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胸椎闻盘突出症8例 王国荣 梅锦荣 吴锋锋 (浙江湖州市中心医院51 S000)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关节突人路手 中优4例,良3例,一般l例。 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8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 查确诊为胸椎问盘突出症;突出部位:T ~。1例,T 。 2例,T。。 2例,T。 2 4例,T !~L 1例。其中两节 段突出2例,突出的椎问盘发生钙化2例。男5例,女3例; 年龄26~65岁,平均50岁;病程3个月至4年,平均 1.2年。临床表现:双下肢乏力7例,双下肢感觉障碍、行 走障碍各6例,二便障碍3例,锥体束征阳性5例,下肢 放射性疼痛3例,肌肉萎缩l例。其中有背部外伤史3例, 无明显诱因5例。 1.2手术方式术前经x线检查定位,取俯卧位,全麻下 以定位点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逐层暴露相应部位的椎板 和棘突。在C臂机透视下,于病变椎问盘上下椎体的两侧 横突与上下关节突“人字嵴”处准确植入椎弓根螺钉。用咬 骨钳咬除相应间隙的一侧或双N,b关节突(症状明显侧,中 央型,可切除双侧关节突)。从侧方显露并保护好硬脊膜和 神经根,暴露病变的椎间盘,白椎间隙外侧中后1/3处切除 病变椎间盘,可先不处理突出到椎管内的椎间盘,待其前方 空虚后,再用神经剥离器小心分离突出的椎问盘和硬脊膜, 并向前方推挤。如椎管严重狭窄,可切开硬膜囊,在直视脊 髓下稍牵引硬膜囊,避免因强力牵拉而加重脊髓损伤。取出 椎间盘后必要时可放置椎间融合器(Cage),本组有3例放 入Cage。术中进入椎管操作对脊髓有干扰时,可应用甲泼 尼龙冲击。 1.3术后处理常规应用抗生素、甘露醇、甲泼尼龙,术 后24~48h拔除引流管。4周后佩戴腰围或支具等床上坐 起,3个月后视植骨融合情况,决定是否解除支具。术后第 3、6、12个月摄X线平片复查。 1.4疗效评价标准优:术后无症状,活动完全正常;良: 轻度无力或痉挛强直,能参加日常工作;一般:症状改善, 残留反射痛及中度乏力,但参加日常工作有困难;差:术 后症状无改善。 1.5转归本组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问1~5年,平均 2.8年。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 16 2讨论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常见原因是退行性变和外伤。 其中退行性变占大多数,以老年人多见,突出的椎间盘以硬 化为主,包括椎间盘钙化和骨赘形成。青年患者以外伤多见, 突出以软化椎间盘为主。本病可发生在各个椎间盘,但常 发生在下胸椎,大约75%在T ~L.,以T… 间隙最多 见,可能的原因是下胸椎靠近脊柱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受到 的扭转力最大,椎间盘受损的可能性最大¨ 】。本组8例 突出椎间盘的节段分布与上述报道一致。 由于胸椎问盘突出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 期脊髓压迫症状不典型,加之临床医师缺乏相应的认识,早 期诊断较困难。而胸椎管本身较窄,椎管内代偿间隙小,且 其中下段脊髓血供为末梢循环,受伤后易导致供血障碍,脊 髓功能受损进行性发展。故对可疑患者应尽早行CT或MRl 检查,以获早期诊断。由于MRI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而且对手术及预后判定也有指导价值,建议作为首选方法。 本组8例术前均行MRI检查明确诊断及突出物部位、程度。 早期诊断和妥善治疗是本病获得良好结局的关键。若 患者仅表现为神经根症状,尚可保守治疗,出现脊髓压迫症 状时应尽快手术,否则预后不良。在解剖学上,胸段椎管与 颈段椎管相比较,脊髓与椎管的容积比值明显增加,因此术 中操作时胸椎问盘显露相对困难,手术危险程度亦相对较 大,故选择手术入路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影响。齐强 等_3 认为,经后路椎板切除入路切除胸椎间盘的方式应视为 禁忌。而经肋骨横突切除的前外侧入路,虽提高了手术效果, 减少了并发症,但显露椎问盘组织不够彻底,术中出血较多、 术野欠清晰,且易致肋间血管神经损伤,影响脊髓血供和预 后。1958年Crafoord首先报道了前侧方经胸腔通过开窗 椎间盘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而获得功能的完全恢 复。但传统的开胸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和风险大、并发症多, 绝大多数患者和医生难以接受。 手术治疗胸椎问盘突出症的首要目的是获得脊髓及神 经根的完全减压,避免医源性脊髓损伤,防止脊柱不稳及椎 问盘的进一步突出【4】。而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可 彻底解除胸椎管狭窄,且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下转18页)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节段(s,~s ),术后肛门疼痛、痉挛,反射性尿道括约肌痉 挛导致排尿困难,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疼痛反射。PPH术后 发生肛门疼痛常见原因:①吻合口位置偏低,距齿状线太 们常规应用复方聚乙二醇散,尽量控制在术前6小时排空 肠道。②荷包缝合技巧,缝合线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 保证切除组织的宽度相对均衡,可防止钉合不牢、漏钉或过 早脱钉,同时注意荷包的深度要达黏膜下层才可有效悬吊 肛垫和阻断内痔的动脉血供,太浅易造成黏膜撕裂、吻合不 完善,太深易损伤括约肌而造成吻合口狭窄、排便障碍。