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个性化辅导讲义

年 级:五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 课 题 教学目标 授课日期及时段 第六单元复习;名人励志故事阅读 1.梳理第六单元知识点; 2.掌握名人励志故事阅读的方法。 教学内容 【温故知新】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典故] 公元前683年,齐桓(huán)公应燕国的请求,出兵帮助攻打入侵的山戎(róng),并带管仲和他一块去。 当齐桓公和管仲带领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燕国东面的孤竹国去了。齐桓公本来想收兵回国,但是管仲认为,攻打孤竹国,可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于是就向齐桓公提出了他的想法。齐桓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兵追击山戎,直到孤竹国。山戎和孤竹国的国君,听说齐军到来,就吓跑了。所以齐军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胜利是胜利了,但是来回征战在路上却用了很长时间。他们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回来已是冬天了,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此怎么也找不到原路,齐军在大山中迷了路。尽管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派去探路,但都没有结果。 情况非常危急,要是再找不到出路,齐军就有可能被冻死在大山中。管仲冥(mímg)思苦想,终于想起来,老马可能有认识路的天性。齐桓公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试试看。 管仲到战马中,解开几匹老马的缰(jiāng)绳,让它们自由行走。说来还真是奇怪,那几匹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走去。管仲就命令大军跟着那几匹老马前进。果然,在老马的带领下,齐军走出了大山,并且在大雪来临之前,安全地回到了齐国。 [释义]原意是说老马认识道路。后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作用。 【知识梳理】 19 天火之谜 1.课文中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暴雷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2.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了了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暴雷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的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既是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 3.字音:“钥匙”读轻声,“拴、颠”都是都是前鼻音,“讽、筝”是后鼻音,“簸”不能读成第一声。 1

4.字词理解: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足:值得。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冷嘲热讽: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冠:帽子。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若:好像。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稽:核查。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没有遭到损害。恙:病。

5.课外拓展:

富兰克林:美国的物理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他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创始人之一。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是第一个在纯科学领域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是美国电学研究的先驱者,发明了避雷针。他著名的发明有摇椅、双焦距眼镜、宾夕法尼亚火炉,高架取书架等等。富兰克林在美国受爱戴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美国其他一些著名的总统,如华盛顿、林肯等。其肖像出现在了100美元的正面。

6.以“不足”开头的成语

不足为奇 不足为怪 不足挂齿 不足为据 不足为凭 不足为训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课文说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写了《国榷》,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国榷》。

2.中心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课文中8处运用了数字,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3.理解词语

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奋笔疾书:奋笔:提起笔来。疾:急速。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一袭破衫:袭:套、件。 衫:衣服。 一件破旧的衣服。 形容家境极其贫寒,不富裕。

4.励志名人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补充资料 (1)《资治通鉴》————司马光

《汉书》————班固 《国榷》———谈迁 《史记》———司马迁

2

(2)《国榷》: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谈迁撰。全书正文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翔实可信。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季、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如:《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书。 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古代编年史书的杰作。《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21 诺贝尔

1.人物介绍:诺贝尔热爱科学为人类无私奉献,被誉为“炸药大王”。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将给在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经济学奖”、“地球奖”等两个奖项。曾有杨振宁、李政道等华裔科学家获奖。2012年我国的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3.含有夸张成分的成语: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计其数 胆大包天 寸步难行 一步登天 千钧一发

4.名言警句:

冒险常常带来快乐————(英)培根 有志者,事竟成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当心为兄弟, 以希望为哨兵。——————(美)爱迪生

5.补充资料:

祖冲之-------------圆规率 富兰克林--------------避雷针 牛顿-------------万有引力 张衡------------------地动仪 爱迪生----------白炽灯 华佗---------------“麻沸散”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1.课文说明:这是一篇说事理的课文。“启示”是启发、告知的意思;“滴水穿石”也叫做水滴石穿,即滴水日久可以把石头穿透。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课文中概括出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是全文中心。

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全文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语言精练。

2.词语解释:

