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师}2007年第1期 ●区域经济 甘肃民族地区县 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以人均GDP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 了甘肃民族地区县城经济差异的现状,运用偏离一份额法和回归分析 法对县城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优化产 业结构.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 县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0l一275—02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经济水平不 断提高,与此同时,各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出现惊人的差异和 不均衡,贫困与繁荣共存。2004年21个民族县市中人均GDP最高的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分别高达27716元和 21584元,相当于全省的464+25%和361.54%,在全省87个县(市)中, 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七位,阿克塞仅次于金川区。而人均GDP最低的东 乡族自治县仅有1250元,只相当于金省平均水平的20,9%,积石山县 人均GDP为1252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O.97%。人均GDP最高 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是最低的东乡族自治县的22.17倍,二者差幅 达26466元。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结构 性障碍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人均GDP数据剖析了甘肃民族地区县 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通过实证分析探析了县域差异与产业结构的 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甘肃民族地区经 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基本状况 本文以甘肃民族地区21个县市为基本地域单元,对其20世纪9O 年代以来县域人均GDP差异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进行分析。 1,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用人均GDP的标 准差s、变异系数V衡量县域经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计算公式如下: s=浮V= S 其中,Y,第1县的人均GDP,N为县域个数,Y人均GDP平均值。 将1991~2004年14年问的甘肃省民族地区21个县市人均GDP 原始数据在电子汁算机上进行有关计算和处理,结果如表1: 表1甘肃民族地区人均 )P县域绝对差异、相对差异 年份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年份 标准差 变异系数 1991 830.028 0 779186 1998 2590.695 0.971476 1992 920.999 0.788452 1999 3193.335 1.095054 1993 l161.66 0.848642 2o0O 3288.899 1.07549 1994 1365 751 0 703903 2001 4174 85 1 l59266 l995 l 7(】9.643 0.85658 2o02 4954.1 1.212062 1996 2100.257 0.914069 2003 5831.733 1.212418 1997 2367 769 0.369722 2004 6700.956 1.2l5787 (1)人均GDP绝对差异。199l~2004年甘肃省民族地区21个县市 人均GDP绝对差异呈扩大的变化特征(表1)。人均GDP标准差由 1991年的830,028元,扩大到2004年的6700.956元扩大了6倍多,差 幅5870 928元。1991年甘肃省民族地区人均GDP最高的阿克塞与人 均GDP最低的东乡县的极差为2562元,前者为后者的12.34倍;到 2004年极差扩大到26468元。前者为后者的22.17倍。 (2)人均GDP相对差异。1991~2004年,甘肃省民族地区21个县 市人均GDP相对差异呈总体扩大的变化特征(表1),与绝对差异相比, 相对差异变化较为缓慢且中间略有波动。相对差异1991年为0.77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拉大,到2004年达到1.216。 综合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分析,不难看出,2O世纪90年代以来,特 ●樊元惠树鹏 别是90年代中期,伴随着各县域产业结构转换步伐的加快,甘肃民族地 区县域经济差异也呈扩大趋势。 2,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区域经济差l异不 仅要注意时间序列变化过程,还要考察相应的空间格局,以下运用距平 值来考察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表2)。 表2甘肃民族地区各县市人均GDP距平值 县市 l992 1994 1996 I998 2000 2002 2(1【)4 阿克塞县 2584 3960 5737 8123 10280 15563 22204 肃北县 1690 1962 4817 5418 74444 12673 l6o72 肃南县 608 l849 2742 2914 3195 3882 5O65 玛曲县 760 1723 l818 2537 3264 2982 3160 合作市 一1557 —2340 267 353 154 87 碌曲县 85 一l01 —227 —172 —3l 一414 —878 临夏市 14l 一35 39 134 l54 —597 —1041 永靖县 597 一l557 —914 一l3踟 一1532 —2206 一l27l 天祝县 一506 一l557 1094 —926 l193 —1580 1754 夏河县 一105 —261 —970 —573 —666 —11l8 1898 迭部县 1020 748 487 32 l354 —1979 2564 广河县 一82 —579 —946 一l123 1749 —2489 3338 卓尼县 一l41 526 一¨34 一l360 —1660 —2393 —3368 临潭县 一676 —756 一l441 1577 一l758 2478 —3471 临夏县 一676 —756 —144l 一1577 1758 —2478 3471 张家川县 一1061 —1247 —1733 2236 —3145 3648 舟曲县 一689 614 —1409 —1484 —1767 —2555 3650 康乐县 一667 660 一i2I8 一l660 一I994 —2717 —3791 和政县 一775 964 —1467 —1850 —1920 —2776 —3799 积石山县 l125 一l399 一j903 —2262 —3095 —4260 东乡县 一875 —1138 —1737 2022 —2383 —3106 —4262 由表2可知,1991~2004年甘肃民族地区各县域人均GDP距平值 为正值的有阿克塞、肃北、肃南和玛曲四个县,其中阿克塞排在第一位, 肃北、肃南和玛曲的距平值自1992年以来逐年扩大,继阿克塞之后排在 二、三四位;距平均值由负变正的有合作市,由正变负的有碌曲、迭部; 临夏市距平值由负变正再变负;距平值一直为负的有永靖、天祝、康乐、 张家川、临夏县、和政、东乡、积石山、广河、临潭、卓尼、舟曲、夏河,其中 除天祝、永靖和夏河外,其余各县距平值的绝对值逐年增大。