例 。杨丽萍张晓君 【摘 ̄]2o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灾难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不同定位媒体对灾难事件报道 框架不同,对于国外灾难新闻,中国媒体是如何报道的?不同类型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是否存在不同的报道视角?本文采取内容分析 方法,以《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对两大媒体报道的内容进行框架分析,发现党报对境外灾难报道旨在国家形象塑 造,而都市报更多的是新闻本位主义,满足受众需求。 【关键词】尼泊尔地震 灾难报道人民日报 南方都市报新闻框架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 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尼泊尔地震的态度。 响”。 发生8.1级地震,余震70次。截至2015年5 《南方都市报》是全国范围内发行的市场 二、结果分析 月5日,地震至少造成7557人死亡,14536 化都市报,是我国都市报的典范,其报道 报道内容 人民日报 南方都市报 人受伤,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国等地均 语态和《人民日报》不同。从这两家媒体可 }灾情报道 4(18%) 7(32%) 出现人员伤亡。我国媒体对这一境外灾害 以很好的看出我国媒体对境外灾害事件 救灾报道 14(64%) 6(27%) 事件进行了及时的报道,与国内灾难事件 的报道的框架。 灾后影响 0 9(41%) 报道相比,国内媒体在选择和处理境外灾 (3)时间样本 其他 4(18%) O 难新闻时受到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有很大 选择地震发生后半个月内,即2015 不同,也就可能形成不一样的新闻报道框 年4月25日一5月9日内《人民日报》和 表1、两报关于尼泊尔地震报道中涉 架,本文基于框架理论的分析视角展开。 《南方都市报》的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地 及三大框架主题的报道数量 当前,框架理论主要被应用于新闻生 震发生后15天内,一般是灾难灾情救援 在“灾情报道”、“抗灾救灾”、“灾后影 产、内容研究、效果研究三个领域,本文从 救灾信息的集中呈现期,新闻报道活跃, 响”三大主题方面,《人民日报》呈现了突 内容研究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 l5天后新闻报道量则较少。 出“抗灾救灾”报道的趋势,占总报道数量 一、研究方法 (4)新闻报道样本及获取方法 的64%,其次是灾情报道占总报道数的 1、抽样与样本 通过慧科新闻搜索分析数据库,以尼 18%,但是对于灾后影响,《人民日报》没 (1)事件样本 泊尔地震为搜索关键词,时间区间选择 有任何报道,还有其他4篇报道不在研究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地震。尼 2015年4月25日一2015年5月9日,《人 建构的主题内。《南方都市报》相对《人民 泊尔与中国接壤,该国常年有大量中国游 民日报》搜索出25篇,剔除3篇不相关的 日报》较为均匀,对灾后影响报道最多,占 客,在此次地震中,西藏自治区受到了一 共22篇新闻报道样本;《南方都市报》搜 总比例41%,灾情报道占总报道32%,关 定的影响。该灾难事件牵动着国人的心。 索出22篇作为研究样本。 于救灾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弱,占27%。 (2)媒体选择 2、类目建构与说明 1、灾情报道 《人民日报》在我国的媒介中具有其 根据王石番的框架理论,本文从“主 灾情报道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灾难 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权威性。《人民日报》 题类目”人手,本研究新闻主题类目分 本身的信息,二是人员伤亡失踪数目等方 对尼泊尔地震的新闻报道框架,一定程度 为:“灾情报道”、“抗灾救灾”、“灾后影 面的报道,三是对受灾群众生存状况的报 lir闻噌母 2o15年第7期弋77 NEWS WORLD I调查研究 道,但由于是对境外灾难事件报道,两报 集中报道中国公民在地震中的伤亡失踪 情况。《人民日报》灾情报道占样本总量 18%,而《南方都市报》占样本总量的三分 之一左右。 政府救援的只有4篇,其中两篇 是关于对我国西藏灾区的救援, 其中《西藏震区及时启动抗震救 灾Ⅲ级响应“黄金72小时”内抢 救生命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 成》是一篇近4000字的深度报 在灾情报道的细分类目中,对灾难本 身的报道两报都只有1篇,但是关于人员 伤亡失踪等方面却不相同,此次地震我国 我国西藏地区在此次地震中受影响并没 有报道,而《南方都市报》对西藏地区受地 震影响的报道有2篇。对于灾区难民的报 道,文中对西藏受灾情况、救援 情况、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去应 进行了深入的描写和报道。 