滴水穿石:指水不断地往石头上滴,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微不足道:渺小得不值一提。足:值得。 日雕月琢:日日月月地雕刻琢磨。 持之以恒: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坚持不懈。锲:用刀子刻。 孜孜不倦:勤奋而不知疲倦。

半途而废:中途停止,形容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3

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来多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3.重点句段分析: (1)“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在第三自然段的末尾,也是对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小结。

作者虽然不能列举“所有”的人,他只是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的例子,但他们各有代表性,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意思。这类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课文用“省略号”表示举不胜举。

句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滴穿”指战胜、克服、攻克。“顽石”指困难、挫折。 (2)“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第三段是课文的总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解释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4.课后习题:

(1)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主要是: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接连不断、坚持不懈、日雕月琢、锲而不舍。

(2)第一句中的问号表示设问。设问是修辞的一种,自问自答,以便强调作者的观点。第二句中的问号表示反问。反问也是修辞的一种,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语气比陈述句强烈。

练习6

1.理解哥哥的话:

“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永远是飞不高的。”

最会说的未必是本领最高的,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一定是话说得最多的人。 从说与做来看,做比说更重要,只说不干的人,将一事无成。

2.你知道吗?

(1)热气球:十八世纪,法国造纸商蒙戈菲尔兄弟因受碎纸屑在火炉中不断升起的启发,用纸袋聚热气作实验,使纸袋能够随着气流不断上升。

(2)直升飞机:原理取自竹蜻蜓,概念由达芬奇提出,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直升机由保罗·科尔尼制成。1907年8月,法国人保罗·科尔尼研制出一架全尺寸载人直升机,并在同年11月13日试飞成功。这架直升机被称为“人类第一架直升机”。这架名为“飞行自行车”的直升机不仅靠自身动力离开地面0.3米,完成了垂直升空,而且还连续飞行了20秒钟,实现了自由飞行。

(3)飞艇:世界上第一艘飞艇是法国工程师H·吉法尔于1852年发明的。橄榄型的飞艇长44米,直径12米,在软式气囊下有一三角型风帆用来操纵飞行方向,在吊篮内装有一台仅3马力的蒸汽发动机驱动一副3叶螺旋桨。1852年9月24日,吉法尔从巴黎马戏场起飞,以大约8公里的时速飞行到28公里外的德拉普。此后内燃机的问世,使飞艇有了重量更轻、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的动力装置。

(4)战斗机:在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之后,美国陆军骑兵部队就装备了几架莱特式飞机,后来又装备了几架寇蒂斯式飞机。具体的原理就是流体力学,当空气流过机翼面时,上面的气流流速快,上面的空气压力变低,于是产生了向上的升力,速度足够快,升力足够大的时候飞机就飞上天了。

(5)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又称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例题精讲】

一、看拼音,写词语。(11分)

shì shì wú jī zhī tán nù fà chōng guān hùn wéi yì tán ( ) ( ) ( ) ( ) jī xiè pī shān zhù lù lěng cháo rè fěng ān rán wú yàng ( ) ( ) ( ) ( )

二、读读下面的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3分)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三、先解释带点字的字义,再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10分)

博览群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家徒四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袭破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奋笔疾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

1、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段话中4次用到了数据,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暴就是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不少小朋友都知道,我们居住的陆地是非常大的。( ),地球上还有比陆地更辽阔的地区,那是海洋。陆地( )很大,( )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海洋的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两倍以上,海洋( )广阔无边,( )深不可测,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五、修改病句。(5分)

1.秋天的杭州是一个金色的季节。

2.公园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盛开的鲜花和悦耳的鸟鸣。 3.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4.小莉从小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气。

5.无论干什么事情,既然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都一定会成功。

5

六、把下面的句子用序号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3分)

( )后来,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 ( )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反复试验。

