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0.5 职业教育史料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 袁 潇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第斯多惠是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其教学思想的形成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 时代背景。第斯多惠在自然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并呼吁培养进步的教师,为德国的师范教育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教学原则;自然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159—02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Friedrich Adoll Wilhelm Diesterweg. 有精神的教师.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 在从事师范教育实践的同时.第斯多惠进行了大量的著述与 宣传工作。从1827年起,第斯多惠创办了《莱茵教育杂志》,他 在杂志的第一期中指出,该杂志的目的在于扩大教师眼界、宣 传教师接受一般文化知识和广泛教育的重要性 1835年.第斯 多惠主编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 南》(Wegweiser zur Bi]dung fur deutsche Lehrer)。该书详尽地 阐述了有关教学与教师培养等问题.并介绍了一些为教师提 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是德国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力图改革与发展德国的 民主教育体系.尤其在发展德国的师范教育上贡献了全部精 力.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理论渊源 第斯多惠对教学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卢梭、 裴斯泰洛齐的影响.表现出自然主义的色彩 第斯多惠接受了 裴斯泰洛齐的“天赋能力”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协调发展 自然赋予人的具有发展倾向的各种能力。在《德国教师教育指 供各种文化与专业知识的教育名著 第斯多惠称著书的目的 是为了“寻找中的教师” 这部巨著对德国教师的思想与专业 指导产生过巨大作用.在教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斯多惠的教学思想成为19世纪中叶德国教育界研究各 南》中,第斯多惠把人的自然本性理解为智慧与能力的素质,并 且认为这种素质是与生俱来的.既不能在后天获得与增强.也 不能受之别人或赠送给别人.它潜藏在人的本性之中.如果没 有它.任何教育对人的本性发展都为力,因此.教育要适应 儿童的自然本性发展规律。并将其置于首要地位。他说.“教学 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 最高的规律”  ̄1813~1818年.第斯多惠受聘为法兰克福一所模 范学校教师。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些裴斯泰洛齐的学生和信徒. 科教学法的指导原则.他也被认为是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逝 世后西方最伟大的教学论专家 教学目的: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终 极目的在于培养“全人”.即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 为了达到这 研究了裴斯泰洛齐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进步的教育理念 时代背景 第斯多惠的学术生涯集中在社会剧烈变动的 19世纪中叶,他的教育思想也因此被刻上了时代变迁的印迹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的失败使欧洲各国的封建统治 进一步趋向。普鲁士在1854年颁布了初等学校法规.宣称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灌输对皇室的敬爱”.指令中小学必 须特别加强宗教的教学.禁止一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第斯多 惠和全体进步教师坚决反对这一法令.在报刊和众议院的讲台 上.第斯多惠发表了一系列激烈反对该法令的言论.指出该法 样的目的.必须通过教学 第斯多惠辩证地论述了教学的实质 目的与形式目的之间的关系。他说:“教学可以具有两种倾向. 或者是想使学生知道一定的教材.给他以知识和技巧.使其成 为不可剥夺的财产:或者是希望通过教学发展他的能力 在第 种情况下,追求的是实质的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追求的是 一形式的目的”。 斯多惠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目的不是互 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在采取正确方法的前提下.学生在 学习教材、掌握知识的同时.其能力也必然得到发展.教学往往 可以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实质目的与形式目的是辩证统一的 由此,第斯多惠得出一个极为明确的结论:“无论何时都不能谈 到实质的观点和形式的观点的绝对的划分问题.尽可能深刻的 令的实质是要把学校变成现存腐朽制度的支柱.是用排挤和压 制新思想的手段反对新事物和社会革新 1857年.第斯多惠写 成《教育的理想和可能性》,总结了自己多年来为捍卫新教育原 则而进行的斗争。从1836年开始.第斯多惠因参与激进的民主 教育活动受到普鲁士和教育部的批评、训斥和禁止.随着 1848年资产阶级被.第斯多惠被迫退休.