西藏部分地区有震感,但是《人民日报》对 对,关于社会救援,《南方都市报》报 道了1篇《数字救援》体现了和 以往不同的报道思路。 3、灾后影响 图1、《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在尼泊尔地震 后半个月内的报道形式 外还有专题报道,对灾情、灾区进行了相 对深入的报道,比如《西藏震区及时启动 抗震救灾Ⅲ级响应“黄金72小时”内抢 救生命打通道路严防堰塞湖形成》生动 描写了黄金72小时内的抢救过程,还原 了救灾现场,展现出了人文关怀。 2A艮道视角不同:国家视角和新闻视角 道,《南方都市报》对在尼泊尔的广东游客 的情况进行了2000多字的深度报道,而 《人民日报》并未对具体的灾民情况做相 关的报道。 2、抗灾救灾报道 《南方都市报》把灾后影响作为重要 报道对象,体现了都市报的报道风格,从 受众角度报道新闻,报道了此次地震的次 生灾害《珠峰雪崩已致登山者10死30伤 南坡部分基地大本营被埋,正值登山旺季 强调积极抗灾救灾的主题,能够产生 “化消极为积极”的宣传效果。对抗灾救灾 的突出报道也是我国媒体对灾难新闻报 道的一大特色。 从表1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抗震救灾 是《人民日报》主要突出的框架,在此框架 下的小类目中政府救援占总样本数的 45%,其中关于西藏救援的仅有1篇,社会 救援仅有l篇。《南方都市报》相对应分别 占总样本的18%和4.5%,其中西藏抗灾救 灾的占了中国政府救援这一框架的75%。 《人民日报》突出显现中国政府救灾 抗灾的主题,这是由于《人民日报》的特点 或有上千人被困》,专家预测《地震专家预 测尼泊尔伤亡重大》以及地震对金融投资 《人民日报》的报道视角是政府为主, 其中从政府视角报道的文章占总样本的 三分之二。主要是中国领导人的慰问,我 等社会经济方面带来的影响《尼泊尔地震 A股或有余震相关公司安抚投资者地震 概念股不具持续性》、《尼泊尔将成亚投行 国政府的援助以及外交部为灾区的中国 公民的安抚工作等。而《南方都市报》对此 次灾难报道的视角以受众为主,以受众需 首客户?外交部:需各国共同商议》、《尼泊 尔地震,看看哪些保险有得赔》。而《人民 日报》并没有对此次地震的灾后影响进行 报道。 三、研究结论 求为主。报道了广州游客在灾区的情况、 灾难对金融投资的影响,对西藏地区的灾 情进行了深度报道并还原了灾难现场,以 及对次生灾害雪崩进行了报道。《南方都 市报》以新闻立场更多的关注灾难本身和 带来的影响。 3、报道目的不同:国家形象的塑造和 党报与都市报在对突发事件报道的 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意味着它们在 决定了《人民日报》对尼泊尔地震的报道 报道的各方面将会不同。通过对《人民日 需要以“规定动作”为主。虽不是对国内灾 难报道,但是对境外突发灾难事件进行报 道时,也需要考虑到国家形象等问题,以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事的反应为切入点, 头条刊发了《就尼泊尔地震*主席 向亚达夫总统致慰问电李克强总理向尼 报》和《南方都市报》两报纸主题类目框架 的分析可知两报在对尼泊尔地震报道方 面存在一些差异,无论是报道视角的选 受众眼球的博取 不同的报道视角展现出不同的报道 目的,《人民日报》对尼泊尔地震的报道采 用了国家政府视角,对有利于中国国际形 择、报道题材的选取,还是报道目的,均体 1、报道形式不同 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 现出了国内两大不同类型报纸的差异。 报道方式,即新闻以怎样的体裁呈现 象的内容选择性的报道,通过多角度的报 道来塑造中国国际形象,除政府积极救援 的报道外,还有中国公民对灾区的支援报 泊尔总理柯伊拉腊致慰问电》,其他的几 篇报道都是中国救援队对尼泊尔地震的 给读者,不同的叙事谋篇,对读者产生的 效果不同,给读者带来的信息面也不同。 道《中国好人感动加德满都》,《人民日报》 在报道中除了直接的报道中国对尼泊尔 支援。但是,关于西藏救援的报道只有1 篇105字的简短消息《救援进行时》。社会 人感动加德满都》,对在尼泊尔的中国公 民为灾区人民免费供餐进行了深入报道。 而《南方都市报》是都市类报纸,关于 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简讯 占样本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人民日报》 105字《救援进行时》只是告诉读者救援部 队进入灾区了,并没有对灾情,救灾进行 的帮助,还由他人之口塑造中国友好的国 际形象,如《中国无私帮助尼泊尔抗震救 灾赢得国际社会赞誉构建患难与共的周 救援方面《人民日报》报道了一篇《中国好 大多报道只是对读者进行告知而已,比如 边命运共同体》、《尼军感谢中国军人在地 震救援中的贡献》两篇报道。 深入报道。而《南方都市报》多为通讯,另 与此不同的是,《南方都市报》是尽可 178 2015年第7期 籍闻啦带 新媒介文化语境下 大学师生关系的新型建构问题研究 基于河南某高校的实证研究 。申亚美吴静宋丽亚李鹏亮张邦明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大意义。新 媒介文化语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和多样,但也面一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目前,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定性居多,缺少 实证性研究。