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⑴ 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3、⑵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2、过程与方法:
5、⑴ 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6、⑵ 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7、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难点:
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出示音乐: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 ......
同学们,有听过这首歌吗?它说的是哪儿呢? (出示课题:桂林山水)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我们没去过也不用感到遗憾,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
3.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三.认知贯通
(一)、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并划分段落结构
第一自然段写了我们来观赏桂林山水。
第二自然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自然段讲了桂林的山。
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游了桂林山水后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板书:总 分 总)
(二)、重点段落解读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1.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划出描写桂林水和山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特点的?
(1)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板书:水的特点-- 静 清 绿
(2)情境置入
当作者荡漾在漓江上,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静,不禁赞叹道——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当作者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清,不禁赞叹道——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当作者放眼望去,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绿,不禁赞叹道——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句,用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3)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板书:山的特点---奇 秀 险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4) 二、三自然段的句式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异同?
都是排比句,都有比喻句。
第二自然段的排比句很少有四字词语,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中有很多的四字词语。
作者在写水和山时都用了排比,但是在写山时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这样啊,整齐当中略有变化,文字读起来就更有魅力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美丽,壮观。希望同学们能够反复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并运用于语文写作中去!
四.拓展延伸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游玩了桂林,安徽有什么美景可以推荐下,仿照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小短文。
黄山的松真美啊,千姿百态,山清水秀,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一只只在山水之间翩翩起舞;黄山的松真绝啊,悬崖峭壁,高山与山中均有踪迹,一棵棵耸入云端;黄山的松真多啊,迎客松、送客松、卧龙松、麒麟松,名垂千古。
黄山的松真美啊,千姿百态,犹如仙女一般,在山水之间翩翩起舞;黄山的松真绿啊,苍翠欲滴,仿佛翠玉雕刻而成,巧夺天工,瑰丽风光;黄山的松真奇啊,那翠绿的枝条,弯弯曲曲地长着,有的长在峰顶上,有的长在石壁上,还有的长在大石块上,那景色别提有多好看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甲天下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七、教学反思
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深入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随机指导,从而使学生在读中具体感受到桂林山水带给人们的美。通过朗读和交流学生能体会到词语的优美,如: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处排比生动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点描绘了出来。结合课文,随机指导,让学生仿照写例句,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运用在排比句,既训练了学生的遣词造句,又增加了学生的美感意识。抓住许多典型的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用了修辞手法以及运用后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并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相信对今后的习作也会有很大的
《桂林山水》 教学实录
出示音乐: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 ......
师:同学们,有听过这首歌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这位歌手心心念念的地方去看看吧,哪儿呢?
生:桂林
师:那是什么吸引人们去桂林呢?
生:桂林的山水
齐读课题(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师:有同学去过桂林吗?
师:没有的话,那么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去游山玩水!(出示课文,示范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师:听了课文后,桂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桂林山水很美!
师:的确是美,那它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找一找吧。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文,细细地读一读,请注意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也一边想,课文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生全体:读文
师:许多同学读了很多遍了,谁能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先说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我们来观赏桂林山水。
师:为什么来观赏桂林山水?
生: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这是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山水非常美丽,是天下第一的景色。
师:知道哪个字是第一的意思吗?
生:甲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师:既然是天下第一,那么我们应怎样读?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好,继续。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漓江的水
师:对了,那第三自然段呢?
生:讲了桂林的山。
师: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水和山。(板书:水 山)
师:好,继续,第四自然段呢?
生:第四自然段写了作者游了桂林山水后的感受。
师:他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这么一读下来,你很快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按照——
生:总分总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师: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板书:总 分 总)
师:同学们,现在呢,请你们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划出描写桂林水和山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特点的?
师:好,谁来读读描写水的句子?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师:很好,积极地举手,有哪一个同学找到水的特点了吗?
生:静 清 绿
(板书:静 清 绿)
师:非常好,漓江的水静、清、绿。漓江的水多么的静、多么的清、多么的绿呢?可以利用 你的朗读来表现一下。谁想第一个读给大家听?
生1: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多好啊!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读的时候稍微慢点儿,让我们慢慢地体会。
生2: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得真美啊,仿佛就是那漓江的水。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师:同学们,无瑕的翡翠,你们看,多靓丽。
师: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你见过翡翠吗?(出示:翡翠图)
师:这就是无瑕的翡翠,绿得怎么样?