被免除了一 认识和彻底的精通知识是一个统一的目的” ④但第斯多惠并不 认为两个目的没有主次之分.他一再强调形式目的比实质目的 更为重要 首先.他认为少年儿童的能力发展能为他升人高级 学校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少年儿童的注意、记忆、 理解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能加强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敏捷 的观察力、记忆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可激发性格的力量.影响意 切职务。1865年,德国的进步教师为第斯多惠庆祝75岁寿辰. 他在回答教师们的祝贺时说道:“人民的教育.在最广义上说乃 是人民的” 集中表达了他的教育理想 志,形成完善的人格。第斯多惠总结道:“我们深信教学的最高 目的,不是广度的实质的目的。而是深度的形式的目的” ⑤因 此,正确的教学目的.不是放在学科上,而是放在学生掌握了学 科而获得的能力上 教学基础:自动性、遵循自然和遵循文化 第斯多惠认为: 人之所以能超越自然对人的制约.主动地趋向人所决定的合理 目的.是因为人身上存在“自动性”.即生而具有的渴望发展的 特性;人的观察、感觉、思维、自制力、言语和行动等各种能力和 表现,都是因为人的天性中潜藏着这种自动性的结果。他指出: 工作历程 1811年、大学毕业的第斯多惠开始从事教育 工作。1812年,他担任了霍尔姆谢城中学的数学和物理教师 1820~1847年,第斯多惠先后担任梅尔斯师范学校教师和柏林 师范学校校长。任职期间.第斯多惠把教育学列为师范学校最 重要的必修课;把心理学和人类学规定为教育学的基础:重视 师范生的教学实习。专门在师范学校中设立了附属小学作为 实习基地:同时力图培养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爱好研究和具 职业教育史料 自动性是人的本质.是一切人性的、自由的和独创活动的源泉. 是达到培养“全人”这一教育目的的主要因素 根据这一原理. 2O1O.5 服从权威,“只有自r}1的的人.才能为自由为而教育别 人”。⑨其次,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本身应具备良好的素质。他说: “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 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 度 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 ⑩在他看来.一个具备良 好素质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思考并具有精神的人.只 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人的自动性 但同时他义指 出:自动性只构成教育的主观因素.还应承认教育的客观基础. 即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自动性的培养应以真、善、美 为内容。在第斯多惠关于教学的思想中.自动性的培养占着最 重要的地位 第斯多惠继承了卢梭与裴斯泰洛齐关于儿童的自 然本性和天赋力量的观点.把自然适应性原则确定为教学的最 高原则。他说:“自然适应性原则在教育学的天地是永恒的.它 是辉煌的、永不熄灭的、永不改变自己状态的指路明灯.一切其 他的教育和教学法的规则都围绕着它旋转.而且都趋向它” ⑥ 遵循自然的原则就是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过程.即考虑学 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他号召教师仔细研究儿童的注意、 有自由的和独丑的人才能为自由与而教育他人:一个具备 良好素质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应拥有一般的文 化知识,接受过广泛的普通教育,熟悉心理学和教育学.通晓自 己的教材,懂得如何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再次.第斯多惠认 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自我完善,不断学习、探究。第斯 多惠要求教师努力学习.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不前 第斯多 惠从教育要适应文化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要求教师具备广泛 记忆和思维特点:他把心理学看作教育科学的基础.把教育经 验当作教育发展的源泉。与自然适应性原则相对应.第斯多惠 又提出了文化适应性原则 遵循文化的原则就是在教育中必须 注意一个人出生或将来生活所在的地点和时间的条件.要注意 学习具有包罗万象意义的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学习祖国的文 化。在第斯多惠看来,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时间、空 间、社会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的和现代的文化的影响,教 育必须适应社会文化的状况 同时.第斯多惠指出文化适应性 原则与自然适应性原则没有可比性.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当文 化适应性原则与自然适应性原则发生摩擦的时候.文化适应性 原则应当服从于自然适应性原则 教学原则:以发展为主线 根据自然适应性原则与文化适 应性原则及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 教育指南》中总结了33条教学规律与原则,包括直观性、持续 性、坚实性、巩固性等原则,但发展性教学原则是贯穿第斯多惠 教学论的一条主线 第斯多惠从自然适应性原则出发.认为人 的心智首先是揭露和认识具体的、个别的东西以后才由此发展 为一般的东西.所以教学也应遵循发展的自然原则。“从具体 的、特殊的、个别的开始并过渡到抽象的”,“从学生现有的发展 水平出发.通过一些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的问题来引起他的主 动性.并且不断地激发他.引导他获得新的认识和产生薪的思 想” ⑦第斯多惠把这种教学称为基本的教学,并指出发展性原 则不仅在小学里应遵循.