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586期 管理观察 2015年8月 第23期 Management Observer 中旬出版 当代青年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研究 谢晶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湖南 吉首416000) 摘要:对青年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现代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青年生活方式向积极方 向转变,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重视和深入研究青年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 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是现代社会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现代青年价值观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的个体,有自身的专门性质。不能把青年当作一种抽象 我们也正处于社会变革最深刻也最重要的时期,中国逐渐 存在,要把他们与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来考察,他们也存 走向了世界并让世界所接纳,世界也走向了中国,中国吸 在于一种社会关系之中。 取了世界的优秀文化。这种互相的“走向和进入”不仅是 政治经济意义上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也具有深刻意义, 青年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这些使得我国当前的价值观念出现复杂的局面,也使得对 价值观的评判标准和评价出现一定的困难,这对于现代青 青年价值观具有与儿童价值观和中年价值观等群体 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和评价造成直接影响。 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未定性、先锋性、自 我肯定性、自我否定性、自我超越性以及边缘性和中心 一、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内涵 性等四个方面,每个特征都具有肯定和否定、积极与消 极既对立又联系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之上,根据客观现实 (一)青年价值观的未定性 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于基本价 从整体上来说,青年未定性包括青年的生物未定性、 值的看法和观点。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是对基本价值的 精神未定性、心理未定性和社会未定性等整体特性,而 看法,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价 青年价值观的未定性属于青年精神未定性,通过精神未 值以及相互关系的观念,一般是通过理想和信念的形式表 定性表现出来。青年价值观的未定性直观表现为青年价 现出来。人们对基本价值的看法不仅依赖于自己本身所具 值观的不成熟性。因为一个人处于青年时期时生理、心 有的生活体验,而且还受到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青年对 理和经历的社会历练发展相对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 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获取新知识的途径也更加丰富, 和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阶段,人们对于青年群体价值观 因此社会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更大。 中与社会不相符的不能一味加以指责和批评,应加以引 生活方式的内容相当广泛,个人和社会群体在一定 导尽快与社会主导的价值观相符合,使其价值观由不成 社会条件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引导下,形成满足自身生活 熟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 需要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青年的社会评价标准、价 (二)青年价值观的先锋性 值诉求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是与他们的社会经历和生命 青年一代对新鲜事物接收的速度快、信息多,青年 历程相关,青年的价值诉求能够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的 价值观的先锋性主要是指对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反应的 经历和变化不断发生变化,价值观也不断修正。青年的 敏感程度和付出行动的引领情况。在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价值诉求与生活目标受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过去经验 中,青年价值观的演变会比成年价值观的演变更快一步, 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虽然青年符合与他们年 相对于成年人,青年人期待未来,对社会有更高的期盼值, 龄段相应的一般特征,但是因为成长环境、生活经历、 保守思想较少。青年的价值取向往往代表社会未来发展 受到的教育等的不同,存在其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特 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方向,青年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诉求方 国家治理与政府效能 面也进行新的价值实践,他们在进行价值实践和价值创 益,可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他们生活的时代 了理论和精神武器。 (三)青年价值观的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性 青年价值观的自我肯定性是青年对自己所主张的价 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问题上存在 国家的关系。有的青年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为自己着想 新方面存在广阔空间。这是因为青年没有稳定的特殊利 矛盾,不能正常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 正处于新科技和文化主流的前沿,为探索价值取向提供 而忽视了集体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想付出, 希望不付出努力就得到社会的回报,这种现象也是需要 纠正的。 (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兴起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使得青年在利益追求上有积极 值观念和行为的坚持和肯定,青年总是认为自己的价值 观是正确的,并且一般不在乎是否正确,这不仅是由于 性和进取心,这样也会造成他们以物质利益作为行为规 范。现代社会普遍存在青年过度追求金钱和权力,这样 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更是青年对自己价值观念和行为的 执着性。青年自己形成的价值观是未经过社会价值观过 的价值取向使得功利色彩浓厚,在选择就业和人际交往 滤和筛选的,所以要加以科学引导。青年价值观的自我 方面存在偏差。有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把工作薪酬作为 否定性是青年对自己价值观不完善部分的自我发现和反 首要考虑因素,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以是否对自己有 思,对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是价值观上升的一 利用价值作为交往选择标准。个新的层次。青年价值观的自我否定要符合价值观自身 发展的规律性,也要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四)青年价值观的边缘性与中心性 (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兴起 物质利益的追求让部分青年将金钱数量作为评判个 人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这种物质至上、金钱至上的价 青年价值观在主观意愿和客观事实上都与社会主流 值取向不利于青年的健康成长和青年价值观的健康形成 价值观有相对立的倾向,这是因为青年的自我意识越来 和发展。有的青年过度寻求物质享受,重视金钱消费,越强,形成价值观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价值目标有明确 忽视文化消费,不能达到均衡发展,这也与社会主流价 值观相违背。 的追求,有独立发展的趋向,价值观的形成不仅限于主 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在现代社会青年的社会地位 越来越重要,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代表着社会上大多数人 的思想方向,他们的价值观对社会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一 四、提高青年价值观教育及合理引导生活方式 的路径 (一)提高青年的道德意识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 定影响。