生:绿得你能看到影子。
生:绿得晶莹剔透。
师:太美了,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瑕的翡翠,是多么喜爱啊!谁来读?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好一块无瑕的翡翠!同学们,(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如果这段文字换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
师:说话声特小,说大声点。
生: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说漓江的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师:对了,那文中的句子好在哪呢?
生:具体 生动
师:说得真好,作者啊就是这样。
师:同学们,我们把它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当作者荡漾在漓江上,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静,不禁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当作者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清,不禁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当作者放眼望去,看到漓江的水如此的绿,不禁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漓江的水啊,不但静,而且清,还特别绿,在别处可从未看过,难怪作者连声赞叹道: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师:这么美的水,这么美的文字,也许大家已经映在脑海里了,试试看。
生:背第二自然段
师:好,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句式,有发现什么?
生:这是一个排比句。
师: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个排比句?
生:每一个写好后都有分号。
师:你发现了标点符号的秘密。还从哪儿看出来?
生:都是写漓江的水,每一个分句的句式都相同。
师:你发现了句式相同,真聪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排比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漓江水的特点会更加怎样呢?
生:漓江的水就更加鲜明、生动
师:这是排比句,用这样的句式可以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师:好,咱们继续找找描写山特点的,找到了吗?谁读给大家听?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不错,能不能很快地说出桂林的山的特点?
生:奇 秀 险
师:桂林的山的特点是:奇 秀 险(板书)
同学们,你们看,在这一段文字中有许多四字词语。
生读: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色彩明丽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师:有哪个词语不明白吗?
生:危峰兀立
师:他不明白危峰兀立,有同学帮他解释一下吗?
生:高高的山峰笔直的耸立着,山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
师:高耸入云的山,你来读读看,能不能读出山的高?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还可以再险一点。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好,同学们有哪个词不明白吗?
生:我不知道怪石嶙峋的意思
生:就是一个个石头叠在一起。
师:一块块奇怪的石头叠在一起。
师:“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你能不能应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
生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宝塔、像象鼻、像老鹰。
生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柱子、像……
师:在这里啊,像这样奇形怪状的山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排列在漓江的两岸,作者中间用了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师:同学们,当作者荡漾在漓江上,看到这么奇的山,他不禁赞叹道: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当作者看到桂林的山如此的秀,他不禁赞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
师:当作者看到桂林的山如此的险,他不禁惊叹道: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师:你读得真是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啊!同学们,这么美的句子,再读试试看。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看,二、三自然段的句式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排比句。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都有比喻句。
师:里面都有比喻。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第二自然段的排比句很少有四字词语,第三自然段的排比句中有很多的四字词语。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师:是的,作者在写水和山时都用了排比,但是在写山时运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这样啊,整齐当中略有变化,文字读起来就更有魅力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这美丽的画卷,当你看到这美丽的画卷,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吗?想到了就举手说。
生:青山绿水
生:山清水秀
生:色彩明丽
生:奇峰罗列
生:崇山峻岭
生:峰峦雄伟
生:云雾迷茫
...... ......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积累的词语实在是不少啊,这就是美丽的桂林山水。
师:说到了桂林,那同学们来想一下,我们安徽有什么美景吗?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生:“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师:对了,这写的就是我们黄山。
生:“黄山之美始于松”
师:能用一个来形容我们的黄山松吗?用上书上的句式来说说。
生:黄山的松真险啊。
生:黄山的松真奇啊。
生:黄山的松真美啊。
师:好,同学们,我知道黄山松的特点还有很多很多。不急,咱们也模仿课文的句式来写一写,写在课文纸的反面。写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
生:黄山的松真美啊,千姿百态,山清水秀,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一只只在山水之间翩翩起舞;黄山的松真绝啊,悬崖峭壁,高山与山中均有踪迹,一棵棵耸入云端;黄山的松真多啊,迎客松、送客松、卧龙松、麒麟松,名垂千古。
师:写得真好,还有吗?
生:黄山的松真美啊,千姿百态,犹如仙女一般,在山水之间翩翩起舞;黄山的松真绿啊,苍翠欲滴,仿佛翠玉雕刻而成,巧夺天工,瑰丽风光;黄山的松真奇啊,那翠绿的枝条,弯弯曲曲地长着,有的长在峰顶上,有的长在石壁上,还有的长在大石块上,那景
《桂林山水》 教学课例
色别提有多好看了。
师:同学们,这黄山美吧!其实,在我们祖国有很多这样的大好河山,希望有机会同学们都能去观赏观赏。别忘了,用你们的笔把这些美景记录下来,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节课我们继续。同学们,下课。生:老师再见。
师:谢谢同学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