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报告
设计题目: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设计要求:单片机控制1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
需求分析:本设计要求单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里采用的是共阴极数码管。 让数码管显示数字的步骤为:
1)使数码管的公共端接地(共阴极)上。
2)将显示码送到单片机的P0口,向数码管的各个段输出不同的电平,使单个数码管循环显示0-9这10个数字。 复位电路:
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
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 基本的复位方式
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 设计原理:
一、数码管显示原理
我们最常用的是七段式和八段式LED数码管,八段比七段多了一个小数点,其他的基本相同。所谓的八段就是指数码管里有八个小LED发光二极管,通过控制不同的LED的亮灭来显示出不同的字形。数码管又分为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类型,其实共阴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阴极连在一起,让其接地,这样给任何一个LED的另一端高电平,它便能点亮。而共阳极就是将八个LED的阳极连在一起。其原理图如下。
其中引脚图的两个COM端连在一起,是公共端,共阴数码管要将其接地,共阳数码管将其接正5伏电源。一个八段数码管称为一位,多个数码管并列在一起可构成多位数码管,它们的段选线(即a,b,c,d,e,f,g,dp)连在一起,而各自的公共端称为位选线。显示时,都从段选线送入字符编码,而选中哪个位选线,那个数码管便会被点亮。数码管的8段,对应一个字节的8位,a对应最低位,dp对应最高位。所以如果想让数码管显示数字0,那么共阴数码管的字符编码为00111111,即0x3f;共阳数码管的字符编码为,即0xc0。可以看出两个编码的各位正好相反。
共阳极的数码管0~f的段编码是这样的: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共阳极0~f数码管编码 0xc0,0xf9,0xa4,0xb0,//0~3 0x99,0x92,0x82,0xf8,//4~7 0x80,0x90,0x88,0x83,//8~b 0xc6,0xa1,0x86,0x8e //c~f };
共阴极的数码管0~f的段编码是这样的:
unsigned char code table[]={//共阴极0~f数码管编码 0x3f,0x06,0x5b,0x4f, //0~3 0x66,0x6d,0x7d,0x07,//4~7 0x7f,0x6f,0x77,0x7c,//8~b 0x39,0x5e,0x79,0x71//c~f };
二、驱动方式 静态显示驱动:
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O脚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位*器*进行驱动。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I/O脚多,如驱动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5×8=40根I/O脚来驱动,故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体电路的复杂性。
、由于单片机的IO口的驱动能力有限,而数码管点亮时需要较大的电流,所以在用单片机构成数码管显示系统时,需要增加驱动电路来输出较大的电流,驱动电路如下图
设计原理图:
程序流程图:
开始 将0-9的字符码送入数组table[I] Y 有无中断请求 ( while(1) ) N 结束 i=0,i依次加1,从1逐次累加至9 P0=table[i],数码管依次显示0-9 源程序: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 //0-9的字符码 void delay(uint z) //延时函数,以毫秒为单位。 { u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void main() {
while(1) { uint i; for(i=0;i<10;i++)//循环显示0-9 { P0=table[i]; //依次送入0-9的字符码 delay(500); //延时500毫秒,调用延时函数。 }
} }
结论与心得
本次设计要求比较简单,做起来较容易一些。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仿真时的连线,看似简单,却很容易连错,致使数码管某一段不能发光。再有就是KEIL与的联合使用,调试程序时一定要生成HEX文件。
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我不仅加深了对单片机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而且还学会了了两种有用的软件。我做的这个设计主要是用ATC51这个芯片来实现,这个芯片具有很多优点,程序简单易读,结构清楚,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很适合我们学生用来学生。在做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后的学习中,我还需加倍努力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