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XXXX年注安考试《安全技术》知识点汇总

XXXX年注安考试《安全技术》知识点汇总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XXXX年注安考试《安全技术》知识点汇总

安全生产技术

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

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 (一)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P2)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重点看第一条其余了解)

(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 2.皮带传动的安全防护(P3)

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皮带接头处,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

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P4—5) (一)机械伤害类型

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二)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

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记清他们的先后顺序) (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件

(4)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 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P7-9)

(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的实质:机器设备不需要采用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就可以在预定条件下执行机械的预定功能时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二)失效安全(三)定位安全(四)机器布置

车间合理的机器布局可以使事故明显减少,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

(1)空间 (2)照明 (3)管,线布置 (4)维护时的出入安全

(一)机器安全防护装置

1. 固定安全防护装置:是防止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的安全装置。

2. 联锁安全装置:必须使其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不使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

3. 控制安全装置:为使机器能迅速地停止运动,可以使用控制装置。

4. 自动安全装置:是把暴露在危险中的人体从危险区域中移开,仅限于在低速运动的机器上采用。

5. 隔离安全装置:是一种阻止身体的任何部分靠近危险区域的设备。

6. 可调安全装置:在无法实现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可调的安全装置。

7. 自动调节安全装置:是由于工件的运动而自动开启,当操作完毕后又回到关闭的状态。

8. 跳闸安全装置:是在操作到危险点之前,自动使机器停止或反向运动。

9. 双手控制安全装置:迫使操纵者应用两只手来操纵控制器,它仅能对操作者提供保护。 五.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P9-10)

(四)物料堆放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入,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1.5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2.5倍,但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

(4)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出2m,砂箱堆垛不超过3.5m..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 三.砂轮机的安全技术要求(P13)

砂轮质脆易碎,转速高,使用频繁,极易伤人。 (一) 砂轮机安装

1. 安装位置(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1.8m高度的防护挡板) 2. 砂轮的平衡(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调试)

3. 砂轮与卡盘的匹配(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

4. 砂轮机的防护罩(砂轮防护罩的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65°,砂轮圆周表面与挡板的间隙应小于6mm)

5. 砂轮机的工件托架(砂轮直径在150mm以上的砂轮机必须设置可调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最大不应超过3mm) 第三节 冲压机械安全技术(P14-15) 一. 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

1. 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 2.动作失控 3.开关失灵 4.模具的危险

二. 冲压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 使用安全工具 2.模具作业区防护措施 3.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

第四节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P16) 一. 木工机械危险有害因素

由于具有刀轴转速高,多刀多刃,手工进料,自动化水平低,加之木工机械切削过程中噪声大,振动大,粉尘大,作业环境差,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易疲劳,操作人员不熟悉木工机械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或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纵机械,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装置失灵等种种原因,导致木工机械伤害事故多发。

二.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P18-19) 1.带锯机安全装置

2.园锯及安全装置(园锯机安全装置通常由防护罩,导板,分离刀和防木料反弹挡架组成) 3.木工刨床安全装置

(1)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绝对禁止使用方刀轴

(2)压力片的外缘应与刀轴外园相合

(3)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 (4)刨口开口量应符合规定

第七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P25)

1. 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状况。 2. 在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中,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沉余系统失灵以及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等。 第八节 人的特征 一. 人体测量(P28-32)

1. 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活动空间,伸展域) (四)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

1.最大最小准则 2.可调性准则 3.平均准则(重点掌握这三个准则)

二.人的生理特性(P33-42)

1.视觉2)眩光(眩光的有害影响主要有: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被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

3)视错觉(其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

(3)视觉的运动规律

2)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5)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 2.听觉

1)听觉绝对阈限(听觉的绝对阈限跟频率阈限,声压阈限和声强阈限有关)

2)听觉的辨别阈限(辨别阈限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关系) 3.人的感觉与反应

(1)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从包括感觉反应时间到开始动作所用时间得总和,一般条件下,反应时间约为0.1~0.5s) (2)减少反应时间得途径

1)合理地选择感知类型 2)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要求 3)操作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反应速度

(2)耗氧量(正常成人一般不超过3L,单位为L/min) (三)疲劳(P40) 1.疲劳的原因

1)工作条件因素(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不合理,机器设备和工具条件差,设计不良,工作环境很差)

2)作业者本身的因素(劳动内容单调分为:Z型作业,Y型作业,X型作业) 三.人的心理特性

(一)能力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2.注意 3.记忆 4.思维 5.