( )诺贝尔从小就很用功,他刻苦自学了英、法、德等几国文字。 ( )面对多次失败和爆炸事故,他毫不退缩。 ( )这个消息很快就轰动了整个瑞典。

( )长大以后,他对研究炸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七、结合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富兰克林能解开雷电的秘密,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迁能编写出500多万字的《国榷》,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诺贝尔能发明火药,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他们的身上你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他们你还想到了哪些人,请你举出一例,简要的介绍他(她)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他们你想到了什么名言警句,试着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考考你,健康小顾问。(3分)

有的同学喜欢咬笔头;有的同学不记得饭前便后应洗手;有的同学夏天喜欢吃很多的冷饮;有的同学特喜欢吃油炸食品。这些生活和饮食习惯都很不好。请你这个健康小顾问从中选出一个,用你所知道的知识,劝说同学们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滴水穿石的启示(节选)(8分)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是 、 、 ……(3分) 2、这里的“顽石”指的是 。“滴穿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把这句话改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1分)

(二)赢自己一把 (12分)

很久以前有一个很笨的孩子。功课咋样先不说,只知道每次开家长会,老师宣布班上学生的成绩,他老爸吊着一颗心只想早一点听到念他孩子的名字,结果是念出他孩子的名字时,老师就做了完结式的停顿,接下去就说:完了。

他老爸也不生气,只说:儿子,这世界上许多人你没法比。你只跟你自己比。你只要每天都能赢自己一次,我就高兴了。有一次儿子考试得了60分,乐得老爸搂着儿子啃排骨似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这孩子机灵了,知道自己功课比不过别人,就不再想当什么

6

牛顿、阿基米德了。他作文做的好,于是就每天写文章给自己看,让自己每天赢自己一把。结果,这孩子轻而易举的捡了个中文系的保送指标,把他的大学给念完了。

有记者问奥运金牌得主刘易斯 你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了 你没有竞争的目标怎么办 刘易斯答 我下一步该做的是 粉碎自己

还记得在京城采访一个红歌星时,他在我的采访本上写下留言,他写的是:愿你的今天胜过昨天! 我觉得这话挺有哲理的。所以我说,你且记住了:人生终归是你自己的。你不妨时时给自己提个醒:赢自己一把!

1.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最好的缘由。(2分) 2.中国也有一位像刘易斯一样的飞人,他是______________(1分) 3.给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标点符号。(4分)

4.文中刘易斯说“粉碎自己” ,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下面哪种说法最准确[ ](2分) ⑴将自己粉碎、放弃自己。 ⑵现在没有人是我的对手。

⑶让过去成为历史,迎接更新的挑战。

5.“你不防给自己提个醒:赢自己一把!”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名人励志类文章阅读

例文:

特蕾莎修女

①她只是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

②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时,印度政府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她就是被誉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③十八岁的时候,特蕾莎修女从她的家乡——马其顿一个偏僻的乡村来到遥远的印度,来到被称为“噩梦之城”的加尔各答。在这里,她看到有病的人无人照看,孤独的男人和女人躺在街头等死,成百上千失去父母的儿童四处游逛……她感到了工作的召唤,于是脱下修女服,开始了护理和救助穷人的工作,并一直延续了半个世纪。

④特蕾莎修女清醒的认识到,居高临下的给予,接受者会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觉,这对于一个人的尊严是极有害的,它可能导出苦涩和敌意,而不是和谐与和平。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横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的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⑤在特蕾莎修女的感召下,数以万计的人参与了她的“慈善传教士”活动,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这个修道会的社会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

⑥一九七九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辞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敬之上的同情。”面对巨大的荣誉,特蕾莎修女的答辞是:“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这个奖是对贫穷世界的承认。”她把奖金全部用于救助那些穷人和受苦难的人,并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取消例行的授奖宴会,因为那太浪费了。几句朴实的话语,一身寻常的打扮,但特蕾莎修女身上的光芒却照耀着整个颁奖礼堂。委员会接受了这一请求,并且将省下来的七千一百美元赠与她领导的仁爱修会。

