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20锅炉设计

220锅炉设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目 录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第一章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 5 第二章 根据燃煤性质和锅炉结构计算的一些数据 ................................... 6 第三章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 11 第四章 炉膛计算 .......................................................................................... 12 第五章 炉膛顶部辐射受热面吸热量及工质焓增的计算 ......................... 15 第六章 屏式过热器计算 .............................................................................. 16 第七章 凝渣管(或悬吊管)计算 .............................................................. 19 第八章 高温过热器的计算 .......................................................................... 20 第九章 低温过热器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上级(高温)省煤器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 上级(高温)空气预热器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 下级省煤器(低温)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 下级(低温)空气预热器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 锅炉热力计算误差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高压400t/h燃煤锅炉的热力计算 一 设计目的

通过锅炉设计使学生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并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和具体综合考虑锅炉机组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制图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设计的任务是根据原始资料设计一台给定规范和形式的锅炉。设计工作是产品生产的第一道重要工序,产品设计的好坏对其性能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设计新锅炉的要求是:确定锅炉型式;决定锅炉各个部件的构造尺寸;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设计锅炉力求技术先进、节省金属材料、制造安装简便、并具有高效率。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综合运用有关的理论以及制造和运行方面的实践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有时还要经过一定的实验研究,要进行各种方案的运算和比较,并进行精确的计算。

设计计算的任务是:在给定的给水温度和燃料特性的前提下,确定保证达到额定蒸发量、选定的经济指标及给定的整齐参数所必需的锅炉各个受热面的结构尺寸,并为选择辅助设备和进行空气动力计算、水动力计算、强度计算、其他可靠性计算提供原始材料。 校核计算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锅炉结构数据,对改变负荷、燃料、运行工况或者改变某些结构情况下确定各个受热面进出口处的水温、气温、空气温度和烟气温度、锅炉效率、燃料消耗量、以及空气、烟气的流量、流速。校核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估计锅炉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的经济指标,寻求改进锅炉结构的必要途径,以及选择辅助设备和进行空气动力计算、水动力计算、管壁温度计算、强度计算、其他可靠性计算提供原始资料。进行校核计算时,必须提供锅炉图纸和有关燃烧设备、受热面、烟道的结构和尺寸资料,并提出在校核工况下的锅炉参数和燃料特性作为计算的原始数据。

从计算方法来说,对锅炉各个部件进行设计计算时,可根据指定的烟气温度及受热面工质的温度确定各部件的吸热量,然后计算温差及传热系数,并由传热方程式求出受热面的数值。整台锅炉的计算较复杂往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完成。计算前要假定锅炉的排烟温度及热空气温度,以此确定锅炉热损失、效率以及燃料消耗量。然后按逐次逼近法求得排烟温度及热空气温度。如果计算求得的排烟温度与原假定值相差不超过±10℃,热空气温度相差不超过±40℃,则计算即认为合格,否则应重新假定后再作计算。如果重新假定的排烟温度使计算燃料消耗量变动值不超过2%。则各对流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可不重算,仅需校正各受热面的温度、温差及吸收量。

2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在校核计算对流受热面时,先假定其中一种介质的终温合格,并按热平衡方程式求出受热面的吸热量及计算出的另一种介质温度,接着计算传热系数和温差,并按传热方程式求出的吸热量Qrp之差不超过2%,则计算即告完成。温度及吸热量的最终数值以热平衡方程式为准。如果Qcr与Qrp之差超过规定,则需要重新假定终温后再行计算。第二次计算时所选取的终温如与第一次采用的终温之差不大于50℃,则传热系数不必重算。 整台锅炉的热力计算完成后,可根据已求得的排烟温度之值,去校正排烟热损失、锅炉效率和燃料消耗量,然后再根据热空气温度的计算值和在炉膛传热计算中业已确定的炉膛出口处的烟气温度,去校正炉膛辐射受热面的吸热量。最后,可按下式确定锅炉机组热平衡的计算误差:

绝对误差:△Q=Qrηgl/100-∑Q(1-q4/100) 相对误差:δQ=|△Q|/Qr×100% 式中Qr—输入锅炉的热量,kJ/kg;

η—锅炉机组的效率;

