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项,“而伪君子则是‘沐猴而冠’”理解有误。原文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可见此项以偏概全了。
C项,“善于生活者不肯放过生活中的小节,……才使得他们的生活艺术化”理解有误。此选项前后两个句子是因果关系,参考原文文句“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可知,原文没有指出二者的因果联系,故此项强加因果。
D项,“他们的取舍和一般人是截然相反的”理解有误。参考原文文句“往往出乎一般人之意料。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可知,不是“取舍截然相反”之意,故此项曲解文意,判断绝对。故选B。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之例证明艺术家同时并有严肃和豁达的态度”理解有误。依据原文“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可知,作者举三者之例是为了证明善于生活者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不能证明艺术家有严肃的态度。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拥有艺术化人生的人,生活是不会落到喜剧里去的”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可知,拥有艺术化人生的人,生活也有可能是落到喜剧里的,反向推理不成立。故选A。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4.A 5.B
6.同: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
异: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可见“影响深广”一说夸大其词无中生有。C.“……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错误,该信息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的是“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并D.“‘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非是打破“中国固有”,而且国学就是一国固有之学术。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且“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也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并非“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的说法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材料没有把国学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更为紧密”一说无中生有。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题干要求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找到马一浮和吕思勉关于“国学”的言论,再比较异同。
马一浮的观点主要在材料一中,如“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指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吕思勉的观点在材料三中,“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找到这些内容之后,分析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他们二人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接着分析二人观点之中的不同之处,由这些内容可知,马一浮是从学理上来界定国学,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而吕思勉是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来阐释国学,强调国学的普适性。 7.C
8.①热情好客,如对“我们”热情款待;②率直、实在,如毫不保留地说出了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③有些狡黠、自私,如“沧
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
9.老农的做法是可笑而错误的。①他把清洁的食品留下,把上了农药化肥激素的卖出,是狭隘自私的表现;②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他缺乏见识与胸怀;③他的行为违背了民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C.“目的只是为了批评老农的狭隘自私的小农意识”错。引用古训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老农个人,还为揭示社会上的这种现象。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这是老农对我们的招待,从中表现出热情好客的一面;“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这表现出老农率直实在的一面;“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表现出自私狡黠的一面。 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你怎样看待老农‘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的做法?请你表明观点并作分析”。这是个探究题,但探究也要以文本为依据。本文的感情倾向是很明显的,即批评老农的自私。所以本题只能从否定的角度探究。 答题时,应先明确观点,即对老农的做法做出自己的评价,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这种做法看似高明,与己无害,但是体现出了人物自私狭隘的一面,是可笑的。
从“我”的感受来看,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美德相背离,且从文章最后老农说的“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可以知道,其实城里人与乡下人是同气连枝的,他弄不清城里人与乡下人原本是一体的,所以缺乏见识与胸怀。从社会的角度看,他的行为危害了人们,甚至危害了社会,他这种自私狭隘的性格更应批评。小说通过老农的的这一做法,折射出在现代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民在人性上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中华传统美德也受到相应的侵蚀。 10.A 11.C 12.D
13.(1)如果这样,这是我的过失。先生请入座,我听从您的建议就是了。 (2)景公说:“品尝美酒的味道,欣赏乐器的声音,希望先生不要干预。”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公笑”为主谓结构,“晏子”为后面“曰”的主语,“笑”后面需要断开,“晏子曰”不需要断开,排除B。“人之饥”为“知”的宾语,不需要断开,排除C。“今”修饰“君”,为现在的君王,不需要断开,排除D。
