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小幅度改写每段话如下:
一、研究目标:
1.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的小数。
2.探索小数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方法,能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1.在适当的地方点上小数点。 1)数学课本长205.00厘米。 2)一本故事书1040.00元。 3)小红数学考试考了985.00分。 4)一只公鸡体重约35.00千克。 5)亮亮体温36.80°C。
6)东东的身高是142.00厘米,也可以说是1.42米。 2.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数。 1)8.21米=()米 2)3.25千克=()千克 3)30.00厘米=()米 4)500.00克=()千克 5)250.00米=()千米 6)7.03米=()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590(十位)=(百位)125(百位)=(十位) 8750(十位)=(千位)3452(十位)=(百位)
第二课时 1.改一改
1)XXX家的晒衣绳长8.65米,改成用“米”作单位是(8.65)米。
2)大象重2.03吨,改成用“吨”作单位是(2.03)吨。 3)长颈鹿身高4,600.00厘米,改成用“厘米”作单位是(4,600.00)厘米。
2.填一填。
35厘米=(0.35)米 7.8米=(780)分米 2千克500克=(2,500)克 240千米=(240,000)米 240千克=(0.24)吨 61元1角9分=(61.19)元 3.排一排。
1)9千米650米,9.056千米,9560米 从长到短:9.056千米,9560米,9千米650米 2)8.88千克888克,8千克88克 从重到轻:8.88千克,8千克88克
4.100张纸叠在一起厚1厘米,平均每张纸厚0.01毫米。
三、评价标准: 1.满分20分;
2.第一课时每1分,共20分;第二课时1、2小题每空1分,第3小题共6分,第4小题4分,共20分。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其合理性分析:
1.评价方式: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研究效果。
作业评价的方式采用“等级+评语”的形式,鼓励性的语言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有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研究数学的自信心、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本次作业设计为课下作业,比较简单,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展示,组长负责,有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并给出等级和评语。同时,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给出其他鼓励性的评语。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或分析,本次作业难易度较低,但也会出现部分同学对小数意义的不太理解,导致解决问题时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补救或改进措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知识和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