∑Q—汽水系统各受热面由热平衡方程式求得的吸热量总和,kJ/kg; Q4—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运算正确时,计算误差不应超过Qr的0.5%。

二 设计内容

1.校核煤的元素分析数据和判别煤种。 2.锅炉炉膛及主要受热面的结构数据查图。 3.额定负荷下锅炉的热力计算。 4.编写设计说明书。

注意:在设计计算时,锅炉的排烟温度和热空气温度应预先选定。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和烟道各部分的烟气温度,以及汽水流程中各受热面进出口水和蒸汽的温度和烟道各部分的烟气温度,以及汽水流程中各受热面进出口水和蒸汽的温度和焓,应根据技术要求也在合理的范围内选定。

原始资料:锅炉额定蒸发量 D1=440t/h 再热蒸汽流量D=350 t/h 给水温度 t=235℃ 给水压力 p1=15.6Mpa 过热蒸汽温度 t=540℃ 过热蒸汽压力 p1=13.7Mpa

3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再热蒸汽热段温度540℃ 再热蒸汽冷段压力2.3 Mpa 再热蒸汽冷段温度330℃ 再热蒸汽冷段压力2.5 Mpa 燃料特性:

设计煤种煤的成分(%):

Car=62.45% Har=3.09% Oar=3.20% Nar=0.65% Sar=0.35% Mar=7.96% Mad=0.47% Vdaf=14.42% Qar,net,p=23600kj/kg

4

Aar=22.3%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一章 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一 煤的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

则:CyOySyHyNyWyAy100% 二 元素分析数据校核

(一)可燃基元素成分的计算

可燃基元素成分与应用基元素成分之间的转换因子式

100Kr1.434

100WyAy则可燃基元素成分应为(%) yyryryryry

C=Kr C=89.55 H= Kr H=4.43 O= Kr O=4.59 N= Kr N=0.93 S= Kr S=0.50 (二)干燥基灰分的计算

100yA24.2 Agy100W (三)可燃基低位发热量(试验值)的计算:

100yyQdw(Qdw25Wy)34127.766

100WyAy可燃基低位发热量(门德雷也夫计算值)的计算: y'Qdw339Cr1030Hr109(OrSr) 33989.5510304.43109(4.590.052)34475.34kj/kgr'y则: OdwSdw625kj/kg 因为625<800,所以元素分析是正确的。 三 煤种的判别

煤种判别:由燃料特性得知Vr=14.4%>20%且Qdwr=23600>18840 所以属高质烟煤。 折算成分的计算:

4187AyyAzs3.96% yQdw4187WyW1.41% yQdwyzs4187SyS0.06% yQdwyzs

5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二章 根据燃煤性质和锅炉结构计算的一些数据

一 燃烧产物的计算 1.燃烧产物计算

燃烧产物计算公式略,只给出如下计算结果. (1)理论空气量

理论空气需要量 V06.276Nm3/kg

0理论氮气容积 VN5.067Nm3/kg

(2)理论烟气量

三原子气体RO2的容积VRO21.168Nm3/kg

03 理论水蒸气容积VH0.545Nm/kg 2O 理论烟气容积Vy06.789Nm3/kg

表2-1 漏风系数及烟道各处过量空气系数表

名 称 制粉系统漏风系数 炉膛漏风系数 炉膛,屏,凝渣管出口处过量空气系数 高温过热器出口处过量空气系数 低温过热器出口处过量空气系数 高温省煤器出口处过量空气系数 高温空预器出口处过量空气系数 低温省煤器出口处过量空气系数 低温空预器出口处过量空气系数 烟 煤 炉 0.06 0.05 1.2 1.225 1.25 1.27 1.32 1.34 1.39 备 注

6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表2-2 各种负荷下汽水测各点压力值

位置 负荷数 100% 低温省煤器 入口处 高温省煤器 入口处 高温省煤器 出口处 汽包 低温过热器 出口处 屏过出口处 高过冷段 出口处 高过热段出口 备注 118 115 113 112 107 104 103 101 95% 116.68 113.74 111.93 110.98 106.44 103.72 102.64 101 90% 115.03 112.53 110.90 110.00 105.91 103.45 102.81 101 85% 113.65 111.38 109.92 109.06 105.40 103.20 102.47 101 80% 112.35 110.29 108.99 108.17 104.91 102.96 102.15 101 75% 111.11 109.26 108.11 107.33 104.45 102.73 102.15 101 70% 109.95 108.29 107.28 106.53 104.02 102.51 102.01 101 注:表中单位是工业大气压,均为各点绝对压力值,并进行非额定负荷计算时,均不考虑给水温度的下降。

