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问题式学习(pbl)和项目式学习(PBL)究竟有啥不同?一文告诉你二者区别

问题式学习(pbl)和项目式学习(PBL)究竟有啥不同?一文告诉你二者区别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问题式学习(pbl)和项⽬式学习(PBL)究竟有啥不同?⼀⽂告诉你⼆者区别

来源:《上海教育》2019年第03A期第72-74页作者:华东师范⼤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 裴新宁

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本⽂简写为pbl)和项⽬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本⽂简写为PBL)作为主动学习⽅式的代表,在20世纪末被学习科学(the LearningSciences)重新诠释并注⼊新的活⼒,发展成为学习者中⼼的教学模式或课程模式。相较授受式的课程教学,它们都能更有效地发展学⽣的深层理解和⾼阶技能。但是,许多读者容易因缩写相似⽽混淆两者。本⽂从学习科学的取向对两者加以讨论。

1. 什么是问题式学习

问题式学习(pbl)是⼀种以虚拟问题场景或真实案例驱动学⽣主动学习、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学⽣往往在⼩组中⼯作,通过解决没有唯⼀正确答案的问题来学习某个主题。

pbl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加拿⼤麦克马斯特⼤学的教师们发现,传统教学并未教会学⽣如何运⽤基础医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通过pbl呈现真实的过往病例供学⽣诊断,却能有效发展临床问题解决技能。

20世纪末,温特贝尔特⼤学认知与技术⼩组(CTGV)开发的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助推了pbl在基础教育中的应⽤。贾斯珀系列包含以录像为载体的历险故事,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数据和教学境脉都镶嵌在故事之中。

例如,在“邦尼牧场的援救”故事中,有⼀只受伤的鹰和⼀架能⽤于救援的超轻型飞机,要求学⽣找出营救鹰的最快⽅法并计算出所需时间。学⽣既要学习距离—速度—时间的数学问题,还要考虑超轻型飞机的载重量、燃油储量和燃料消耗等真实的复杂问题,从⽽发现数学问题与⽇常⽣活事件的关联,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并发展团队协作、有效沟通、为决策⽽争论等能⼒。

现如今,在学习技术的⽀撑下,pbl已⼴泛应⽤于各类学校教育(从基础教育到⾼等教育、职业教育),并跨越语⾔、⽂学、数学、地理、历史、科学等多个学科,旨在为学⽣提供真实的复杂问题情境,帮助他们学习与实际应⽤相连的新知识与新技能,并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

2. 什么是项⽬式学习

项⽬式学习(PBL)是⼀种以⼈⼯制品开发,驱动学⽣主动发现问题并协作确定解决问题⽅案的学习型课程模式。这些⼈⼯制品对学⽣⽽⾔是真实⽽有意义的,映射出学科或跨学科的核⼼概念和原理,反映领域专家(科学家、数学家、作家、历史学家、⼯程师等)的实践活动。⼈⼯制品可以是报告、实物模型、计算机模型、视频、录影和其他基于技术的表征等。

PBL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弗兰西斯·W·帕克(Francis W. Parker)的“项⽬教学”(project teaching)和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学”⼯作。其教学理念吸收了农艺学和⼯艺学的思想,最初在⼩学课堂中使⽤,后来拓展⾄所有年级的课堂。

20世纪90年代起,学习科学研究让教育者认识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社会交往对学习的重要作⽤。在此背景下,⼀些学者发现,⽆效的教材设计和教学⽅式导致了学⽣对科学的浅表理解,他们开始与中学科学教师合作开发PBL课程,制定相关的学习策略和设计原则。20多年来,PBL被学习科学家持续注⼊新的活⼒,作为变⾰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得以迅速发展。

