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喀札与粒制应田2007,34(11) 发电机组及控制 E辨cA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 惠 晶 , 顾 鑫 , 杨元侃 (1.江南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 22; 2.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风能研发部,江苏无锡2141 1 1) 摘要:介绍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工作原理,选择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动变桨距系 统的执行电机。在分析伺服变桨距系统控制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伺服驱动器为核心的电动变桨距伺服控制 系统。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为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电动变桨距;伺服控制;永磁同步电机 中图分类号:TM301.2:TM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540(2007)11-0051-04 Study on Electric Pitch System of Megawatt Wind Turbine Jing ,GU Xin ,_.YANG Yuan.kan ' (1.Institue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2.Department of Wind Energy,Wuxi Baonan Machinery Co.,Ltd,Wuxi 2141 1 1,China) Abstract: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electric pitch system of megawatt wind turbine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ism synchronous motor(PMSM)is chosen as the executive motor of the proposed system.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electric pitch and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servo·control sys· tem,an electric pitch servo·motor control system composed of a PMSM and its serVo·drive controller is designed.Ex— perimentla result is given to verify the reliabilitie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ed system,also it is useful for ref- erence of desings and application in a practical engineering. Key words:wind turbine generators;electric pitch;servo-control;permanent magnetism synchronous motor 0 引 言 角,叶轮开始起动。发电机并网后,机组运行过 程分如下两种工况 。 国外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尤其是兆瓦级以上的 (1)风速低于额定风速。在此过程中,机组 风力机组一般采用电动变桨距控制技术。我国风 不作变桨控制,利用变速恒频技术根据风速相应 力发电事业处于起步阶段,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 控制转子转速,使发电机工作在最佳功率状态。 的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尚处于研发阶段。本文结 (2)风速高于额定风速。风速增加使得发电 合国外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发展现状,对风力 机的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加,超过额定功率时,风力 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原理进行 发电机组的机械和电气极限要求转速和输出功率 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维持在限定值以下。此时,变桨距系统根据风速 (PMSM)和矢量控制原理,设计电动变桨距伺服 变化调整风轮的桨距角,控制吸收的机械能,减少 控制系统,并运用Rexroth伺服系统进行验证。 风力机所受的冲击。 1 电动变桨距系统工作原理 目前,大型风电机组普遍采用独立变桨距的 三桨叶结构。电动变桨距系统一般包括变桨距伺 风力机在起动前,桨叶节距角约为90。,即 服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器、不问断电源(UPS)、 桨叶在顺桨位置。当风速达到切人风速时,桨叶 减速箱、传感器等。图1为其电机执行机构原理 向0。方向转动,直到气流对桨叶产生一定的功 图,图中只画出了一个桨叶的变桨距执行机构,其 S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发电机组及控制l E№A 迫弗乙再控制应用2007,34(11) 它两个桨叶与此完全相同。每个桨叶分别采用一 个带位移反馈的伺服电机进行单独调节。位移传 感器采用光电编码器,安装在电动机输出轴上,采 的选择。