7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表2-3 部分煤煤质分析参考数据

元 素 成 分 [%] 煤 种 水分 y应用基低位发热量 氮 N 1.7 1.3 1.8 1.9 1.5 1.0 1.4 1.3 1.7 1.2 r灰分 A 17.0 27.0 20.0 15.0 21.0 20.0 27.9 38.0 35.0 39.0 g炭 C 78.8 77.9 81.2 82.3 81.9 74.8 86.2 81.5 77.6 82.0 r氢 H 6.1 5.3 5.5 5.4 5.4 4.8 5.5 5.4 6.2 5.6 r氧 O 12.6 13.3 9.0 8.8 10.3 17.4 6.1 10.2 13.6 10.8 r硫 S 0.8 1.0 2.5 1.6 0.9 2.0 0.8 1.6 0.9 0.4 r可燃基挥发份 V[%] r水析基水分 W[%] rBTN法可磨性系数 Kkm 变形温度 t1[℃] 1190 1200 1200 1100 1500 1230 1260 >1500 1380 1290 灰 熔 点 软化温度 t2[℃] >1500 1200 >1500 1380 >1500 1250 >1500 1400 1430 熔化温度 t3[℃] 1340 1450 1300 >1400 1480 Qd[kcal/kg] yW 抚顺烟煤 阜新烟煤 新汶烟煤 徐州烟煤 淮南烟煤 义马烟煤 平顶山烟煤 开滦洗中煤 龙凤洗中煤 鹤岗洗中煤 13.0 15.0 6.0 10.0 6.0 17.0 5.2 8.0 15.0 11.0 5302.44 4460.33 6014.35 5913.86 5813.40 4710.53 5412.68 4110.05 4009.57 4160.29 46.0 41.0 40.0 37.0 38.0 41.0 24.6 30.5 47.0 37.0 3.5 3.1 2.0 2.0 2.3 10.0 1.4 1.9 2.0 1.6 1.4 1.6 1.4 1.6 1.3 1.4 1.5 1.2 1.3

8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表2-4 烟 气 特 性 表

项 目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l,hp dlgr gzr dzr,psm sm ky 备注 烟道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a'' 1.2 1.225 1.25 1.27 1.32 1.34 烟道平均过量空气系数 ap1 Vgy 1.2 1.213 1.238 1.26 1.295 1.33 干烟气容积 m3/kg 1.255 1.4121 1.6631 1.8514 2.0397 2.7614 水蒸汽容积 VHo 2m3/kg 0.5652 0.5677 0.5777 0.5748 0.5778 0.5895 烟气总容积 Vy m3/kg 8.0554 8.2148 8.4699 8.6612 8.8525 9.5859 RO2气体占烟道容积份额 rRo 2 0.1450 0.1422 0.1379 0.1349 0.1319 0.1218 水蒸气占烟气容积份额 0.0702 0.0691 0.0674 0.0663 0.0653 0.0615 三原子气体和水蒸气占烟气容积总份额 0.2152 0.2113 0.2053 0.2012 0.1972 0.1833 烟气质量 G y kg/kg 10.613 10.818 11.146 11.391 11.637 12.580 飞灰无因次浓度 kg/kg 0.0189 0.0186 0.0180 0.0176 0.0172 0.0160 9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表2-5 烟 气 焓 温 表

