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视频理论,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一单元的第一节。本节课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具备了非金属元素氟、氯、溴、碘、硅,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继学习。不仅形成了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玩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教材安排,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很好的展现出苏教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学情分析】
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我要合作的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经历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之后,他们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系统学习前几单元的元素之后,学习起硫及其化合物也显得得心应手。这时候,老师仍应把重点落在发现式学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原理和方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解
决实际问题。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行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以及酸雨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视频、图片、PPT
【课型】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酸雨危害 引入新课
【图片引入】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啊!今天啊,我们就来当一下化学家,大家来看一下《温州市空气质量报告》,大家来找一下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是谁。 【PPT】 展示《温州市空气质量报告》 【学生活动】 „„
播放一段有关“酸雨造成傻子村”的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来找一下凶手是谁? 【学生活动】 „„
【教师讲解】是啊,矛头直指二氧化硫,那么,二氧化硫到底是怎样一种物质?有哪些危害,又有哪些益处?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教师活动】 展示一瓶充有二氧化硫的试剂瓶,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分小组讨论,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 „„
【PPT补充】 1、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2、在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硫溶解在水中的体积比是1:40。
【讲述过渡】知道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之后,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观察讨论 得出物性 实验探究 总结化性 【教师活动】发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和药品,并提示学生将实验所需的溶液加入到称量瓶中,将小针筒中的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地加入到称量瓶中的溶液里,观察实验现象。
【活动一】发给学生充有二氧化硫的小针筒、称量瓶、pH试纸、蒸馏水。 【设计意图】 学生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pH约为2~3,可以得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
【教师活动】 请一位同学来完成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
【教师讲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 【展开介绍】我们知道,酸性氧化物通性分为三点,分别是 1、二氧化硫可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可与碱反应 3、可与盐溶液反应。
【活动二】发给学生充有二氧化硫的小针筒、品红溶液、称量瓶。
【设计意图】将针筒中的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得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活动三】 发给学生充有二氧化硫的小针筒、氢氧化钡溶液、双氧水、称量瓶。【设计意图】 学生将针筒中的SO2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再加入双氧水,学生推测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过渡讲解】通过以上三个探究实验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二氧化硫的三个化学性质。那么,大家思考一下,通过前面二氧化硫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学习,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活动】下面大家以3人为一组,来讨论一下酸雨的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 „„
【PPT】 播放多组被酸雨侵蚀前后的河流、树木、建筑物的图片
【教师活动】 如何防治酸雨呢,现在大家以大组为单位,分为市民代表、企业代表、市府代表三大组,分角色讨论如何防治酸雨。 【学生活动】 „„
【PPT】 放映2道小题,练习巩固。 【课堂小结】回顾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板书设计】
酸雨成因 积极防治 练习巩固 总结提升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一、二氧化硫
1.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2.化性
(1)酸性氧化物通性 (2)漂白性 (3)还原性 二、酸雨 1.成因 2.危害
3.防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