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智慧。疫情期间,如何有效引导小学生在家撬动书面知识,知行合一,积极发挥特殊时期下的居家劳动育人功能,成为一大研究点。
一、价值体认,树居家劳动36技之“魂”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不同与以往,其拥有增智、健体、鉴美等多维育人价值。因此,学校挖掘劳动素养内涵,结合新时代小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制定劳动“三养四会”目标。“三养”作为本源性目标,包括培养劳动观念与情感,储养劳动知识与技能,涵养劳动习惯与品质,直指劳动素养的根基提升。“四会”作为生长性目标,五育融合,着力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担当”“会创新”的新少年。
表1 居家快乐劳动“36技”之“三养”本源性目标
目标维度 劳动 观念 劳动 情感 劳动 知识 劳动知识与技能 劳动 技能 劳动 习惯 劳动习惯与品质 劳动 品质 具体内容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知道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尚,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拒绝“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错误的价值观。 具备积极的劳动精神,从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赞美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及劳动人民。 掌握劳动相关知识,对各类劳动及劳动工具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劳动体验,知道多类劳动的具体方法,理解参与劳动的意义。 通过参与各类劳动,储备一定的劳动经验、劳动技能和劳动智慧,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探究合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 通过长期的劳动体验,知行合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行动力,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动行为,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劳动,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劳动的价值,形成相对稳定的人格品质,具备自立自强、吃苦耐劳、勤劳节俭、坚韧不拔等优秀品质。 劳动观念与情感
表2 居家快乐劳动“36技”之“四会”生长性目标 目标领域 具体内容 会学习 会生活 会担当 会创新 通过身体力行,在理论与实践中掌握现代科学知以劳识和生活技能,开启智慧,丰厚学识,学会思考,调启智 动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自我效能感。 通过参与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统一,在以劳锻炼中提升思维敏捷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磨炼意健体 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通过劳动体验,培养一定的生活审美意识、审美以劳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鉴美 的能力,外形于内,陶冶情操,塑造“真善美”人格。 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生活”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积极 以劳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学会在润德 生活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懂得责任与担当,立德树人,培育健全的人格。 在劳动体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以劳 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合作探究,思辨探索,敢于尝试,创新 守正创新,时创时新,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集智聚力,架居家劳动36技之“体”
学校盘活家庭劳动资源,采用“问卷星”调查,让家长、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集智聚力,通过调研技能现状、确定技能项目、梳理技能序列等步骤,共同提炼并制定了《小学生居家快乐劳动“36技”习养表》。所谓“36技”,即每一年段利用1周时间,扎扎实实习养一种劳动技能;6周掌握六项劳动技能,小学6年共储养三十六项劳动技能。其技能习主要包括整理清扫类、涮洗除垢类、烹饪制作类和自由智创类,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表3 居家快乐劳动36技习养表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按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划分习养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努力实现居家劳动习养内容的家校化、层次化和生活化。
三、家校共育,享居家劳动36技之“乐”
快乐居家劳动“36技”的实施方式基于儿童立场,经历了“学——练——展——创”四步体验过程。每月劳动技能的习养分为学习期、巩固期和展示期,采用家校共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习养,力求将技能落地、落实、落活,实现劳动体验梯度化、人性化和日常化,做到真重视、真劳动、真保障。
图1 “36技”常态化教学流程图
——乐学劳动技能。学校利用每周一“线上劳动微课”20分钟时间,开展劳动微课堂技能教学。每位学生根据阶段性技能目标,采用视频观看、亲子互传、自我体验等多种趣味方式传授劳动技能,拓宽劳动知识面,乐学劳动小技巧。
——素练劳动技能。学校将每月的周三定为劳动体验日,主要在家完成劳动技能的练习,并完成过程性评价。学生通过“我行塑我技”“我手写我心”“我口传我技”等多维体验方式亲历体行、感悟、表达,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劳动中培养自立自信、涵养德行。
——秀创劳动技能。学生依据技能研发个性化生活小窍门,并在劳动体验中鼓励技能表达上的创新,如编劳动技能顺口溜、拍摄“我技我秀”劳动微视频、绘制劳动技能图示等,让学生成为劳动技能的“开启者”、“传播者”和“引导者”,以点辐面,调动劳动创造兴趣,共享劳动智慧。
四、多维互融,测居家劳动36技之“评”
为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劳动内驱力,学校尝试借助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评价理念,追随学生的成长需要,坚持自然性、真实性和持续性原则,采用家校互评形式,在激发劳动兴趣的基础上,共促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劳动成长徽章制。借助“劳动成长徽章制”,即乐乐章、牛牛章和果果章,分别从劳动情怀、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项目,了解学生对劳动情感的热情度,劳动知识的知晓度,劳动行为的稳定性和一惯性等。
——劳动达人小称号。通过多元劳动达人小称号给予学生劳动个性的发展,设置了“劳动服务小达人”“劳动智博小达人”“劳动自理小达人”“劳动创新小达人”“劳动爱心小达人”等称号,发现学生成长的闪光点,以评促劳,以劳育人,全面提升劳动素养。
——劳动成长记录袋。采用“劳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将学生具体居家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电子档案。其包含每月劳动素养评价、劳动精彩瞬间、劳动感悟等板块,做到“每月一回顾”“每月一感悟”“每月一评比”,让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都能够清楚地看到学生不断进步的动态化过程。
五、成长印记,收居家劳动36技之“果”
1.储养了丰富的劳动技能,其生活能力大大提升
经过多层次、多深度的劳动体验后,学生掌握了必备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树立了积极的劳动精神,减少了对成人依赖的心理,有效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培养了自立、自立、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学生拥有“带得走”的能力。同时,实小学子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形成了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疫情期间,学校收到了近300多份劳动创意“我技我秀”微视频,学生通过展现劳动拿手技能,说劳动小知识,开发智慧,培养自信,以点幅面,彰显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涵养了优秀的劳动品质,其服务意识有所加强。
有了真实的体验,才会真实的感悟。学生经历过劳动磨炼,不仅锻炼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还学会了感恩,关心他人。在实践研究前,学校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学生会主动参与居家劳动,且参与劳动的机会少之又少。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每天参与家务劳动,为自己、为家人的服务品质大幅度提高。
3.开发了居家劳动校本课程,加强家校绿色化合作
学校抽取100名家长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信息反馈,家长的劳动观越来越正,对孩子参与劳动的支持率越来越高,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多。在家校共育下,学校研发了《快乐劳动“36技”》劳动校本教材,共促劳动素养的提升,家校合作向绿色化、生长化幸福蔓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