烟 气 的 焓 烟气空气 顺温度 序 oC 理论烟气焓 oHy (kJ/kg) 理论 空气焓oHk (kJ/kg) 炉膛,后屏 对流过热器 ''agg1.225 高温再热器 ''adg1.25 低温再热器 ''agsII1.27 主省煤器 ''agyII1.32 空预器热段 ''admI1.34 空预器冷段 ''akyI1.39 aI''1.20 Iy ∆Iy Iy ∆Iy Iy ∆Iy 1295 1330 1365 1390 Iy 3676 4968 6290 7648 9040 ∆Iy 1292 1322 1358 1392 Iy 2469 3752 5070 6419 7804 ∆Iy 1283 1318 1349 1385 Iy 1304 2636 4005 ∆Iy 1332 1369 Iy 1387 2803 4258 ∆Iy 1416 145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940 1902 2892 3913 4959 6033 7137 8262 9405 10571 11744 12934 16581 17819 19060 20310 21561 22821 24093 25356 828 1669 2529 3402 4293 5209 6138 7080 8040 9006 10010 11002 14051 15081 16110 17146 18194 19242 20297 21350 7075 8365 9679 11014 12372 13746 15134 25200 26669 28152 4866 6032 1303 1336 1362 1363 6161 7491 8856 10246 1290 1314 1335 1358 1374 1388 7335 8671 10033 11416 1469 1483 10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三章 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顺序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 算 公 式 结 果 1 燃料带入量 Qr kJ/kg QrQIrxQwhQ 先估后校 查焓温表 用插入法求 取用 23600 2 3 4 5 6 排烟温度 排烟焓 冷空气温度 理论冷空气焓 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py Ipy t1k ℃ kJ/kg ℃ kJ/kg % 135 1882.6 1 170.4 2 Ik0CkV0tk 取用 q4 q3 q2 7 % 取用 0 8 排烟热损失 % 7.0 9 10 11 散热损失 保温系数 锅炉总热损失 q5 % % 取用 0.4 0.996 9.4  1q5/(q5) q  '' iga12 13 14 15 16 锅炉热效率 过热蒸汽焓 给水温度 给水焓 锅炉有效利用热 % kJ/kg ℃ kJ/kg kJ/h 100-q .90.6 查水特性表p=10Mpa,t=540给定 c 3437.47 215 .tgs igs Q 查水特性表p=11.8Mpa,tgs=215''D(igaigs) c 1078 1.13×109 17 实际燃烧消耗量 B BQ.100 Qrq4) 10053.04×103 18 计算燃烧消耗量 Bj kg/h BJB(151.98×10 3

11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四章 炉膛计算

表4-1 炉膛结构数据

顺序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 算 公 式 结 果 1 前端总面积 Fqq m2 m2 m2 m2 m2 m2 查参考文献[2] 219.28 2 后端总面积 Fb qFc q 查参考文献[2] 157.62 3 侧墙总面积 查参考文献[2] 216.92 4 炉顶总面积 F1d F2 F1 F0 d 查参考文献[2] 32.11 5 炉膛与屏交界面积 查参考文献[2] 65.61 6 炉墙总面积 F 691.94 7 喷燃器及门孔面积 m2 mm mm mm 6 8 9 10 水冷壁管外径 水冷壁管节能 管子至墙的中心距 结构尺寸 结构尺寸 结构尺寸 Φ60x5 64 0 s e 11 水冷壁及炉顶的角系数 x 1 查参考文献[2] 0.98 12 炉顶出口烟囱的角系数 X2 取用 1 13 炉膛有效辐射受热面积 H1f m2 H1fFbqx 673.5 14 炉膛容积 V 1m2 查参考文献[2] 1054.8 12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表4-2 炉膛热力计算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名 称 热空气温度 炉膛漏风系数 制粉系统漏风系数 热空气系数 理论热空气焓 理论冷空气焓 空气带入炉内热量 对应于每公斤燃料送入炉内的热量 理论燃烧温度 理论燃烧绝对温度 火焰中心相对高度 系数 炉膛出口温度 炉膛出口烟焓 烟气平均热容量 水冷壁的灰污系数 水冷壁的角系数 水冷壁的热有效系数 炉屏交界面的灰污染 炉屏交界面的角系数 炉屏交界面的热有效系数 喷燃器及孔门的热有效系数 平均热有效系数 炉膛辐射层厚度 符 号 Trk 单 位 ℃ kJ/kg kJ/kg kJ/kg kJ/kg K kJ/kg kJ/kg m 据表 取用 取用 估计 0IkCkV0查温焓表 计 算 公 式 结 果 350 0.05 0.06 320 2965.5 155.2 3249.5 26849.5 2010 2283 0.28 0.44 备注 α1 αf trk 0Irk I10k QK Q1 Q0 T0 X M 上式见热平衡计算 0QK(1''1f)Irk(1f)I10kQ1Qr(1查温焓表 q3q6)QK100q4 0273 XhrXhl查参考文献[2] 式14-40 先估后较,与计算值比较误差应小于100查温焓表 ''Q1I1VC01'' 1'' I1'' VC C 1100 13746 14.4 0.45 0.98 0.45 0.35 1 0.35 0 0.45 5.45 1 X1 查参考文献[2] 查参考文献[2] 1 l X2 11x1 L1 查参考文献[2] 取 2 3 2lx2 位敷设水冷壁 pjs pj1F12F2F1F2V1F1 S3.6

