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一词,目前已知最早的出处是唐代白居易的《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初心,又称“初发心”,来源于《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指佛教徒踏入佛门时,心中秉持的那颗当仁不让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诚质朴的求法向道之愿。《华严经疏》解释说:“初心为始,正觉为终。”《大方等大集经》也讲菩萨“心始心终”,所谓“心始”即初发心。佛学中,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初心,认为只要有了这份初心,就能开始成佛之路。所以《华严经》主张“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说法就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初心即本心。孟子认为人初生即拥有四善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这四心即是人的初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人生的修养过程就是使初心不断发扬光大,养浩然正气,成为坦荡的君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