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人宽容理性的舆论氛围
来源: 发表时间:2012-05-17 星期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走上了重要的岗位,“最年轻”记录被一再刷新。这引起了一些民众的质疑,很多民众对其背后有无显赫的身世背景、暗箱操作的权力后台进行了某种“推断”,甚至进行了“人肉搜索”等等,可以看出广大民众对政治的关心和某种程度上的质疑。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怀疑,千方百计“挑刺”,应该宽容、理性对待青年人才的提拔,同时更应多一份理解呵护,既要“看得惯”,又要“看得透”、“看得远”。 年轻人荣入领导行列,无可厚非。青年人才有活跃的思维,更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且青年人才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吸收新知识、运用新理念、贯彻新政策的能力较强,熟悉现代化办公操作,习惯于用简单高效的方式解决和处理问题,不拘泥于文山会海,无疑给政坛带来了一缕清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大批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青年人才。不能还是用老观念、老眼光看待青年人才的成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年富力强,充满朝气的青年人才,只有加快选拔优秀青年人才步伐,为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年轻人,社会是需要给予鼓励和宽容的。最近几年,很多省、地、市从留住人才、储备人才的角度,大胆选拔青年人才、女干部、专业干部的做法,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充实干部队伍,是值得肯定的。对这种做法要多支持,多造势,营造氛围,形成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中央、省、市各级组织工作会议上也多次提出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不拘一格用人才,给青年人才更多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机会,也为组织和国家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只要程序合法、公平公正,结果也是有说服力的。我们都曾经年轻过
或正在经历年轻,在成长进步中都得到过或渴望过理解和包容。为什么不能给现今的青年人才多一些包容呢?我们应该多为青年人才营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社会舆论氛围,多点理解宽容,少点求全责备。不管年纪大小、工作时间长短,只要有利于推动工作、有利于事业发展,都大胆选拔上来,放手一用,让青年人才有多种成长锻炼的平台,有多种成长的途径和渠道,让他们有机会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发展。这样,才有利于保持我们干部队伍的活力,真正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党的事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推动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向前进。
对青年人才还要多礼遇,留住人才,为基层服务。对人才尤其是年轻的人才,要多给他们良好的待遇,在政治上压担子、生活上多关心,让他们安心基层,在基层的磨砺中成长起来,为基层群众服务。同时,这也是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修课。君不见,许多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只要一满符合报考省市级党政机关的年限,纷纷报名,通过考试拍拍屁股走人了事吗?
当前,面对我们国家各级领导班子换届这样的难得机遇,就是要让青年人才挑大梁,走上中流砥柱的岗位,为党的事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何况,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能上能下的,如果干部被选拔到一个领导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证明不能胜任这个岗位,那么尽可以让他“下岗”,这一点根本不用担心,目前,干部的“进”、“出”机制已经越来越完善。因此,无论是网络还是其他社会舆论,都要以一颗包容之心鼓励、宽容和理解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而青年人才也要以实际行动和作为在岗位上尽职履责,尽快赢得党和群众的认同和肯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