PMSM的转子上装有特殊材料和形状的 永磁体,用以产生恒定的磁场,无励磁绕组;其定 子上有三相电枢绕组,接可控的变频电源。它具 集电机转动角度。由于桨距角的变化速度都很 慢,一般不超过每秒15。,而一般的伺服电机额定 转速都为每分钟几千转,因此需要一个减速机构。 伺服电机连接行星减速箱,通过主动齿轮与桨叶 轮毂内齿圈相连,带动桨叶进行转动,实现对桨叶 有以下优点:①电动机无电刷和换向器,工作可 靠,维护和保养简单;②定子绕组散热快;③惯 量小,易于提高系统的快速性;④适用于高速大 力矩状态;⑤相同功率下,体积和重量较小。因 此,根据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的特点和 节距角的直接控制。在轮毂内齿圈的边上又安装 了一个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直接检测内齿圈转 动的角度,即桨叶节距角变化。当内齿圈转过一 个齿,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输出一个脉冲信号。 变桨距控制依据光电编码器所测的位移值进行控 制。非接触传感器作为冗余控制的参考值,它直 接反映桨叶节距角的变化。当发电机输出轴、联 轴器或光电编码器出现故障时,即光电编码器与 非接触位移传感器所测数字不一致时,控制器便 可知道系统出现故障。在轮毂内齿圈边上还装有 个接近开关,起限位作用(0。和90。)。控制器 安放在电气板上,便于散热。如果系统出现故障, 控制电源断电时,电机由UPS供电,60 S内将桨 叶调节为顺桨位置。在UPS电量耗尽时,继电器 断路,原来由电磁力吸合的制动齿轮弹出,制动桨 叶,保持桨叶处于顺桨位置。在风力机正常工作 时,继电器得电,电磁铁吸合制动齿轮,不起制动 作用。 图1 电动变桨距系统电机执行机构原理图 1.支撑外圈2.位移传感器3.内齿圈4,主动齿轮5,支撑 板6.电气板7,制动齿轮8.接近开关9.传感器放大器 1O.伺服电机 2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分析 2.1执行电机的选择 电动变桨距系统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执行机构 52一 安全要求,选择PMSM作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执 行电机。 2.2 电动变桨距伺服驱动原理 PMSM在d、q坐标系下的定子电压平衡方程 为 I/Zd=矾+p + e(1) LuqRiq+p +  其中转子磁链为 fL =  =L+ (2) qi 式中:u,i,R, ——分别为定子电压、电流、绕组电 阻、电感,下标d,q表示其d,q轴分量; 转子旋转电角速度; 永磁体对应的转子磁链; p——微分算子。 将(2)式代入(1)式得 IIZd 矾+ P d—o) ̄Lqiq Luqq+ qp q+ ( d d+ ) (3) 由式(3)可得输入电机的电功率 P =_÷(IZdid+lZqi ) J(Ri2+Ri;+ijLdsid+iqLqsig)+ ÷ ( 一 i ) (4) 忽略电机定子电阻损耗和磁场储能,由式 (4)可得电机输出转矩为 _÷n ( 一 i ) _Jn [ +( 一 )idi ] (5) 式中,n 为电机极对数。 为简化设计,以定子电流q轴分量做磁场定 向, =0,T =3n 。/2;即当 恒定时,定子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毋乙再柱制应用2007,34(11) 发电机组及控制 EMCA 流的q轴分量i 代表了电磁转矩 。可见,通过 分别控制i 和i ,可实现对电机转矩、转速和位置 的有效控制E 8]。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的控制原 制系统。根据伺服系统的控制要求,各环均设计 了调节器:电流环和速度环采用PI调节器,位置 环采用P调节器。这样的三环结构使伺服系统 理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由电流、速度和位置调 具有较好的动态跟随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节器(ACR、ASR和APR)组成的典型三环伺服控 图2 电动变桨距伺服控制系统原理图 3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设计和实现 动变桨距伺服驱动与控制系统,他们之间 通过光缆通信,系统内部可以实现精确的同步功 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与一般伺 服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对系统的响应时间、精 度和安全性要求更高。在分析比较各类伺服系统 的基础上,选用Rexroth伺服系统作为电动变桨 距的伺服系统。该系统以IndraDrive驱动器为核 心构成,位置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高,完全可以满足 风力发电机组对桨叶节距角的控制要求。 3.1系统硬件设计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一般包括永磁同步电 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位置和速度传感器等。 图3是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硬件连接图。图中只 画出了一个桨叶的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其他两 个桨叶与此完全相同。机舱内的风机主控制器与 轮毂内的桨距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通信,总线通 过滑环连接。主控制器根据风速、发电机转速和 图3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硬件连接图 电功率等发出桨距角参数命令,经连接模块后送 能,确保系统整体的精度要求。 