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可爱 的小动物托班教案
可爱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 知道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爱吃的食物,学习动词“跳、走、爬飞”。
2. 愿意与他人交流,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乐趣。 活动准备
1. 小鸟、小兔、小猫、小乌龟教具各一个,四种小动物挂件幼儿人手一个以上。
2. 四间小房子分别表示四个小动物的家,小动物的食物图片若干,绿色花草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出示背景,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绿色花草背景图)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 学做小动物
——引导幼儿认识小动物并自由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动作(小白兔——跳;小花猫——走;小乌龟——爬;小鸟——飞) ——教师(出示小兔子):看谁来了?小兔子是怎么来的?(跳
着来的)学校兔子跳,一起说“跳”
——教师:小朋友,听谁在叫(小花猫)小花猫为什么叫?(让幼儿猜测)奥!原来小花猫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回家了,你们知道小花猫是怎么回家的?(走)学小花猫走,一起说“走” ——教师(出示小鸟):这是谁呀?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鸟是怎么来的吗?学小鸟飞一起说“飞”
——教师(做爬的动作):小朋友谁慢吞吞来了?(出示小乌龟)小乌龟是怎么来的呢?学乌龟爬,一起说“爬” 扮演小动物
——教师(手指小鸟、小兔、小猫、小乌龟挂件):这么多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将你喜欢的小动物挂胸前,并告诉同伴你是什么小动物,你是怎么走的。
——以开火车游戏的形式幼儿挨个说一说,你是什么小动物?它是怎么走的? 按角色表演
——教师:现在小动物都出来玩了,我们一起表演,但是表演的时候,小朋友要看老师手里举的是什么小动物,相应的小动物就出来表演。
—(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 帆文摘:幼儿认知动物教案)—教师:小朋友还想玩游戏呢,这一次要随着音乐和老师一起玩了。(弹音乐《小兔小兔在哪里》师幼按角色进行表演) 按角色找食物
——教师:小动物,你们玩的真开心,玩了这么久,你们的肚
子也一定饿了吧?那边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出示动物的食物小图片)你们去找一找,说一说,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并告诉你的同伴,你是谁,你喜欢吃什么。 按角色游戏
——教师:哎呀!天快黑了,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了。你们的家在哪儿呢?(出示四个小动物的家)请小动物们边做动作边找家并回到家里去。 按角色介绍。
——教师:今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老师,小动物,请你去告诉客人老师,你是什么小动物,你会怎么走,你最喜欢吃什么?(幼儿自由找客人老师说一说) 篇二:认识动物 动物好朋友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活动准备: 1、课件2、小动物的头饰。鸡、狗、马、牛,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集体舞《找朋友》。 师: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朋友会在我们„„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会帮助人类做很多事情。
2、知道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3.知道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活动准备:
1、课件2、小动物的头饰。鸡、狗、马、牛,与幼儿人数相同。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集体舞《找朋友》。
师:和朋友在一起开心吗?为什么?
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2、了解小动物的特殊本领。
今天,李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特殊的朋友。这几位朋友很淘气,它们有很多特殊的本领哦。
(1)师:听,是谁呀?(狗)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看家、导盲)(2)师:再听,是谁呀?(鸡)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3)师:这个朋友力气很大哦!(看图片)这是谁?(马)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呀?
(4)师:还有一个(看图片)谁呀?(牛)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3、看图讲述各个动物的长相特点,生活习性。 4、利用头饰,讲诉各个动物的特殊本领。 启发幼儿积极讲述。 5、游戏:谁来帮帮我呀?
根据图片的情境,请拿着小动物头饰的孩子来帮忙。 6、活动延伸。
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特殊的本领,可以帮助我们人类,李老师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告诉我好吗? 播放《找朋友》的音乐,离开活动室。
篇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接龙 (500字)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接龙 设计思路:
幼儿从小就对动物感兴趣,还能从成人那里获得较多关于动物的认知经验,父母也会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关于动物的书籍:进入幼儿园后,三个年龄段的教学中都会涉及“动物”主题,随着内容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大班幼儿对动物的认知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甚至有不少幼儿比成人知道得还多。
如何让大班末期的幼儿有机会运用自身丰富的经验来进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促进幼儿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呢?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游戏“动物接龙”。
“动物接龙”是按照一种“规律”说一组动物的名称,如老虎、狮子、熊、豹(它们都是凶猛的食肉动物)。这里的“规律”完全由幼儿自己来诠释。
具体的玩法:幼儿按意愿四个人组成一小组,共同协商一种“规律”,并且每个人按照这种“规律”选择一种动物,然后每个人轮流上来按“规律”说出动物名称,其他组的幼儿猜他们的接龙“规
律”。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运用关于动物的各种经验建立接龙的“规律”,
并在猜“规律”的过程中进行推理、判断。 2.在游戏中协调同伴关系,并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记分玩具架;白色大纸和各色彩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商量“规律” 1.介绍游戏玩法:
(1)幼儿按意愿四个人组成一小组。
(2)玩“动物接龙”游戏时,需要用动物的名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接龙。
【设计意图:活动开始部分教师简单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其中游戏“加分”和“扣分”的规则要在幼儿熟悉游戏后,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加入。】 2.幼儿商量“规律”: 主要提问:
你觉得可以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来接龙呢?
【设计意图:活动开始部分就给幼儿提供一个抽象特征的想象空间和综合运用各种经验的机会;教师能了解幼儿对“规律”的
理解,以及估计幼儿会产生哪些“规律”;此时幼儿亦会在同伴间的商量过程中丰富、变通自己原有的“规律”。】 二、分组协商、尝试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1)分小组竞赛:
*协商:每个小组商量好某一种“规律”,每个成员按照这个“规律”选择一种动物。*竞赛:小组成员轮流说出动物名称,让其他组的幼儿猜接龙的“规律”。
(2)猜中的小组和猜得有道理的小组都可以得分。 2.小组协商:
每组找个角落悄悄商量,教师巡回了解每组协商的情况。 【设计意图:对大班幼儿来说,三至四人为一组的协商效果较好;教师在巡回中除了可以了解每组协商的“规律”有哪些,还可以重点关注每组幼儿协商时是“先有‘规律’后有动物”还是“先有动物后有‘规律’”,即幼儿不同的思维方式。】 3.第一轮猜“规律”竞赛: 主要提问:
(1)猜一猜这一组说的动物可能是按什么“规律”接龙的?为什么?
(2)你们小组商量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3)这次游戏,几个小组商量的“规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是如何来判断和推理的;
游戏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初步梳理出他们自己创造的不同“规律”(幼儿曾经总结出的“规律”有:①按动物种类归类,如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等;②根据动物某一特征归类,如看上去都是长得细细长长的动物、都有尖尖的嘴巴的动物等;③引用“模式排列”的规律,如外形大的动物和外形小的动物间隔排列、能发出很大声音的动物和只能发出很小声音的动物间隔排列、身上有条纹的动物和身上没有条纹的动物间隔排列等)。】 三、增加规则,增强游戏的乐趣 1.介绍增加的游戏规则:
加分:对同伴的意见提出反驳,并且反驳有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