7

⑦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个穷人,她的生活朴实无华;但同时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她拥有爱、给予爱、收获爱。她曾动情的说:“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欠缺了那一滴水,这汪洋总是少了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说这些话的时候,就好像母亲给孩子讲故事,没有花招、没有卖弄,有的只是一颗直白坦率的心灵。她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一点:没有人不需要关爱,我们要总是以微笑相见,尤其是在微笑起来很困难的时候,更需要微笑。” 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太缺少这样的微笑了。那些脸上肌肉只会作机械运动的美女模特们,当她们面对特蕾莎修女的微笑的时候,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美。美与爱联系在一起,美是爱的一部分。不懂得爱的人,永远跟美无缘。 1.用自己的话说说特蕾莎修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从文章第②、⑥两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3.从文中找出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等描写各一例,并分析体会其表达效果。 4.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谈谈你对该文的理解。 专题解读 名人励志类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名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来激励人们树立志向或志气。 阅读思路 整体感知文章 通读全文,明确写 作对象,理清顺序。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概括相关事件 分析人物形象 归纳提炼中心 概括主要内容及与人物的相关事件。 依据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精神品质。 结合关键词句,归纳提炼中心思想。 8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例: 人物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他人的烘托 人物侧面描写 环境烘托 如:“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司马迁从小喜欢历史。 人物相关事件 如:司马迁飞来横祸,遭受酷刑,仍然坚持写《史记》。 如:父亲临终前嘱托司马迁的话,使他发愤研读历史文献。 如:“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这句话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 文中关键词句 小贴士:常见人物品质词语积累 【形容人物品质的】: (1)勇敢: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2)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塌实肯干、任劳任怨 (3)勤奋学习:十载寒窗、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 (4)助人为乐:乐于助人、排忧解难、仗义执言、拔刀相助 (5)公正严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公私分明、大公无私、两袖清风、克己奉公、公而忘私 (6)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关于学习的】: 学而不厌、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闻鸡起舞、只争朝夕、悬梁刺股 【注意力集中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 【形容谦虚的】: 不骄不躁、大智若愚、功成不居、戒骄戒躁、洗耳恭听、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9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了。 (2)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等。

(4)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解析】

(1)此题考查文章的修辞手法,文章的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反问等等,在能够辨认出修辞手法的同时,也要会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拟人能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在分析时也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一般需要从修辞、表现手法、关键词等几方面来答即可,注意联系语句含义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是小升初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也是难点。在分析人物形象方面,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环境衬托、事件结果、人物的身份职业和态度等多种方向进行人物性格和品质的理解。

(4)此题考查对于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在分析细节内容的时候,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老人不识字,但是我依旧称他为老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给我其他的教育与启迪,因此将这种启迪答出来即可。

10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1、 2、 …… 我的疑惑: 1、 2、 …… 【能力提升】 永不凋谢的玫瑰 榕树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花房附近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⑧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⑨结果让我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⑩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重要),才可以让他们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给下面划线字词注音。 颤动( ) 竭尽全力( ) 怜悯( ) 2.写小女孩摘花时,用了“径直”一词,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答题。 ①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呢?文章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可以填上这样的话: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同学们“惊讶”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惊讶” 又是因为什么?

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àn;jié;mǐn

2.“径直”一词写出了小女孩几乎毫不考虑地直接走过去摘下了玫瑰花,正是因为她认为花摘了之后还可以再送回来,所以她才径直走过去,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小女孩。

3.①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两朵花,一朵奖给女孩,另一朵送给她妈妈,目的是敬佩和感谢小女孩的妈妈的教育方式。

“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意思对,句子通,即可。)

②第一次“惊讶”是因为:花又大又美,小女孩摘下了这朵最大的花。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摘花送给小女孩。

4.言之成理即可,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应该围绕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来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题中三个字都比较常见,不难。

2.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以及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情感面貌。 3.①为开放题,根据文章上下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填上符合感谢与敬佩的意思的句子即可;②是根据文意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原因,在上下文中找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本文赞扬的是小女孩纯洁、美好、善良的心灵,因此在回答本题时,应该围绕这三点来答。

12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