句意: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
自已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冻,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鞠躬之礼”解说不当,应为跪拜大礼。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晏子严厉批评了景公不知百姓饥寒困苦的思想”夸大其辞,结合“婴闻古之贤君……今君不知也”分析,晏子只是通过古代贤君的做法,启发景公,并指出“今君不知也”,并没有严厉批评。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是”,代词,这样;“罪”,过错,过失;“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 (2)“味”,味道;“声”,声音;“与”,参与,干预。 参考译文:
齐景公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对陪酒的众臣说:“今天想和各位大夫快活地饮酒,请大家不要拘泥于礼仪。”晏子听了惊讶不安,变着脸色说:“君王的话错了!群臣本就希望君王不讲究礼仪,力大的人足够凭借力气欺凌他的长辈,勇猛的人足够凭借勇猛刺杀君王,而礼可以约束他们不这样做。禽兽凭借勇力实行统治,强者欺凌弱者,因此他们天天都在改换主人,现在君王免去君臣之礼,那么这就和禽兽一样了。”景公背过身去不听晏子的劝告。过了一会儿,景公出殿,晏子不站起来,景公进殿,晏子还是不站起来;交互举杯时晏子先于景公把酒喝下。景公很生气,变了脸色,手按桌子怒目而视说:“刚才先生告诉我不可以没有礼仪,我出去进来你都不站起来,交互举杯时你却先喝,这合乎礼仪吗?”晏子起身离开坐席两次叩首跪拜,恭敬地请求说:“我怎敢把对君王说的话忘记了呢?我只是用这种做法来表达不讲君臣礼仪的后果。您如果想废除礼仪,这样就是了!”景公说:“如果这样,这是我的过失。先生请入座,我听从您的建议就是了。”君臣举杯三次后,就按照规矩结束了酒宴。这以后,景公整治法度、修明礼仪来治理国家政事,百姓也都恭敬有礼。晏子上朝,看见杜扃待在朝堂上引颈长盼。晏子问:“君王为什么不上朝呢?”杜扃回答说:“君王昨夜兴致勃发没有睡觉,不能上朝。”晏子说:“君王什么缘故不睡觉?”杜扃回答说:“梁丘据秘密进献一个名叫虞的歌者,演唱改变了齐国的雅乐。”晏子下朝回去,命令宗祝按照礼法规定拘捕了虞。景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说:“为什么拘捕虞?”晏子说:“因为她用新的音乐惑乱君王。”景公说:“品尝美酒的味道,欣赏乐器的声音,希望先生不要干预。”晏子回答说:“雅乐消失了礼仪会随之废弃,礼仪废弃了朝政会随之衰颓,朝政衰颓了国家会随之衰败。”景公说:“我不幸拥有国家这份基业,不加考虑而说出了那些话,我愿接受您的指教。”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三夜而不停。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殿堂侧边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天气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
的君王,自已吃饱的时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饿,穿暖的时候知道有人在受冻,安逸的时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现在君王不知道民间的疾苦啊。”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指教就是了。”于是下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能表明自己希望做的事,景公能做他认为好的事。” 14.C
15.①运用叠词,描写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但依然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②通过描写乐景反衬后面的哀情,情感起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苦闷之情。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笑迎宾客”错,诗句“门无长者车”是说没有客人来,应是“孤独苦闷”。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语言:“冉冉”意思是慢慢地,“菲菲”是形容花草茂盛、美丽的样子,首联“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运用“冉冉”“菲菲”这两个叠词,分别描写出春天时光慢慢地流逝的情景和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情景。 情景关系: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意思是春天慢慢地进入了后期,香气馥郁中各种植物繁花竞放,描写了春天草木茂盛、百花争艳的景色。描写的是乐景。而从颔联和颈联来看,颔联“莺犹求旧友,燕不背贫家”,黄鹂鸟儿依然在寻找去年一起唱歌的老朋友,燕子不嫌主人家贫穷仍旧来筑巢建家,通过黄鹂寻找老友、燕子不嫌贫穷,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屋内有招待客人的浊酒,门口却无来访的客人,通过“有”和“无”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抒发的是哀情。所以从表现手法上看,首联的乐景反衬后面的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反衬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孤独苦闷之情。
1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罔”“殆”“羁”“渊”“蜉”“蝣”“沧”“粟”。 17.C 18.B 19.A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门庭若市”,形容交际往来的人很多。“门可罗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清。语境指微博热搜的评论区的评论很多,此处使用“门庭若市”。第二空,“衍生”,指演变而产生。“延伸”,在宽度、大小、范围上向外延长,伸展。“交叉学科”与“宽度、大小、范围”无关,所以此处选“衍生”。第三空,“非常不同”强调不一样。“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语境强调当时的知识界和现在的知识界的不同,应使用“非常不同”。第四空,“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炙