整体卜, 西片民族县人均GI)P距平值要高于东片。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时间序列看,20世纪90 年代以来,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 微小的波动中呈总体上l丁}趋势,i兑明一些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也在不 断发展,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冈绝对差异拉大而处于一种更为不利 的地位。从空间分布看,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县域问的发展差 距逐渐拉大,阿克塞、肃北、肃南和玛曲四县在民族地区中遥遥领先。而 一些落后的县市在经济发展中则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异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1.产业结构与县域人均GDP的回归分析。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 妊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影 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影响甚至阻碍经济 的增长,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经济发展 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演进必然与人口产业分布的调整相伴随,因 此,经济发展水平必然与人口产业分布存在密切关系。虽然农业在三 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其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就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整体而言,农业目前仍然是其支柱产业,由于农业 内部不同行业的比较利益存在差异,因此,农业结构也是影响县域之间 ・---——2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区域经济 人均GDP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取三次产业占GDP 比重、农业中种植业、林、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三次产业就业 人口比重作为解释变量,以县域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以2004年的 《经济N}2oo7年第1期 牌,迅速形成品牌。在搞好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开采、冶炼工业的同 截面资料,运用SPSS11.5做回归分析。经过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 学检验筛选。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经 济结构差异造成的,其中第二产业比重 、农业中的牧业产值比重 和人口产业分布中的非农业人口比重A是县域人均GDP的主要解释 变量,相关系数为R=0.860,可决系数 =0.74其回归方程为: 时。积极发展藏医药、民族用品、手工制品等极具特色工业。在工业内 部,由于轻工业具有投资少、回收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因此应根据民族 地区的一些特有资源和传统制作技术与工艺,大力培育和壮大一些具 有民族特色的轻工业;民族地区重工业中,矿产业占相当大的比重,这 种产业面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的威胁。因此民族地区应大力调整重工 业结构,适度发展重工业;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提升产业 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迅速缩小与发达 Y=一7056 747+13988.16A+17355.85A2+8912.570B2 县市的差距,实现民族地区工业的跳跃式发展。 (~3.16)(2.615)(2.727)(1.916) 表3甘肃民族地区1998 ̄2004年间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R=0.860 R =0 74 FTM 16.096 DW=2.119 括号中数字为T检验值,回归分析表明:第二产业比重A2、农业中 张家川县 27404 59262 31858 21715 —2965 13109 的牧业产值比重E;2和人口产业分布中的非农业人口比重A各增加一 天祝县 381I1 81900 43789 30l99 —1977 15567 个百分点,则人均GDP分别增加13988.16元、17355.85元、8912.570 肃南县 19982 37654 17672 15834 2199 4038 兀。 肃北县 9137 25577 16440 7240 528 8672 2.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 的偏离一份额分析。衡量一个地区产 阿克塞县 7961 21896 l3935 6307 633 6995 业结构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可采用偏离一份额法。该理论方法认为, 临夏市 36275 7l272 34997 28744 —・-5961 12214 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分享全国(全区)总 康乐县 23221 42091 18870 l8479 —4650 4940 体经济的增长而产生的增长,称为分享增长;另一部分是由于区域自身 永靖县 23396 86213 62817 18539 —2444 46722 的特点而产生的增长,称为转移增氏。转移增长叉根据原因的不同,分 广河县 29328 44782 15454 23239 —2029 5757 为结构性转移增长和竞争性转移增长两部分。前者是指由于自身的产 和政县 [5275 31960 [6685 12104 —2o0 778[ 业结构特征而产生的增长,后者是指由于各产业部门的竞争力不同而 东乡县 16275 33537 l7262 12896 —2681 7047 积石山县 l6814 28905 I8l14 869 3343 2129 带来的增长。具体计算公式为:S=Sl+ + 合作市 22860 43448 20588 l8l14 —869 3343 n — n n — n n Sl:∑Yx)R s2=∑Y )Rl一∑Y|lJR s:l=∑Y_IJri一∑Y。uRi 临潭县 l6407 30393 l3986 l3001 —2o32 3o17 卓尼县 13079 21895 8816 1O364 —2550 1OO3 s:区域增长;Sl:分享增长;s2:结构性增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 舟曲县 15266 25358 10092 l2097 —2281 276 :竞争性增长(竞争力偏离份额);Y 对象区域第i产业的基期水平; 迭部县 14966 16214 1248 l1859 —536 —1()o75 R:全国(某一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率;Ri:全国(某一-区域)i产业的增 玛曲县 18942 3720l 18259 I5009 —2556 5806 长率;r。