13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续表

25 炉膛内压力 p Mpa 查表 0.1 26 水蒸气容积份额 三原子气体容积份额 三原子气体分压力 Pr与s的积 三原子气体辐射减弱系数 乘积 烟气密度 灰粒平均直径 灰粒的辐射减弱系数 烟中飞灰浓度 RH2O RH2OVH2OVy 0.099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r Pr PrS rRH2ORS2O pr 用筒式钢球磨煤机 查参考文献[1] 查烟气特性表 按烟煤取 按室燃炉烟煤取 查参考文献[1] 查参考文献[1] 查参考文献[1] 查参考文献[1] 0.2152 0.021 0.14 3.1 1.008 1.2 13 82 0.01305 1.22 1.0 0.05 0.05 2.21 1.21 0.94 0.972 1102 13773 11584 17.21 kg/m2 Kq Kqxrdh Kh kg/m3 m kg/kg kJ/kg kJ/kg fh Kh与fh乘积 碳粒的辐射减弱系数 修正系数 Ko与X的乘积 煤粉火焰辐射减弱系数 乘积 火焰黑度 炉膛黑度 炉膛出口烟温(计算值) 炉膛出口烟焓(按计算值查表) 炉膛有效辐射放热量 辐射受热面平均热负荷 炉膛段面积热强度 炉膛容积热强度 KhfhK0 X1X2 K0X K kps ahy a1 1\"\" I1\"\" Q1\"\" qh qr qv (QlIl'') BQdyF BQdyqVV1 kJ/m2kgQ''/H''11 kJ/mh 27.5106kJ/m2h 4.6105

14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五章 炉膛顶部辐射受热面吸热量及工质焓增的计算

表5-1 炉膛顶部辐射受热面吸热量及工质焓增的计算表

序号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 算 公 式 结 果 备 注 1 2 3 4 5 6 炉顶管径 节距 排数 炉顶管角系数 炉顶面积 炉顶有效辐射面积 d s n x mm mm 1 Φ38*4 47.5 158 0.98 32.11 31.5 F1d H1d f m2 m2 m2 Fld.x 7 蒸汽通流截面积 ndn24 0.112 8 炉顶热负荷分配不均匀系数  Q1d 0.65 9 炉顶总辐射吸热量 kJ/h qhBjH1fd取用后比较 9.4106 6.05103 10 减温水量 Djw kg/h 7103 11 12 13 炉顶蒸汽流量 炉顶蒸汽焓增 炉顶辐射吸热量 D1d i1d fQ1d \"Idpkg/h kJ/kg kJ/kg DDjw 2.14105 2.13105 43.9 44.2 Q1d/D1d Q1d/Bj 353.3 355.2 14 顶棚出口汽焓 kJ/kg 2745 2755 15 顶棚出口气温 t\"dp C 328 329

