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巴黎_新加坡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型启示

巴黎_新加坡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型启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0卷第2期2010年6月

DIANLIYUDIANGONG

ISSN1674-6104CN35-1296/TM

巴黎、新加坡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型启示

RevelationonPowerModelsofMVDistributionNetworkofParisandSingapore吴

涵1,2,林韩3,温步瀛2,陈彬4,张功林4

(1.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007;2.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福建闽侯350108;

3.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3;4.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分析了巴黎、新加坡特色鲜明的配电网结构,总结了国外发达城市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型及特点,提出了由典型供电模型组成简单、统一、合理的中压配网设计理念。关键词:城市电网;网架结构;供电模型;设计思路

Abstract:ThispaperanalysesthedistinctfeaturesofthemediumvoltagenetworkstructureofParisandSingapore,andsummarizesthepowermodelsanddesignideasoftheMVdistributionnetworkofforeigndevelopedurban.ThusthispaperpresentsthedesignideathattheMVdistributionnetworkshallbesimple,uniformandreasonable,andcomposesoftypicalpowermodels.Keywords:urbangrid;networkstructure;powermodel;designidea

中图分类号:TM7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04(2010)02-0004-04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中压网架结构无序发展是其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巴黎、新加坡中压配电供电模型和设计思路,探讨简单、统一、合理的城市电网网架结构,为福建省城市电网的中压典型供电模型设计提供参考。

分区再一分为二,显示了良好的可扩展性(见图2)。

1.2

新加坡典型供电模型[3]

在城市各分区内,变电站每两回22kV馈线构

1

1.1

巴黎、新加坡典型供电模型[2]

巴黎典型供电模型

巴黎采用类似开闭所的“手拉手”的供电模型。

图1

巴黎开闭所“手拉手”典型供电模型

即每个变压器接一段母线,引出4条(左、右各出2回)大截面电缆。每条电缆出线(类似开闭所)又出6条馈线和一条大用户专线向外供电,覆盖一条街道,通常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各敷设3回,分别向道路两边用户供电。这6条馈线为一组,其与相邻变电所的另一组形成“手拉手”方式,实现N-2[2](见图1)。

巴黎城市电网具有鲜明的环状结构:外环、中环和内环,三环又将其分割成4个分区,各个变电站就处于分区之间,每个环内的变电站向两侧的分区供电。当负荷增加时,可在分区之间增加一变电站,将

图2

巴黎城市电网扩展图

-4-

成环网,形成花瓣结构,称之为梅花状供电模型(见图3)。不同电源变电站的每两个环网中间又相互连接,组成花瓣式相切的形状。其网络接线实际上是由变电站间单联络和变电站内单联络组合而成。站间联络部分开环运行,站内联络部分闭环运行,而两个环网之间的联络处为最重要的负荷所在[4]。

图3新加坡梅花状典型供电模型

由一个变电站的一段母线引出的一条出线环接多个配电站后,再回到本站的另一条母线,由此构成一个“花瓣”。多条出线便构成多个“花瓣”,多个“花瓣”构成以变电站为中心的一朵“花”。每个变电站就是一朵“梅花”,原则上不跨区供电,通过“花瓣”相切的方式满足故障时的负荷转供,构成多朵“梅花”供电的城市整体网架(见图4),显示了良好的可扩展性。

图4

新加坡城市电网扩展图

2

国外城市中压网架设计启示

2.1

网架设计标准化,模型化

国外电力公司十分重视大城市的中压网架建

设,其中压网架由统一的供电模型组成,如巴黎市的“手拉手”开闭所供电模型、新加坡的“梅花”供电模型。标准化、模型化设计可大大减少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量,方便配电网扩展,利于实现自动化,采用统一的控制策略,并为中压侧用户的接入提供明确的入网标准和评估体系。

2.2模型设计应结合城市特征

具体设计模型时,需结合城市的特征,而其很大

程度上体现在地形地域方面,如巴黎的典型三环设计就是根据巴黎城市地形地域设计。巴黎共分为20个区,由里往外延展一圈圈布置(见图5);而新加坡国家较小,各地区发展相对均衡,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m,中部山丘最高海拔仅166m),为采用统一的梅花状供电模型建设提供可能。