操作能力

(二)性格(三)气质(四)需要与动机(五)情绪与情感(六)意志

第九节 机械的特性(P45-50) (二)机械安全特性

1. 系统性 2.防护性 3.友善性 4.整体性 二.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P46-47) (二) 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及实施步骤 1. 信号检测 2.特征提取 3.状态识别 4.诊断决策 (三) 故障诊断技术

2. 油液分析技术(有光谱油液分析和铁谱油液分析) 三. 机械的可靠性设计及维修性设计(P48-50) (一) 可靠性的定义及度量指标

1. 可靠性的定义(所谓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所说的规定条件包括所处的环境条件,使用条件,维修条件) 2. 可靠性度量指标

(1)可靠度(即系统或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与可靠度相反的一个参数叫不可靠度) (2)故障率(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常用的单位为1/10h)

(3)平均寿命(4)维修度(5)有效度 (二) 维修性设计

6

2.维修性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大致包括:(1)可达性 (2)零组部件的标准化与互换性 (3)维修人员的安全 第十节 人机作业环境(P50-57) 二色彩环境

(一) 颜色的特性(具有色调,明度,彩度三个基本特性) (二) 色彩对人的影响 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

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三. 微气候环境

按照规定舒适温度应在(21±3)摄氏度范围内 相对湿度在30%~70%时感到舒适 第十一节 人机系统(P58-63) (二)人机特性比较

人优于机器的能力主要有:信号检测,图像识别,灵活性,随机应变,归纳,推理,判断,创造性等;机器优于人的能力主要有反应和操作速度快,精确性高,输出功率大,耐久力强,重复性好,短期记忆,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进行演绎推理以及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等。 (三)人机功能分配原则

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应该是: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精度高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价运算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差的工作,适合于机器来做;而研究,创造,决策,指令和程序的编排,检查,维修,故障处理及应付

不测等工作,适合于人来承担。

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有两个公式重点看 人机系统可靠度采用并联方法来提高 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P66-77) 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 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 (1)电击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2.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

3.电流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 4.电击类型:

1)根据电击时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为正常带电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两类

2)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可分为单相电击,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三种 (2)电伤

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等多种伤害。

电弧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 二. 电气火灾和爆炸

1. 电气引燃源(作为火灾和爆炸的电气引燃源,电气设备及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要因) (1) 危险温度

1)短路 2)过载 3)漏电 4)接触不良 5)铁心过热 6)散热不良 7)机械故障 8)电压异常 9)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 10)电磁辐射能量 三. 雷电危害 (1) 雷电的种类

1)直击雷 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2)闪电感应(感应雷) 1) 球雷

四. 射频电磁场危害

射频指无线电波的频率或者相应的电磁振荡频率,泛指100kHz以上的频率。 一.绝缘电阻指标P79

绝缘电阻指标—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付工作电压1000欧。 二、屏护

采用遮拦、护罩、户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所引起的触电故事。 三、间距

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

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四、检修间距P80

低压操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米。

五、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P81

N是中性点,Rp是人体电阻,RRE是保护接地电阻,IE是接电地流。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E≤4欧。P82

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

TN=S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好,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 六、详记P83的图。

七、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P84

O类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作用最不好。Ⅲ类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作用最好。

双重绝缘是兼具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具有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属于Ⅱ类设备。

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P86 八、危险物质及危险环境P90

爆炸危险物质分如下三类:1、Ⅰ类:矿井甲烷(CH4);2、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3、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

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和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按引起燃温度(自燃点)分为6组:T1、T2、T3、T4、T5、T6。各组别对应的引燃温度表见2-7。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P92:0区、1区、2区。其中0区最危险,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内部液面上部空间。

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例如:油罐顶上呼吸阀附近。

2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可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例如:油罐外3m内。 爆炸性粉尘环境P94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20区、21区、22区。

其中20区是最危险的,在正常运行工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其容器内部。 21区。在正常运行工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

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项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在异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规划为21区。

九、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型式及符号分别是P95:1、隔爆型(d)、2、增安型(e)、3、本质安全型(i,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别为ia、ib、ic)、4、浇封型(m,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为ma、mb、mc)、5、无火花型(nA)、6、火花保护(nC)、7、限制呼吸型(nR)、8、限能型(nL)、9、油浸型(o)、10、无压型(p,对应不同的保护等级分为px、py、pz)、11、充砂型(q)等设备。 十、防雷措施P98

1、建筑物防雷的分类(一)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最危险)(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内部防雷装置:(1)屏蔽导体(2)等电位连接件(3)电桶保护(4)避雷器 十一、静电防护P103

可能产生静电的管道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均应接地 十二、配电柜

一般场所,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Ⅱ类设备。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一节 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二、锅炉基础知识 3、锅炉的分类

(2)按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分为超临界压力锅炉、亚临界压力锅炉、超高压锅炉、高压锅炉、中压锅炉、低压锅炉。 (3)按锅炉的蒸发量分为大型、中型、不型锅炉。(4)按载热介质分为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 (5)按热能来源分为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废热锅炉、电热锅炉。