15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六章 屏式过热器计算

表6-1 屏区的各项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名 称 管子外径 屏的片数 每片屏的管子排数 屏的深度 屏的平均高度 一片屏的平均面积 符 号 d z n l h 单 位 mm m m 计 算 公 式 结 果 425 12 40 2.076 7.4 18.5 410 FP S1 S1/d S2 S2/d m2 mm mm h4(0.141d)7.44(0.1410.042) 烟道总宽/(屏数+1) 7 8 9 10 屏的横向节距 比值 屏的纵向节距 比值 591 14.1 46 1.09 11 屏的角系数 xp 按S2/d1.09 0.98 12 13 14 15 16 屏的计算受热面积 屏区顶棚受热面积 屏区两侧受热面积 屏区附加受热面积 烟气进屏流通截面积 Hpj m2 m2 2FpXpZ 20.9813.512 宽深角系数 317 20.17 52.49 Hdb HoqHpfjFp'Fp' ' m2 m2 m2 m2 m2HdbHcq52.49 58.8 8.1847.68120.0428.148 6.9747.68120.0426.974 '''2FPFP'''FPFP 17 烟气出屏流通截面积 50 18 平均烟气流通截面积 Fpj 54 19 蒸汽流通截面积 F m2 0.0322 12103.1440.0965 20 烟气辐射层有效厚度 S m 0.78 16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表6-2 屏的热力计算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名 称 烟气进屏温度 烟气进屏焓 烟气出屏温度 烟气出屏焓 烟气平均温度 屏区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量 屏的对流吸热量 修正系数 沿高度热负荷分配系数 屏与炉膛交界面射入的炉膛辐射量 三原子气体辐射减弱系数 乘积 灰粒的辐射减弱系数 飞灰浓度 乘积 气流的辐射减弱系数 乘积 屏区烟气黑度 屏进口对出口的角系数 燃料种类修正系数 屏出口烟窗面积 炉膛及屏间烟气对屏后受热面的辐射热量 屏区吸收炉膛辐射热量 屏区附加受热面所吸收的炉膛辐射热 屏两侧水冷壁辐射吸热量 屏区顶棚辐射吸热量 屏所吸收的炉膛辐射热 屏所吸收的总热量 蒸汽进屏温度 蒸汽进屏焓 第一次减温喷水量 符 号 θ'p I'p θ\"p I\"p θpj Qdpfj Qdp β ηg Qf'p 单 位 o计 算 公 式 查炉膛出口温度 查焓温表 先估后校 查焓温表 (δ'p +δ\"p)/2 先估后校 φ( H'p - H\"p)-Qdpfj 查参考文献[2] 结 果 1102 13773.8 1000 112372 1051 190 1206.2 0.98 0.8 备 注

C C C kJ/kg okJ/kg okJ/kg kJ/kg kJ/kg kg/m3 m2 kJ/kg kJ/kg kJ/kg kJ/kg kJ/kg kJ/kg kJ/kg og(QlIl')Hlf' Foh 785 10.3 2.22 83.9 0.0189 1.58 3.8 0.32 kq kqr kh μh khμh k kps a x ξr Foh Qf\"pfpq查参考文献[2] 查参考文献[2] k= kqr+ khμh kqr+ khμh 1-ekps 0.28 0.13 0.5 76.8 238.8 534 19.8 40.7 30 474.1 1680.3 390 2908.1 2300 (l/s1)21l/s1 查参考文献[2] Qfp'- Qfp\" QfpqAfldpfj/(Afldpfj+Afzldpfj+Afp) QfpqAfzldpfj/(Afldpfj+Afzldpfj+Afp) Qfpq - Qfldpfj - Qfsldpfj Qfpq - Qfldpfj - Qfsldpfj Qp+Qdrp\"QQQQ lfg ffsl fpdpfQp Qp t'p i'p Djw1 C 先估后校 查蒸汽表 p=10.7Mpa 取用 17