③ 吻合口的选择,应在齿状线上2~3cm处,位置过高则肛 垫悬吊不充分,影响手术效果,位置过低则使肛垫损伤较重, 近,吻合钉刺激齿状线附近的躯体性感觉神经纤维或排便 时吻合口受到扩张冲击,这种疼痛较剧烈或持续时间较长; ②过度扩肛,引起肛裂或损伤肛门括约肌;③吻合口感染, 术后吻合口水肿致直肠壁的牵拉性疼痛;④与同时处理外 痔有关。 2.2.3尿潴留本组发生率35.2%。发生原因:①麻醉 容易出血或术后可出现感觉性大便失禁。④击发吻合器时, 应保持吻合器纵轴与直肠纵轴一致,使吻合钉“B”脚问组 织厚度钉合均匀,预防出血。⑤掌握术前血压,击发吻合 器后请麻醉师协助升压,比术前上升15~20mmHg,此 时吻合口如无明显出血点则术后很少发生出血。⑥PPH结 的影响,麻醉后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影响会存在一段时间, 对术前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尿潴留;②肛门疼 痛而反射性尿道口括约肌痉挛;③肛门内放置引流管或止 血纱布;④术后卧床,不习惯在病床上排尿;⑤术中及术 后输液过多过快,使膀胱过早充盈造成乏力,引起膀胱逼尿 合外痔切除术,虽然增加了局部切口而增加了术后疼痛,但 肛门疼痛的程度及肛门的功能仍然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肌松弛和膀胱颈括约肌痉挛所致。 2.2.4肛门坠胀便意感本组有32例,发生率22.1%, ⑦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⑧术后内服地奥司明片,具有减 轻血管性水肿作用,降低吻合口水肿。⑨应用直肠黏膜保护 药,可减轻术后疼痛和出血,我们把复方角菜酸酯栓与复方 角菜酸酯软膏一起合用于术后镇痛。⑩麻醉完全,吻合口暴 露良好。 参考文献 其中1周内消失20例,2周内消失12例。其原因:①愈 合过程中吻合口发生炎性水肿;②直肠功能性损伤;③直 肠黏膜下神经结节侵犯;④与吻合口位置的选择有关,距 齿状线的距离越往上症状越轻;相反如果吻合口距齿状线 较近则症状较明显。 2.2.5肛门残留皮赘或痔核脱垂本组发生率26.2%。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暂行规范(修订)【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42. [2]傅传刚.吻合器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病的前景….临床外科杂志, 2004,12(6):323-324. 其原因:①荷包缝合的黏膜下组织不够,达不到提拉的要 求;②巨大的混合痔或并有黏膜脱垂者;③与吻合口位置 的选择有关,距齿状线的距离越往上提拉效果越差,相反如 果吻合口距齿状线较近则提拉效果较满意。 3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PPH手术有很多优点,缺点同时存在,如何进一步提 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术前肠 道准备很重要,满意的肠道准备能够明显降低吻合口水肿、 继发感染、肛门坠胀便意感、便后继发性出血的发生率。我 f3]杨新庆.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华外科杂 志,2002,40(10):795. 【4】杨向东,魏雨,颜景颖,等.痔PPH术常见并发症防治的研究 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2008,14(2):127—131. (收稿:201 0-02-08) (发稿编辑:高淑红) (上接1 6页)若狭窄的节段较多,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还可维 持胸椎的稳定性,提高手术疗效。此外,椎间盘突出的部位 在术中容易到达,减压彻底,必要时可行椎间植骨融合。本 组8例采用此法治疗,效果不错。笔者认为,经关节突入路 手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但 [2J Ohnishi K,Miyamoto K,Kanamori Y,et a1.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tor muliplte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J】.J Bone Joint Surg Br,2005,87(3):356—360. [3]齐强,陈仲强,刘忠军,等.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 入路选择[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2):133—137. 【4】Debnath UK,McConnell JR,Sengupta DK,et a1.Results 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of hemivertebrectomy and fusion for symptomatic thoracic …1 Chen CF,Chang Me,Liu eL,et a1.Acute noncont ̄UOUS multiple—level thoracic disc herniations with myelopathy..a disc herniation[J】.Eur Spine J,2003,12(3):292—299. (收稿:2009—07~30) (发稿鳊辑:杨海陆) case report[J].Spine,2004,29(8):157-160.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