基于此,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来了解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师生关系的真实状况,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新媒体时代下新型师生 关系的现状,有助于高校正确引导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也有助于师生关系创建、维护和发展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角色自省。 【关键词】新媒介师生关系 建构 和谐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进行 地位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自我调整,一种新 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收集第一手更加 成功教育和教学的前提和保障。然而,近 型的师生关系正在被构建”的基本假设下 详实具体的个案资料。本次问卷调查共发 年来,随着各种新媒介的层出不穷,高校 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来进行调查。 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其 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够 本次调查以河南某高校师生为研究 中,教师问卷发放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 真实了解和呈现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大学 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和 份,有效率为94%;学生问卷发放200份, 师生关系现状,本研究在“新媒介文化语 访谈的方法。问卷样本分性别、年龄、学 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为85%。 境下,大学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传统的传 科、职称等方面对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概率 一、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受型师生关系受到冲击,师生之间的角色 抽样的标准来进行抽样。同时,通过走访 1、交流频率与交流内容 能的满足受众的需要来博取受众的眼球, 下,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仍存在不足, 清的理论概念》 《国际新闻界》,2007 多方面的报道,还原灾难现场,对国人关 对灾难事件本身以及灾情关注的相对较 (4):19—23 心的游客安危、西藏灾情等进行了深入的 少。 ③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 报道。同时该报也迎合了受众的心理报道 虽然《人民日报》受政治因素影响,它 论与实证》[M】.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9 了《明星难民,快!逃!命!啊!杨紫琼尼泊 的报道必须肩负国家形象、政治传播等责 ④范明献,《对境外灾难报道的新闻 尔地震安全撤离,八一八灾难来临时明星 任,但是新闻始终是有别于宣传,在传播 框架分析——(中国青年报)海地、智利地 自救大法》用明星来博取受众的关注,以 国家形象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回归新闻本 震报道为例》卟《当代传播》,2011(2) 及《尼泊尔地震,看看哪些保险有得赔》体 身。口 ⑤马若斌,《(中国青年报)与(纽约时 现了都市报为受众服务的立场和定位。 参考文献 报)汶川地震报道对比研究》【D】.兰州大 结语 E.Go.an,Fr ̄ng Ana ̄sis:An 学,2009 《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两报虽 Essav on the O ̄amzafion of E ̄efience,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然在报道视角、形式等方面不同,但是二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21 部2014级硕士研究生) 者在我国新闻行业传统以及政治的影响 ②陈阳,《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 责编:姚少宝 知闻啦j辱r 2ol5年第7期 1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