青年的社会权力不断增大,青年价值观在社会 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现代社会的特点使得青年价 值观越来越具有中心地位。 青年群体中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涉及个人、家庭、学校、 社会等多个层面,需要青年具有独立的道德意识判断能 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而学校作为道德教育和思想政 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注重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重视在理论方面的传播,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跟不上时 判断,造成了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现象。学校教育的内 三、少数青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 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主流方向是积极的,是和社会价 分青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存在问题的,个人主义、 值观的发展相一致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有一部 代的发展和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对道德现象的分析和 拜金主义现象普遍,还出现信仰危机等现象,有些青年 容要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使主 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 (一)对理想、信仰的淡化 一流思想文化更具有凝聚力。 (二)加强以青年健康生活方式和理财内容的课程建设 青年身心素质的健康程度、理财能力的强弱问题都 直接影响着以后生活与工作的质量问题。要针对青年的 个人尤其是青年如果没有树立远大理想而是只重 视眼前利益和短期目标,对生活没有规划,那在他很难 取得卓越成就。在信仰选择上,有的青年也不是十分重 信仰多元化的现象。 (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普遍 问题和需要,根据青年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开设引导 程。因为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学生对所授课程感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有一种淡漠的态度,存在 青年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对财务进行合理管理的选修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注会更多, 青年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个人本位凸显,个人主义 (三)加强青年社会义工服务工作的建设 青年群体主要存在于大学和刚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 22・ 国家治理与政府效能 群体中,社会义工服务工作是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积极 通过对青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和内涵诠 提倡的。在校期间学校应该组织青年群体进行义务志愿 释,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现阶段青年价值 服务,通过义工服务工作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社会各 观的四个特征,分析青年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存在 阶层的生活状态,提高青年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关注, 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正确引导青年价值观健康发 引导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使他们在面对社会中 展和合理引导生活方式的路径,以期青年树立正确的价 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能够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来进行处 值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理和解决。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的价值取向, [1】杨德广.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 对青年的道德素质造成影响。环境的作用非常重要,学 社,1997. 校对文化氛围的建设和营造十分重视。校园文化作为一 [2】李雏波.小康社会青年价值观简论[J】.中国青年研究, 种文化现象存在于社会中,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关系密 2003,(4). 切,要营造出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与社会主流价值观 [3】单玉华.跨世纪一代青年价值观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 已一致的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 1999(1). 陶作用,将青年融入文化活动中,合理引导生活方式。 (上接第20页) 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111.112. 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问政于民、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 [4】陈辉,宋霁.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轨迹与贡献[J】.上海党 量。”*总书记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 史与党建,2oo1(5). 全党分批开展了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5】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 为总要求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还站在历史 版社.2011:515—519. 和时代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 [6】汪谦干.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J]_安庆师 括和阐述,提出“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 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保持 [7]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A-R,出版社,1993:79.80. 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7. 的工作”的“四个坚持”。 899. 诚然,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9】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 并不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 版社.201l:l89.190. 坚定“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 [10】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 及全体人民。在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 版社.2011:397. 也要尊重个人的合法利益之呼声,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 [11】陈学红.从党的文献表述看中共群众路线之形成与成熟 正义,把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及实践教育工作更好地坚持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1). 和发展下去。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797.798. 参考文献: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 2009:287. 版社.201l:16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