至桨距控制器,并通过执行电机实现桨距角的调 采用的PMSM型号为MKD112C-058,其额定 整;此外,桨距控制器还将运行情况反馈给主控制 转速为3 500 r/min,额定转矩为16.9 N·nl,额定 器。轮毂内的传感器包括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 电流为17.9 A,额定功率为8 kW,额定电压为 器、位移传感器等。传感器信号通过连接模块反 260 V,电机轴转动惯量为0.027 3 kg·m ,电枢 馈给主控制器。机舱内的380 V电源经滑环连接 绕组电阻为0.12 Q,电感为1.5 mH。 到UPS上。UPS把380 V交流电转换为24 V直流 3.2系统软件功能实现 电,作为桨距控制器的电源和驱动器的控制电源, 系统控制算法全部以IndraLogic软件实现。 同时对电池充电。图3中桨距控制器由Rexroth 该软件按照IEC 61131-3标准编写,运用简便、灵 的运动逻辑控制器(PPC)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活。其主程序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系统初始化 (PLC)组成,PPC、PLC与驱动器三者共同组成电 时,激活同步模式变量和设定虚拟主轴速度,三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发电机组及控制l E肼cA 迫毋乙与粒制应田2007,34(11) 电机通过跟随虚拟主轴达到相位、速度同步的目 度高达0.000 01。;可提供低速(低至0 r/min)大 的。在系统调试阶段,选择同步模式类型和设置 力矩(小于0.5%的力矩波动);桨叶节距角调速 三个电机的零位,设定机械齿轮比为1:1 800,电 范围为0.1~15(。)/s;额定输出力矩和电流的响 子齿轮比为1:2。电动变桨距伺服驱动系统采用 应时间小于20 ms;电流控制器带宽大于2 000 三环(位置环、速度环、电流环)PID调节控制技 Hz。 术。因此,需要分别对三个调节器(APR、ASR、 ACR)的参数(比例、积分、微分系数)设计校正和 4 结 语 现场调整 ],才能够有效提高伺服系统的动态稳 本文在介绍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工 定性、快速性以及稳态系统精度。本文利用Syn— 作原理的基础上,对PMSM伺服电机驱动的桨距 Top调试软件对位置、速度、电流3个伺服控制环 角位置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Rexroth 参数进行在线调整。系统参数调整界面如图5所 伺服驱动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地面模拟装置的系 示。 统设计和试验。模拟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 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对于进一步的工程设计和实 : 塑 际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启动准备 【参考文献】 调用子程序0进行初始化 [1]HANSEN A D,SORENSEN P,IOV F.Centralized 调用子程序1进行I/O处理 power control of wind farm with doubly fed induction 调用子程序2检查系统 generators[J].Renewable Energy,2006(31):935— 951. [2] CHEN W L,HSU Y Y.Controller design for an in· duction generator dri--ven bY a variable--speed wind tur-- bine[J].IEEE Trans on Eneryg Conversion,2006,21 (3):625-635. 调用子程序3比较命令值与实际值 [3]SCHINAS N A,VOVOS N A,GIANNAKOPOULOS G B.An autonomous sy—stem supplied only by a pitch— controlled variable.speed wind turbiBe『J 1.IEEE Trans on Eneryg Conversion,2007,22(2):325·331. 调用子程序4计算桨叶实际桨距角 [4]ZHANG Xinyan,WANG Weiqing,LIU Ye,et a1. (堕壅) Fuzzy control of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C]∥ IEEE,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htelligent Control 图4主程序结构框图 and Automation,2006:3872·3876. [5]LIU Hongwei,LIN Yonggang,LI Wei.Study on con· trol strategy of individual blade pitch—controlled wind turbine[C]//IEEE,The 6th World Congress 0n Ihtel— 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06:6489-6492. [6]林勇刚,李伟,陈晓波,等.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独立 桨叶控制系统[J].太阳能学报,2005,26(6):780— 786. [7]夏斌,黄晋,刘桥.基于遗传算法的交流伺服系统设 计[J].研究与方法,2006,63(7):34—36. 图5控制环参数在线调整 [8]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 3.3试验结果 业出版社,2001. 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桨距角的位置控制精 收稿日期:2007-04—18 54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