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关系上远未达到成熟。实际上,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理念和技术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借鉴性,特别是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RAR)为核心的一系列全面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不但完全体现着西方先进银行风险文化的理念,更成为促进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统一协调的有效工具。 一、RAR技术体现了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正确理念
从RAR的基本含义和作用可以看出,RAR的精要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发展战略、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依据。
RAR从技术上体现了两层本质含义:第一,银行必须以“利润”为中心和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与有些银行把规模的简单扩张以及一时的、不经将来风险冲减的“高额利润”作为追求的目标是有原则和本质区别的。第二,银行的利润必须经过风险的调整才是实际的利润,体现了银行“既承担风险也要赚钱”的基本经营思想。它表明银行不应以远期的风险换取一时的、当期的繁荣,其盈利必须能够始终覆盖所承担的风险,唯此才可以实现持续的发展。RAR技术所体现的这两个本质含义就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理念。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经营理念丝毫不意味着不进取,而强调的是高质量的发展、真正有意义的发展。
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长期性等特性。通过RAR手段,银行将隐蔽的滞后的风险明明白白地暴露出来,使得人们不仅要正视它的存在,并且必须长期坚持对风险的关注和自觉控制。因此可以说,RAR手段克服了风险的隐蔽性和滞后性,体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内在统一,是银行股东、管理者、风险承担者和风险控制者认识风险、度量风险和管理风险的统一标准和共同语言;它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盈利目标与风险成本在不同时期反映的相对错位、相对孤立的问题,实现了经营目标与业绩考核的统一,股东利益与经营者行为的统一;它更是改变了传统银行以不断的教训来防止风险的模式,而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和防范风险,使得银行真正敢于理性地承担风险。
二、稳健经营的理念需要有以RAR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作保障和支撑 RAR技术不是排斥风险,也不是追求零风险,它通过科学的方法鼓励银行更有利的扩张。比如,RAR技术促使现代国际商业银行更积极地通过“战略贷款”、“交叉营销”等手段扩大有效业务。RAR技术也促使现代商业银行通过积极的组合管理,贯彻银行总体在可接受风险下收益的最大化。例如,一些国际先进银行都有这样的认识:“单笔业务的风险不是银行最重要的风险,资产组合的风险才是银行最重要的风险”,因此其每笔业务在进入审批程序时,首先必须满足资产组合的限额管理要求和RAR指标要求,然后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审批决策。特别是单笔业务一旦经过批准即进入动态的、积极的组合管理。即改变传统的对贷款一旦发生就持有到期的观念和做法,而是定期或不定期对组合资产进行盯住市场式的动态监控,一旦发现某些业务或组合的RAR值有所弱化或有明显的不利趋势,就立即采取措施(如资产出售、信用衍生工具或证券化等)进行处置。目的是将有限的资源从资产负债表上释放出来,为新的效益更好的业务腾出空间,实现银行总体在可接受风险下收益的最大化。 RAR不仅体现了银行经营管理的本质,其背后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细致的管理文化内涵。比如在RAR技术背后,许多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通过一些共同遵守的软性信贷标准来贯彻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他们的每一个业务人员和风控人员统一地认为,不知道的情况是最坏的
情况,因此要选择信息透明、合作意愿好的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抵押担保不应是贷款决策首要的考虑,因为银行不是当铺,银行一定要着眼对借款人本身的资信和企业行业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所有的业务创新都必须首先有相应的政策原则来约束;所有的员工都必须知道可接受风险的边界等等。 三、文化理念和技术手段相互支撑,体现了风险管理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和服务性与权威性的高度统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先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也随着金融实践和理念的发展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对风险和银行经营的理念成熟直接推动了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技术的发展成熟又进一步充实补充了理念与文化。
风险管理的技术从资产负债管理到对风险更精确的分类和度量,从单一业务交易层面到组合层面不断发展。到了现代,除了核心的RAR和经济资本管理技术以外,开发应用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有:对市场风险量化的VaR(风险值)技术、敏感性分析技术以及压力测试或情景模拟技术;对操作风险有自我评估技术(SA)、关键风险指标(KRI)以及打分卡(Sre ard)技术等等。对最古老的信用风险,技术包括各种层次的内部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redit Rating),对预期损失EL计量和信用风险值(redit VaR)的计算。还包括更高层次的组合管理技术、相关性技术、风险迁移技术等等。以上大部分先进技术已经有了成熟产品来实现。如对于信用风险,有德意志银行与标准普尔共同开发的违约过滤器(DefaultFilter)、JP摩根的风险矩阵(reditetris)、穆迪的Riskal等,成为国际先进银行富有成效的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信息加工和管理决策工具。 我们必须理解的是,这些成熟技术与产品绝不是简单的数量模型,或者仅仅是银行管理标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基础平台,相反是与健全的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国际银行业经历了多年的不断尝试和大量投入获得的,是各种管理思想、原则、经验和技术的有机体,真正体现了风险管理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正是因为这种有机的融合,风险管理技术运用推广的过程也因此成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培养和深入的过程。 在文化与技术的相互支撑中,国际先进银行还十分强调风险管理基本原则和风险控制的权威性。在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明确以独立性、制约性(四眼原则)和服务性为三大原则。独立性原则,即风险控制功能与业务发展功能要相互独立,保证风险管理功能线能够对风险进行客观中立的判断和专业化管理。制约性原则(四眼原则)体现在各条业务线和管理层面,包括最高决策层。这要求各个层面都必须有完善的岗位,以建立完善、快速的内部相互制约机制。服务性原则既体现在它应帮助营销人员了解风险点说“不”,更体现在它要帮助营销人员尽量找到化解风险的方案,在说“不”的同时,还要说“但是”。在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中,服务原则是实实在在体现在风控部门与业务部门签订的明确的服务合约中。合约明确规定以上风控部门的服务性内容以及风控部门的最终决定权,最终风险(不良资产)以及风险管理的成本发生后是由业务部门承担的。通过合约很好地体现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就是对业务发展的最优质的服务。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深入实际的理念和先进技术的配合,加上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安排,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有效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