新世纪以来,现代教学技术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过程。⽹络探究、维基(wikis)、社交媒体等web2.0教学⼯具正在深度融⼊PBL课堂。图表、交互可视化、建模⼯具等计算机软件,能帮助学⽣看到数据的模式,扩⼤探究问题的空间,执⾏在没有软件⽀持的条件下所⽆法完成的任务。当学⽣在⽹络平台上发布⾃⼰的作品时,他们就成了知识的主动⽣产者。作为尊重个体差异、增进学⽣参与、培育⾼阶技能的有效学习⽅式,PBL已被写⼊美国、加拿⼤、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越来越多地应⽤于跨年级和跨学科⽔平的课程与教学的组织。项⽬式STEM或STEAM课程、创客教育,以及在科学教育领域成功使⽤20余年的WISE(基于⽹络的科学探究环境)课程都⾪属此类课程。在美国,PBL已成为科学“核⼼概念”教学的中⼼环节。持续跟进的教育研究显⽰,PBL正在21世纪课堂扮演着愈发重要的⾓⾊。

3. pbl和PBL的相似之处

问题式学习和项⽬式学习都是建构主义取向的教学或课程模式,关联了学校的学习经历与真实的⽣活情境,凸显了学习的建构性与情境性。

它们之间相似的要素包括:问题或任务是开放性的,存在多种解决路径;(模拟)专业实践情境,为学⽣提供真实应⽤知识与技能的机会;以学⽣为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或教练;强调协作探究,为学习过程搭建多种类型的脚⼿架;采⽤基于实作的评价,并为学⽣提供充⾜的时间进⾏反思、⾃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pbl和PBL的设计要素

4. pbl与PBL的不同

问题式学习并不等同于项⽬式学习。问题式学习通常涉及单⼀学科(跨学科的⽐较少见),持续较短时间。项⽬式学习⼤多是跨学科的,持续较长时间(数周、数⽉或更长时间)。总体上,项⽬式学习应⽤得更为⼴泛,常常由诸多“问题”组成。它们的主要区别为:

第⼀,问题的真实程度不同。问题式学习的问题场景或案例通常与学⽣的当下⽣活有⼀定问题的真实程度不同。问题式学习的问题场景或案例通常与学⽣的当下⽣活有⼀定的“距离”,涉及健康及疾病诊断问题、设计问题(如设计保温杯)、战略问题(如管理投资组合)和决策问题(如商业管理、领导⼒教育、紧急医疗等在⾼风险条件下做出⾼风险决策)等问题场景。项⽬式学习通常是完全真实的任务和情境,涉及的问题如“怎样防⽌传染病在社区传播?”“如何规划建造市中⼼城市⼴场”“为何吊扇顶部能不停旋转,⽽钟摆运动却随时间推移⽽减弱?”等。

第⼆,学习模式不同。问题式学习属于探究模式,遵循特定的学习周期,学习活动始于待解第⼆,学习模式不同。问题式学习属于探究模式

决或学习的问题,以问题驱动信息收集与评估、知识创造和反思。项⽬式学习属于产品模式项⽬式学习属于产品模式,遵循“设计—探究”的⼀般步骤,在指向产品⽣成的⼀系列设问的引领下,学习活动围绕制订计划、开展研究、⽣产创作、修正改进、展⽰评价等环节展开,逐步攻克完成这些步骤所需解决的⼀系列问题。

第三,学⽣承担责任的程度不同。在问题式学习中,主要由学⽣承担起知识获取的责任,第三,学⽣承担责任的程度不同。在问题式学习中,主要由学⽣承担起知识获取的责任教师⼀般不直接提供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指导。项⽬式学习倾向于更多的教师指导项⽬式学习倾向于更多的教师指导,教师会在“可教的时刻”提供与项⽬有关的内容指导。

第四,学习侧重不同。在问题式学习中,知识获取和应⽤同时发⽣,侧重于求知过在问题式学习中,知识获取和应⽤同时发⽣,侧重于求知过程(knowing)(即知识的社会建构)。项⽬式学习强调在实践活动(项⽬式学习强调在实践活动(doing)中求知(knowing),侧重于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与创新。

尽管本⽂对pbl 和PBL进⾏了⼀些区分,但是发展到今天,在教育领域两者实际上已经共同为发展学⽣的深层推理、协作、⾃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阶技能提供了可⾏⽅式,极⼤地丰富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案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