图5

巴黎城市特征示意图

2.3模型应具备可扩展性

巴黎城市在分区与分区之间通过新增一变电

站,显示其供电模型良好的扩展性。新加坡利用“花瓣”相切易扩展的特点进行网架标准化建设。供电模型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负荷的不断延展增加,展示其高灵活性,这是电网统一建设的保障。

2.4

各级配电网协调发展[4,5]

巴黎三环的城市电网具有哑铃型的特点,其远

郊的400kV环网保证了骨干电网的运行安全和稳定,20kV环网保证了对用户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而中间电压等级225kV电网采用了相对薄弱的

辐射状结构。这样既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也降低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也应以提高可靠性为基本原则,促进高、中、低压网协调发展。在重视典型供电模型设计的同时,借鉴国外配网发展的先进思想,不强求层层“N-1”,适当考虑层与层之间的负荷转移和相互支援,使中压配电网供电模型具备良好的负荷转移能力。这样既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又节约资金。

3

福建省中压配电网网架设计思路探讨

3.1

分区典型设计[9-11]

相比国外大都市,福建省城市各片区发展不平

-5-

衡,电网现状不尽相同。考虑城市各片区的功能定位、饱和负荷等因素,对其进行网格化分区,差异化地设计供电模型具有一定合理性。在实际设计中,各分区内电源特征(位置和数量)、负荷性质及其分布、地域地形特征等因素都将影响供电模型的设计。

3.2因地制宜设计模型

城市特征很大程度表现在地形地域特征上,而

负荷分布特征与此又是紧密相联。地势平坦地区(如平原地形)的负荷分布一般呈圆形;而受山体和河流阻隔的条形地形,其负荷分布也将呈现条形,如图6所示(实心圆表示负荷点、双环圆表示变电站)。此外,负荷分布还可抽象细化为扇形分布、散点状分布、三角形分布、梯形分布等。以下针对常见的圆形分布和条形分布,举例介绍其适用的供电模型。

图6

负荷分布特征

在负荷圆形分布下,采用架空多联络设计的单元供电模型如图7所示。若采用开闭所接线,其所形成的单元供电模型如图8所示。

图7

架空多联络单元图8

开闭所单元供电供电模型示意图

模型示意图

在负荷条形分布下,采用电缆单环网设计的单元供电模型如图9所示。

图9

单环网链式单元供电模型示意图

-6-

3.3模型扩展方式

负荷圆形分布且均匀时,随着负荷不断增长,通

过新增电源点,可向其四周不断扩展延伸。图10为开闭所单元供电模型的扩展图,其站与站间通过开闭所“手拉手”进行联络,形成“田字型”的网架扩展思路,如图11所示(其中阴影部分为地形特征示意图)。

图10

开闭所供电图11

田字形网架模型扩展图

扩展示意图

负荷飘带状条形分布时,随着条形负荷向两端不断扩展延伸,可通过在其两侧新增电源点,向两侧不断延伸。图12为电缆单环网链式供电模型的扩展

图,通过将站内单联络改造为站间单联络的方式进行网架扩展,形成“长条状”的网架扩展思路,如图

13所示。

图12单环网链式供电模型的扩展图

图13长条状网架扩展示意图

3.4各级电网的衔接

对于输电网、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的配合,

建议按以下原则考虑:220kV枢纽变、中间变,其与

供区内送出的下级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的关系按照“强、简、强”设置。220kV终端变,其与供区内送出的下级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的关系按照“简、强、强”设置。

3.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福建省配电网中压网架标准化建设将是项长期

的任务,期间逐步改造也值得分析探讨。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于新建开发区,直接遵循所设计的供电模型进行标准建设,而城市成熟区,

原则上不宜立即进行大规模改造,但应有预见性地

为将来改造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后(如部分区域电力设备接近运行寿命期时),进行小范围的改造,通过逐步“蚕食”,最终完成改造。