(6)按锅炉结构分为锅壳锅炉、水管锅炉。 三、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1、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在工业生产中盛装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液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3、压力容器的分类 (5)为便于安全监察、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将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Ⅰ 、Ⅱ、Ⅲ) 四、起重机械基础知识 3、起重机械分类

(1)轻小型起重设备(2)升降机(3)起重机 1)桥架类型起重机②门式起重机③绳索起重机

2)臂架类型起重机①流动式起重机②塔式起重机③门座式起重机

五、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基础知识

1、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在特定区域内作业和行驶、最大行驶速度(设计值)超过5km//h的

3、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分类

(1)按动力特点分类1)内燃车辆。2)电动车辆3)内燃电动车辆

(2)按照功能、结构特征分类1)汽车2)轨道式搬运车辆3)工程建筑机械

六、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4、典型锅炉事故及预防

(1)水蒸气爆炸2)超压爆炸3)缺陷导致爆炸4)严重缺水导致爆炸 这样的缺水情况是严禁加水的,应立即停炉。 (5)锅炉爆管

1)爆管后果。炉管爆破指锅炉蒸发受热面管子在运行中爆破,包括水冷壁、对流管束管子爆破及烟管爆破。

(9)炉膛爆炸事故1)炉膛爆炸事故 炉膛爆炸常发生于燃油、燃气、燃煤粉的锅炉。

2)引起炉膛爆炸的主要原因 3)炉膛爆炸事故预防。 点火失败后先通风吹扫5-10min后才能重新点火 点火程序:先送风→投入点火火把→最后送燃料 (三)起重机械事故 3、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措施

(1)由于台风、超载等非常载荷造成起重机械倾翻事故时(2)

发生火灾时(3)发生触电事故时

(4)发生从起重机械高处坠落事故时(5)发生载货升降机故障

4、典型起重机械事故及预防(重点)

(1)重特失落事故1)脱绳事故2)脱钩事故3)断绳事故4)吊钩断裂事故

(2)挤伤事故(3)坠落事故(4)触电事故

(5)机体毁事髟1)断臂事故2)倾翻事故3)机体摔伤事故4)相互撞毁事故

第二节 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一、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

1使用许可厂家的合格产品2登记建档3、专责管理4、持证上岗5、照章运行6、定期检验7、监控水质8、报告事故 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一)锅炉安全附件1、安全阀2、压力表3、水位计4、温度测量装置 5、保护装置

(1)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2)高低水位警报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

(3)超压报警装置(4)锅炉熄火保护装置 (二)压力容器安全附件

1、安全阀2、爆破片(用在反应容器上)3、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

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并联组合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安全阀

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4、爆破帽5、易熔塞

在盛装液化气体扔钢瓶中应用更为广泛 三、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技术 (一)锅炉使用安全技术 1、锅炉启动步骤

(1)检查设备(2)上水(3)烘炉(4)煮炉(5)点火升压(6)暖管与并汽

2、点火升压阶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1)防止炉膛爆炸(2)控制升温升压速度(3)严密监视和调整仪表(4)保证强制流动受热面的可靠冷却 4、停炉及停炉保养

为防止锅炉降温过快,在正常停炉的4-6h内,应紧闭炉门和烟道板。在锅水温度降至70℃以下时,方可全部放水 锅炉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紧急停炉: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不断加大向锅炉进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设置在汽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锅炉元件损坏,危及操作人员安全;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二)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技术

1、压力容器安全操作 (2)压力容器运行期间的检查 对运行中的容器进行检查,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

在工艺条件方面 在设备状况方面 在安全装置方面 四、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修安全技术 (一)锅炉检验检修安全技术 2、锅炉定期检验周期

锅炉的外部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内部检验一般每两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一般每六年进行一次。 (二)压力容器检验检修安全技术 1、压力容器定期检验类别

(1)年度检查 每年至少一次 (2)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2、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1)全面检验的检验周期为: 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用满3年时进行首次全面检验。 (三)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技术 2、无损检测

(1)射线检测(对体积性适用) 2)射线检测的特点 (2)超声波检测1)超声波检测原理2)超声波检测特点 (3)磁粉检测 不能用于检测内部缺陷(4)渗透检测 可以检出表面张口的缺陷

(5)涡流检测(6)声发射探伤法(动态损检测)(7)磁记忆检测

3、、耐压试验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耐压试验即通常所说的液压试验、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是一种验证性的综合检验。它不仅是产品竣工验收时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也是定期进行锅炉压力容器全面检验的主要检验项目。 第三节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二、起重机械安全装置 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

