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期缝合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50例

二期缝合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50例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二期缝合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50例

乔维军

【摘 要】目的:探讨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创换药后二期全层缝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36例,切口液化202例,切口感染13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采用拆除缝线敞开创口二期缝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86例采用不拆除缝线仅放置引流条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有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瘢痕小、窦道形成例数少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渗液、感染一经诊断应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创换药,二期缝合处理。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2页(P194-195)

【关键词】消化系统外科手术;伤口愈合;清创术

【作 者】乔维军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西宁81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639

主题词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伤口愈合 清创术

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包括切口液化和切口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切口并发症。其处理是普通外科的一个基本问题,往往不被临床医生重视,并且处理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基层医院尤其突出。我科2000年2月至2014年2月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和感染患者采用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创换药后二期全层缝合治疗,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腹部手术后切口液化和感染的患者336例。其中男143例,女196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56岁;上腹部手术156例,下腹部手术180例;合并有糖尿病63例,合并低蛋白19例;切口液化202例,切口感染134例。3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观察1组92例,观察2组58例),对照组186例(对照1组110例,对照2组7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方 法 ①对照组:在不拆除缝线的基础上放置引流条进行引流,其中多处放置引流条76例,对口引流32例。每日换药,换药时挤压切口以利于排除积液或脓液。辅助应用远红外线等理疗。直至引流渗出明显减少,逐渐减少引流条的放置,直至切口完全愈合。②观察组:尽早予以拆除切口缝线以及皮下缝线直达创腔两侧之边缘和底部,每天换药清除创面内坏死组织、线头以及脓苔组织,清除死腔,纱布疏松填塞引流。待创面新

鲜后行二期缝合。观察两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窦道形成例数等。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两组切口液化患者治疗效果 见表1。两组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窦道形成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两组切口感染治疗效果 见表2。两组在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窦道形成例数费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普通外科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黄家驷外科学的统计结果为3%~4%[1]。脂肪液化表现为伤口内挤出黄色渗液或淡红色渗液,内混有较多油状脂滴及坏死组织,切口无红热,部分切口下可触及波动感或探及空腔,渗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肉眼及镜检可见较多脂肪颗粒[2],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时间一般2~9 d,平均术后4 d;切口感染表现为发现切口局部红肿、疼痛,触及波动感,切口流出脓性分泌物,体温高,化验白细胞计数增高,大部分感染患者脓液细菌培养偶有细菌生长[3]。切口感染发生时间一般为2~6 d,平均术后3 d。

以往对腹部愈合不良的切口多采取放置引流条,长时间引流换药,没有果断拆除缝线敞开创面,这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引流换药才能愈合,有些病人需要2~3个月之久,住院也有1~2月之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变观念尽早对愈合不良的腹部切口进行早期拆

除缝线,早期清创,经换药后早期全层缝合、无菌橡皮条引流。经过比较发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的愈合时间,杜绝了切口窦道的发生,减少经济开支。具体方法:术后一旦发现切口存在感染液化现象,应即予以敞开切口并敞开引流,做到彻底敞开,甚至直至腹膜外,清除积血积脓和明显的结扎线,每日换药,视创面的新鲜情况,每日换药2~3次[4]。同时每次换药清除坏死组织、脓苔。开始敞开创口换药时仅做好充分的引流即可。在创面基本新鲜打算二期缝合前2天,可用庆大霉素与甲硝唑交替换药,经过积极换药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表面干洁无脓苔,轻刮有少许渗血,此时的肉芽组织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和愈合能力,创面周围有大量白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可进行二期缝合。

二期缝合时要注意以下要点:①缝合时要再次彻底清创,保证创面新鲜和少许渗血,也可放置庆大霉素及甲硝唑注射液,以利于抗炎促进愈合。②不论切口多深一定要经皮间断全层缝合,必要时减张缝合。③二期缝合后创底放置橡皮引流条。最后可以观察1~3 d后出院,待10~14 d后门诊拆线,也可视切口愈合情况酌情延长带线时间。

我们采用适时二期缝合处理150例愈合不良切口,100%一次成功,并且未发现有切口窦道形成病例。我们的体会是:进行早期拆除缝线,早期清创,经换药创面新鲜早期全层缝合、橡皮条引流。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1-452.

[2] 严诗伟.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1,2(6):

133-134.

[3] 娜仁高娃.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10(30):108-109.

[4] 初 虹,李法升.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简易二期缝合快速愈合23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 (1):44-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