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天王中学初三语文教学案 第(7)份

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型:复习 课时:第一二课时 执笔:孔庆婷 审核: 审批: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 能背诵并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重点句子。 2、 能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 能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基础知识

1.解释字词

发 举 士 是人 苦 劳 饿 空乏 拂 动 忍 曾益 恒 衡 作 法家 喻 入 出 拂士 2.翻译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 能力提升

1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天王中学初三语文教学案 第(7)份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体现了什么道理?

2、学了这篇课文,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三. 中考链接

(一)(2004年山东泰安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

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二)(2006年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2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天王中学初三语文教学案 第(7)份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三)【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3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天王中学初三语文教学案 第(7)份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四)(2004年贵阳实验区试题)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8—21题。(10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②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2、体会文章的道理

五.课后反思

4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天王中学初三语文教学案 第(7)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阅读一、1.(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3.(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4.(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阅读二、1.①同“弼”,辅佐 ②边境 2.①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②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阅读三

1.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2.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四

1.①所以 ②这种(每个1分)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3.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

4.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5

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