(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2)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3)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4)缓冲器 四、起重机械检验检修安全技术 1、检验类别

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检验类别分为首次检验和定期检验

首次体验是指设备投入使用前的检验

定期检验是指在使用单位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监察的基础上,由检验机构进行的定期检验。 四、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检修安全技术 1、检验类别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分为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两种 验收检验:对新增、大修或改造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投入使用前的检验。

定期检验:对在用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每年进行一次

的检验。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75页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一,燃烧与火灾的定义,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的现象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是3要素,在火灾防治中,阻断3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三)火灾的分类(掌握火灾的类型)176-177页 1,A类火灾;指固体类火灾,如木材,棉,毛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乙醇,石蜡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氢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镁,钠,铝镁合金等 E类火灾;带点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的火灾,如动植物油等(不太可能考)

(四)火灾基本概念及参数

1, 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4,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火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7, 自燃点;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六)燃烧机理 178-179页

1,活化能理论,(记住活化分子四个字)2,过氧化物理论,3,链反应理论,(记住自由基和游离基) 二 爆炸 184-187页

(四)物质爆炸浓度极限(考点)

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爆炸上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可燃气体的浓度小于爆炸下线时可燃物的浓度不足,空气过量反应无法持续。 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可燃气体的溶度超过爆炸上限是过量的可燃物因缺氧而不能反应,反应无法持续。 爆炸危险度 H;爆炸上限与下限浓度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记住公式185页)

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的影响(必须记好)

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2)压力影响 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也变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3)惰性介质的影响,(含量增高,极限范围变窄) (4)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容器的尺寸和材质,管道尺寸小且材质传热性能好,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5)点火源的影响 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就长,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194页(考点) (2)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公式记下前2年的考题,194页(2)今年考得可能性大) (五)粉尘爆炸 196页

(1) 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到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 爆炸感应期较长

(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考点) 3.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应影响因素(重点) 197页 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越大。

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 201页

二 消防器材 主要包括;灭火器,火灾探测器等(考点) 重点掌握;(1)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必须知道) (2)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 (3)泡沫灭火器(主要靠泡沫覆盖着火

对象表面,将空气隔绝而灭火,但不能扑救B类水溶性火灾也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4)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带电气体,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等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5)卤代烷灭火器(知道类型和灭火原理) (6)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轻金属火灾。 (二)火灾探测仪 204页

1,感光式火灾探测仪(考点) 2,感烟式火灾探测仪(了解) 3,感温式火灾探测仪(看一下)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考点) 207页

1, 防火基本原则(看一下) 2, 防爆基本原则(重点看) 四 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及技术 216-218页

1,阻火及隔爆技术(分工业阻火器,主动式隔爆装置,及被动式隔爆装置)

2,防爆泄压技术(知道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装哪) 第四节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222页

2. 烟花爆竹的性质 (1)能量特征 (2)燃烧特性(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0 (3)力学特性 (4)安定性(考点) (5)安全性(考点) 二, 烟花爆竹基本安全知识 225页

1.热感度-以炸药的爆发点和火焰感度表示 (1)爆发点 (2)火焰感度 2.机械感度(了解) 烟花爆竹药剂感度的影响因素(了解)

第五节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 235页 一,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一)民用爆破器材的分类

1.工业炸药 2.起爆器材(分为起爆材料和传爆材料) 3.专用民爆器材

(三)民用爆破器材基本安全知识 (2)炸药爆炸三特征(掌握就行) 237页

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3,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242页 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重点看) 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毒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露报警装置。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险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三 防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 243页 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一)防非电离辐射(重点) 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

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二)防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防护,也包括辐射剂量的控制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244-245页 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了解 (二)分类-重点 1,无机性粉尘(以举例的方式出题)2,有机性粉尘3,混合型粉尘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二)分散度 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直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性较大,(重点记住括号的内容)

(三)溶解度与密度(重点)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浓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浓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一,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二)毒物形态(重点考中毒的形态)1,气体,3,雾(重点)4,烟(重点)5,粉尘(重点) 二, 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二)局部排气罩(重点知道分类)1,密闭罩2,开口罩3,通风橱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重点,就考课本上的例子)

1,洗涤法 洗涤法页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

2,吸附法 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接触是有害物(吸附质)粘附在固体表面上(物理吸附)用于低浓度有害气体的净化,并实现其(回收与利用)如;机械,仪表,轻工和化工等行业,对苯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有机蒸气的气体净化与回收工程。3,袋滤法 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适用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金属氧化物4,经典法 使粉尘粒子带电后将其吸附,以静电除尘器为代表5,燃烧法 适用于有害气体中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

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249-252页

三 辐射 1,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a射线等,当量子达到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重点记住数字) 2,电离辐射的防护(考点) 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成为外防护三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