同时,标准化建设改造也应循序渐进,随着负荷增长及用户对高可靠性的不断要求,最终过渡到终极供电模型。接线模式具有良好的过渡性,如架空线路可由单辐射,逐步通过联络,形成单联络、两联络、多联络的接线模式;而电缆线路也可由单环网过渡到两供一备、三供一备、双环网,最终过渡到多联络的双环网这一接线模式。这就为逐步改造中压网架,实现统一标准建设提供可能。

设与改造工作。

4结语

福建城市中压配电网架建设可借鉴发达国家的

经验,进行典型供电模型设计。这样可以进一步规范城市中压配电网的发展,并有预见性地在城市规划中预留站址和通道资源,使配网建设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参考文献

[1]陈章潮,程浩忠.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

出版社,2007.

[2]范明天,张祖平.中国配电网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李天友,金文龙,徐丙垠,等.配电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

出版社,2008.[4]姜

宁,王之伟,倪

炜,等.借鉴国际先进规划理念建设

南京坚强城市电网[J].供用电.2007,24(5):1-4.[5]张功林,林

韩,张榕林,等.配网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

刚,等.中压配电网各种接线模式的

电力与电工,2009,29(4):8-9.[6]葛少云,张国良,申

最优分段[J].电网技术,2006,30(4):87-91.

[7]王成山,王赛一,葛少云,等.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

济性和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24):

3.6完成配套典型供电方案设计[8]

在完善典型供电模型设计的基础上,应进行与

各典型供电模型相配套的用户供电方案设计与建设,包括配套自动化建设、继电保护配置、配电变压器选择与安装、导线选型等。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高中压电网可靠供电能力,并注意工程建设实效,推广典型供电模型。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防止盲目追求高标准、超豪华,也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3.7完善导则相关内容

《福建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只

简单介绍了国内典型中压配电网的基本接线形式,未论及供电模型。建议对福建配电网状况进行细致分析,以满足饱和负荷为前提,因地制宜地建立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型;修编导则,用以指导后续的城网建

34-39.

[8]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编委会.新农村电

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应用案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2010-04-28)

!!!!!!!!!!!!!!!!!!!!!!!!!!!!!!!!!!!!!!科学家发现碳纳米管产生大电流

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发现利用碳纳米管可产生大电流,为超小型设备提供电能,而且碳纳米管产生的电能是同等重量锂电池的100倍。参与研究的科学家称,此项发现翻开了能量研究领域的崭新一页。

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介绍了实验过程:首先制备直径仅几十亿分之一米的碳纳米管,然后在其表面涂覆一层燃料,利用激光束或高压火花点燃碳纳米管一端的燃料,沿碳纳米管长度方向随即将产生快速移动的热波,如同导火索点燃后,火焰沿导火索快速移动的情景。

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入碳纳米管,热量在碳纳米管的传播速度比在燃料的传播速度快数千倍。随着碳纳米管的热量反馈回燃料,沿碳纳米管长度方向形成了一个热波。实验证明,当温度为3000K时,沿碳纳米管传播的热环的速度非常快,是燃料化学反应产生热量速度的10000倍。

事实证明,燃烧产生热量的同时,也推动电子沿碳纳米管移动,从而产生很大的电流。实验首次预测了燃烧产生的热波能被碳纳米管引导,并且热波可推动电子沿碳纳米管前进。现在,实验所用的这套系统已经能够提供电能。从质量方面比较,碳纳米管产生的电能是同等质量锂电池的100倍,这套系统产生的电能比通过常规热电计算所估算的结果大很多。

这套系统可运用在超小型电子设备和环境传感器设备。从理论上来说,这套系统在使用前可无限期地保持能量,而普通电池电量在使用前就已逐渐衰减。将碳纳米管进行排列后,也可用于为大型设备提供足够的能量。

研究者计划采用不同种类的涂覆材料进行试验,使这套系统产生交流电,以开辟更多的用途。目前,系统电能效率较低,许多能量都以热量形式散失,研究小组计划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其热电转换效率。

[摘自《中国电力》2010,(5)]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