kJ/kg kg/h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续表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第二次减温喷水量 蒸汽出屏时焓 蒸汽出屏温度 屏中蒸汽流量 屏内蒸汽平均温度 平均温差 屏内蒸汽平均比容 蒸汽流速 管壁对蒸汽的放热系数 烟气流速 烟气侧对流放热系数 灰污系数 管壁灰污层温度 辐射放热系数 利用系数 烟气对管壁放热系数 对流传热系数 屏对流传热量 计算误差 屏区两侧水冷壁水温 平均传热温差 屏区两侧水冷壁对流吸热 屏区顶棚进口汽焓 屏区顶棚进口汽温 屏区顶棚进口焓增 屏区顶棚出口汽焓 屏区顶棚出口汽温 平均温差 屏区顶棚对流吸热量 屏区附加受热面对流吸热 计算误差 Dwj2 h\"p t\"p Dp tpj Δt kg/h kJ/kg o取用 h'p + QpBj/(D-Djw2) 查蒸汽特性表,p=10.4MPa D-Djw2 ( t'p + t\"p)/2 θpj-tpj 查蒸汽特性表,p=10.5MPa及tpd查 (D- Djw) vpj /(3600A) 查参考文献[2] 查参考文献[2] 查参考文献[2] tpj+(ε+1/a2)BjQp/Ajsp3.6 查参考文献[2]得a0,af=a a0 查参考文献[2] ξ(adxd/2s2xhp)+af a1/[1+(1+Q'p/Qdp)(ε+1/a2)a1] 3.6k∆t Ajsp/Bj dcrQpQpdQp4700 31529.2 466 215000 431 646 0.0177 18.57 4990 6.59 44 0.006 712.9 172 0.85 114.5 54.5 1209.9 -0.3 345 706 133.2 2625 345 10.7 2635.7 347 705 57.5 410 2.5% C C C kg/h oov wq α2 wy αd ε thb af ξ α1 k Qp ΔQ tbz ∆t Qpsl i'pdbddm3/kg m/s kJ/m2h oC m/s kJ/m2h oC ㎡h oC/kJ oC W/( m2B oC) W/( m2B oC) W/( m2B oC) kJ/kg % o100% C C 查蒸汽特性表,p=11.2MPa ofjtbz 3.6K∆tAcq/Bj 查蒸汽特性表,p=11.2MPa Bj (Qfldpfj-Qldpfj)/(D-Djw1-Djw2) h'p(ld)+∆hp(ld) 查蒸汽特性表,p=15.3MPa θp j-0.5[ t' p(ld)+ t\"p(ld)] 3.6kAld∆t/Bj Qpdb+ Qdpc (Qpfj- Qdpfj)/ Qdpfj ddkJ/kg kJ/kg o t'pld Δipdb it\"pdb\"pdbC kJ/kg kJ/kg o C C Δt Qdpdbdo kJ/kg kJ/kg % Qpfj Δi 18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七章 凝渣管(或悬吊管)计算

顶棚管作为附加受热面

表7-1 凝 渣 管 的 计 算 数 据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 算 公 式 结 果 备 注 管子尺寸 d ㎜ 13310 管子排列方式及 根数 n 根 横列一排 10 管间节距 S1 ㎜ 700 烟气进凝渣管温度 θ'nz ℃ 等于屏出口烟温 958 凝渣管进口处 烟气焓 Inz 'kJ/kg 查温焓表 11616 凝渣管出口处 烟气温度 θ\"nz ℃ θ'nz-5 953 凝渣管出口处 烟气焓 Inz \"kJ/kg 查温焓表 11302 凝渣管角系数 xnz 查参考文献[2] 0.162 来自炉膛及屏的 辐射热 Qp fkJ/kg 用屏计算之数据 179 凝渣管区吸收的 辐射热 Qnz fkJ/kg Qxnz 30 通过凝结管区 辐射热 Qnz f\"kJ/kg Q (1- xnz) 149

19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八章 高温过热器的计算

高温对流过热器分热段和冷段两部分:蒸汽从屏出来后,先进冷段,经二次喷水减温后再进热段;冷段两侧为逆流,热段在中间为顺流。

表8-1 高温对流过热器结构尺寸及计算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管子尺寸 热段横向排数及布置 冷段横向排数及布置 横向节距 横向节距比 纵向节距 纵向节距比 管子纵向排数 冷段蒸汽流通截面积 热段蒸汽流通截面积 平均流通截面积 烟气通道截面积 辐射层有效厚度 热段受热面积 冷段受热面积 顶棚受热面积 名 称 符 号 单 位 计 算 公 式 结 果 备 注 d nr n1 s1 s1/d s2 s2/d nz fpj Fy s Hr Hl Fdp ㎜ 顺列,顺流,双管圈 顺列,逆流,双管圈 Φ42×5 39 40 ㎜ 95 95/42 2.282 ㎜ ㎡ ㎡ ㎡ ㎡ ㎡ ㎡ ㎡ ㎡ 2nrdn/4 2n1dn/4 (fr +fl)/2 (7.68-790.042)5.43 nrnzdlpj nlnzdlpj 2287 2.07 8 0.0628 0.642 0.634 23.3 0.188 231 237 10.06 20

河北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12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