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民中学
历史教研组 张安民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识记 王安石变法的变法的背景 背景 知识与能力 理解 通过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运用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教材 北宋中期的问题探究 王安石针对情境再现 时弊进行大并取联系比较 胆改革,历史纵横 得一定成效,概括阐释 这种坚持改 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法,引导学生深施,培养学生富国之法、强兵变法的 之法、取士之法主要措施 的内容及特点 刻领会变法的迫切性以及变法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阅读、归纳、概括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及特点。
难点:王安石变法每项措施的目的;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具准备:
①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
(多媒体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 3、统治危机 4、直接原因
(学生回答)
1、阶级矛盾: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辽、西夏威胁——战争不断 3、统治危机: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4、直接原因: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教师总结)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如何通过变法解决上述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阅读梳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变法对策
王安石变法主要围绕哪几个问题展开其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展示
(一)问题之一:积贫——富国之法 (二)问题之二:积弱——强兵之法 (三)问题之三:选可用之才——取士之法 阅读课文,归纳概括:
学生速读课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展示空白表格: 措具体措施 施 富国 内容 影响 评价 之 法 请同学积极回答完成表格 措具体措施 施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青苗法 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还本付息 内容 影响 评价 抑制富人高利贷 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政府收入 增加政府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促进农业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增加政府收入 富免役法 保障农民生产时间 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 国 之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地主 商人兼并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增加政府收入 抑制地主土地兼并 增加政府收入 法 市易法 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方田均税法 量收税,官僚地主不例外 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均输法 近易远”采购物资 节省政府开支 学生填完表格后,教师补充概括并强调其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多媒体展示空白表格: 措施 具体措施 强兵 之法 内容 作用 评价 请同学积极回答完成表格 措施 具体措施 内容 组织农民编为 保甲,维护治保甲法 安,入军作战,实行连坐法 强兵保马法 之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可减免部分赋税 器质量。 挑选军官加强训练 监督制造兵器,提高质量 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战斗力,提高武“积弱”局面 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用 评价 对于作用和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教材第53页【学思之窗】,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多媒体展示空白表格: 措施 取士 之法 请同学积极回答完成表格 措施 具体措施 内容 作用 具体措施 内容 作用
废除明经诸科,规定进士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改革科举制度 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和断案 取士之法 整顿太学 者可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惟才用人 凡有志于改革的官员,都被委以重任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成绩优异培养实用人才,发挥其才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作用 学生回答后,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
二、角色扮演——体会变法的影响
跨越时空,来到王安石变法的北宋中期,扮演不同身份,思考问题:
1、假如你是个有大量土地并从事经商的大地主,哪些措施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你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2、假如你是农民,哪些措施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你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保甲法、连坐法。 3、假如你是士兵,哪些措施与你有关你的军旅生活会有那些变化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4、假如你是读书人,哪些措施与你有关你的仕途会不会受到影响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加以点评和指导。强化学生对各项措施的内容理解,总结得出王安石是怎样调整封建国家和地主、商人以及农民的生产关系的。突出本课重点,解决本课难点。
三、开拓视野——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以王安石变法中对青苗法的不同评价为例,指导学生对评价类试题进行解读,教授答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有争议:
●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阅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最后点评。突出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及全面。
四、本课小结
展示表格
措施 具体措施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作用 评价 抑制兼并 富国免役法 保障农业生产 之法 市易法 增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增强了国力,一定程度保甲法 节省了政府开支, 上改变了 “积贫积强兵保马法 之法 将兵法 提高武器质量。 设军器监 改革科举制培养人才,发挥其才取士度 干,为变法起了舆论之法 整顿太学 作用 惟才用人
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积弊,庆历新政首开改革先例,王安石变法则在理财、军事、教育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但北宋中期出现的封建统治危机是封建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且积重难返。王安石变法虽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由于改革阻力太大而最终失败。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弱”的局面 五、练一练
1、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B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原因是(B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对农民剥削仍然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3、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C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B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5、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B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6、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关键问题是( C )
A.辽、夏的威胁 B.土地荒芜、水利废毁 C.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D.官僚地主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六、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见前)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的诸方面。 思路引领:主要目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答案提示: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富国之法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2.分析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巩固封建统治。
思路引领: 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措施的诸方面内容。
答案提示: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强兵之法初步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布置作业】:《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
1.分析富国之法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措施触犯了贵族大地主的利益,为下一节王安石变法失
败原因的分析作好铺垫。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中,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这一问题学生难于理解。 3.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及节省军费等,这一问题个别学生理解不透。
4.部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