在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也应遵循。在 第斯多惠看来.要求自然的、自南的发展是全部教育学的简单 结论 他提出教学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领会和寻找 真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第斯多惠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所 指示的道路.即教育必须遵循少年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他根据心理学理论将16岁以前的少年儿 童心理发展分为感觉、记忆、悟性、理性四个阶段,推动了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应当促进人的多方面的发 展.并有助于人的道德教育。成功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的性质, 不仅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而且可以形成他们的整个人格:意 志、情感和行为。 教学保障:培养进步的教师 在第斯多惠看来,教学的成 功归根到底决定于教师 第斯多惠高度评价教师职业的意义, 认为教师负有“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 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⑧的神圣使命。他 在《莱茵教育杂志》和《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等刊物和著作中论 述了教师的使命和素质 首先.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进 步的政治态度.坚持教育的进步方向.反对德国教育的保守主 义倾向.要从当时统治者的权威下解脱出来,为真正的国民教 育而斗争 他鼓励教师要无限热爱教师职业,以满腔热情培养 具有自由思想并积极接近进步运动的新一代。第斯多惠每次会 见教师时都强调这样一种思想.即教师应培养出自由思考并有 能力参加时代的进步运动的青年。他说:教师不应像奴隶那样 的文化素质。他说:“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来说.要加强普通教 育.作为一个教师来说,要加强专业教育” ⑩ 第斯多惠代表着l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意志.其 教育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继承了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在反对违 反儿童天性及自然规律发展进程的封建主义教育的斗争 中,把“适应自然”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并放在首位.强调 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表现了这位教育家对教育 规律的深刻认识,这在当时的德国无疑是进步的 第斯多惠提 出了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与当时欧洲资产阶级以自然主义 教育理论反抗封建教育的总特征是一致的 他强调研究儿童的 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规律.顺应了由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倡 导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在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中。第 斯多惠第一次明确提出l『教育必须受到诸种客观的社会条件 的制约,这是对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一个贡献 他提出教学内 容要“适应近代科学水平”和“适应文化”的主张.表明他试图引 起教育者对正在发展的近代工业文明的关注。当然.作为资产 阶级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育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局限。一方面, 他断定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性认识.又承认内在的知觉能力. 把内在知觉看作认识的一个的系统.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 识的关系还没有达到完全正确地理解.从而给唯心主义留下了 空隙 同时.他尚未意识到自然适应性与文化适应性两个原则 的实质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没有认识到适应自然是为了 更好地适应文化.而是把自然适应性原则放到了主导地位 尽 管如此.在近代教育史上.第斯多惠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是德国古典教育学领域进步力量的代表 注释: ①③④⑤⑩⑩张庭涣:《德国教师教育指南(第一篇总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52,367,369,369,350,35o'391页 ②⑥⑧腾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 社2005年版.第274,272,273,275,276页 ⑦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第斯多惠师训思想与(德国 教师教育指南>选读》.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lO页 ⑨(苏联)娥・芙.杰普莉茨卡娅:《教育史讲义》,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02页 作者简介: 袁潇(1984一),女,重庆市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