对象区域第i产业的实际增长率;n:部门数。 碌曲县 7516 l4133 6617 5956 —1759 2420 根据上述理论对甘肃民族地区1998 2004年间三次产业结构对 夏河县 16103 28588 12485 12760 —3326 3051 GDP影响从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进行偏离一份额分析。(表3) 3.以发展特色旅游经济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甘肃民族地 由表3可以看出,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分享性增 区21个县(市),基本部地处“老、少、边、穷”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这对促 长,且各县域不仅相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正偏离和负偏 进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对发展第一、 离两种,肃北县、阿克塞县和阿克塞县由于其产业结构整体素质较好, 二产业而言几乎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而旅游产业则不然,世界上 因而促进了经济发展,其余各县域出现负偏离,表明其产业结构素质较 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能发展旅游产业,可以说旅游产业是一种可以最 差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竞争力偏离份额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因素, 大限度突破环境制约的特殊产业。身处“不利”环境的甘肃民族地区, 竞争力份额的大小受生产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投资规模、区位等各 只要能够把握好旅游产业的这一优势,正确开发、合理利用、全力栽培, 方面因素的影响,甘肃民族地区2l县市中只有迭部县和广河县出现了 自然环境就不会成为终极的制约因素。甘肃民族地区独特的地貌和气 负偏离,说明其竞争力弱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候类型、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民族,赋予了甘肃民族地区独特而丰富的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旅游资源,夏河县拉卡楞寺、阿克塞县狩猎场等自然和民族宗教景观, I.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特色高效农业。甘肃民族地区地域 都为甘肃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辽阔,但90%以上的地域是山地、高原、沙漠、戈壁、裸岩、冰川积雪及干 旱、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开发难度大,因 参考文献: 此,甘肃民族地区各县市应根据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以市场为 1.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导向,按比较利益原则,大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高效农业。 2.覃成袜.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第一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 2.结合自身基础和资源,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工业,加快现代工业 版社.1997 发展。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实施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国有民营、股份制 3.都臻仁,樊元等 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改造等措施,结合各县市特有资源条件,组建牛羊肉加工、皮毛加工、地 版社,2003 毯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等产业集团,促使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初级加工业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技术含量的发展。注重大力开发新产品,争创名 (责编:芝荣) (上接第257页)人才交流与舍作的平台,充分 险投资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资本 事业、感情和待遇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 利用富士康科技园、不锈钢工业因、留学人员 支持;六是突出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 才;三是提供健全完善的法制环境,保障各类 创业园及博士后工作站的人才集聚效应和产 4.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全面夯实创新型人 人才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业集群优势,集中引进高层次人才;五是不断 才发展基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扩大环境综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 合整治成果,着力搭建创新型人才成长平台, 参考文献: 位、佥融机构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资源开发投 形成以盘好的争件激励人才、以宽容的精神善 李树人,区桂恒.科技进步与人才战略,山 入体系,通过设立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发展专 待人才、以创新的事业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 西科技,2005(4) 业性创业投资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开办中小型 一是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制 (作者单位:太原市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 企业专利权质押、货款抵押等信贷业务.建立 定有利于提高人才社会扣政治地位的政策体 心 山西太原030002) 政府引导,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风 系;二是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真正做到依靠 (责编:小青) ・--——2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