手可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含贬义。此处不能使用贬义词,所以选“惹人注目”。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话题一致性原则,主语应为“生物学”,排除AC;依据内容逻辑,“还在起步”自然“没地位”,排除D;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①用词不当。“僭越”指超越本分行事。古时指地位低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化学奖关注的对象不存在上下关系,只涉及到范围的问题,所以使用“僭越”不合适,改为“超纲”。 ②成分残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缺少介词“以”,改为“以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②语序不当。“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诺贝尔化学奖”语序不当,主语为“诺贝尔化学奖”,调整为“诺贝尔化学奖关注以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故选A。 20.他们更容易受手机辐射影响 这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休息 有同学在考试中用手机作弊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讲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后面讲手机辐射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也就是说青少年因为免疫系统较为脆弱,更容易受手机辐射的影响。
第二处,前面讲“在上课、自习时也会发信息聊天”,这是从学习方面说的;“有的同学晚上就寝时也在用手机与人长时间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这是从休息方面说的。且后面说“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此处需要关联词“不仅”,应该讲的是玩手机这件事情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等。
第三处,前面讲手机收发信息的特点,后面讲“违反考纪,败坏考风,而且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此处应该是讲有的青少年把手机带入考场作弊的行为。
21.路旁的野花,晨光晚霞中寂寞的生长。凄风苦雨也不能影响它舒展身姿,那是因为有匆匆的行客在驻足欣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这是诗歌的仿写,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注意仿写要求。形式上,要求写一首四行小诗,先呈现出体对象,然后对这一对象进行描摹,最后揭示对象主体的意义。内容上,注意选择合适的主体对象写作,如自然物;还要注意准确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最后要注意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主题,语言有韵味,表达流畅。 22.例文:
脚踏实地,让梦想起航
每个人都会有绚丽的梦想,但是只有一些人能让它变成幸福的现实,让梦想开花结果;而另一些人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上,就如材料中的小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莫让梦想成为空想,变得遥不可及。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梦想,只有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梦想起航,寻梦,
撑一支长篙,才会让梦想花开璀璨。
脚踏实地,是通往梦想的路径。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方能辟出蹊径来。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是个地地道道的黑人,出生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她有个梦想,要进白宫工作。她没有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而是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经过多年的打拼,她终于以过人的资质与才干,进入了万众仰慕的白宫,成为了第一位黑人国务卿。如果当初她只是想想,并没有付出具体的行动,那么,她还会成为如此出色的国务卿吗?当然不会,也许她还在哪个贫民窟中苟且生存着,或者像那只小蜗牛一样老死在草丛中。因此,脚踏实地,行走在通往梦想的路径,才能到达光辉的彼岸。
脚踏实地,是追梦路上的灯塔。在追梦的路上,也许会迷茫,会失去方向。这时,只需要远望前面的灯塔航行,就能脚踏实地地,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而不会迷失方向,终有一天会达到梦想的彼岸。30 年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从提出到实践,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迈得坚实。即使遇到瓶颈,遇到过挫折,但始终走在前行的路上,没有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不断地修正航向,终于取得了建国以来最伟大、最辉煌的成就。假如,在前行中遇到迷雾,分辨不了方向,假如,意志不坚定,摇摆不定……在小平面前,没有这样的假如,没有任何困难阻挡前进的脚步,脚踏实地,不断摸索。因此,我们今天才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脚踏实地,给梦想插上翅膀。追梦,就应该像新东方的俞敏洪。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从小补习班、贴小广告一步步发展成遍及全国各地的新东方学校,他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一个曾家境贫寒却有梦想的人,梦想是支撑他的力量,脚踏实地,为他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如果我们有梦想,那么就让我们脚踏实地吧,让梦想起航。春天,我们播撒一颗种子,施肥除草;夏天,我们辛勤耕耘;秋天,我们就会收获金灿灿的果实,将梦想,改变为现实。
青年朋友们,追逐梦想是要靠努力和拼搏的。如果当初赖斯只是空想而没有行动,还会有令人称道的国务卿吗?如果当初俞敏洪不脚踏实地地追求,那么还会有今天的新东方吗?如果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只是构想,那么还会有今日强大的中国吗?坚定自己的梦想吧,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让我们脚踏实地,让梦想起航,乘风破浪!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
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蜗牛最后死在了“草丛中”,它生前没有任何行动,这才是可悲之处。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究其根源,蜗牛的悲哀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立意:
1.做永远比想重要,心动不如行动。 2.做好小事,就是大事。 3.目标要合适,行动须切实。
4.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5.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 6.正视现实,笑对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