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贴近海军转型需求,探索舰艇军医培训路径

贴近海军转型需求,探索舰艇军医培训路径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贴近海军转型需求,探索舰艇军医培训路径

摘要:女军人上舰是目前发达国家海军较普遍的做法,对提升战斗力有积极的作用,我国海军也开始进行试点,在舰艇部署女军人。女军人上舰必将打破舰艇性别壁垒,增加男军人工作热情,同时也为舰艇医疗卫生保健带来新的影响,舰艇卫生人员的教育也将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相关形式。本文就女军人上舰对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女军人;舰艇军医;继续教育

女军人上舰是国际海军较为通行的做法,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海军中早已部署。女军人上舰不仅能改变舰艇单一的性别结构,改变舰艇工作生活氛围,还能在相关岗位比男军人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提升舰艇战斗力。

我国海军于2012年起在海军三大舰队开展扩大女军人配备使用范围的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女性能胜任舰艇岗位职责,并确实能通过改变单一男性的舰艇社会性别结构等方式,起到提升舰艇战斗力的作用。

随着女军人上舰的推行和实施,对她们的身体健康也要得到有力保障,这就需要对舰艇卫生人员进行妇产科学培训。为此,海军医学研究所舰艇军医培训中心针对女军人海上医学保健问题,举办相关培训班,加强部署女军人舰艇相关卫勤人员相关能力素质。2013年10月,首期“舰艇卫生人员女军人医学保障技能培训班”结束,笔者结合该培训就女军人上舰后对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问题展开探讨。

一、提高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海军舰艇卫生人员是舰艇女兵的首诊医师,其对舰艇女兵疾病发生的原因、性质、程度、发展、转归及其预防和治疗的判断决定了舰艇女兵海上医学保障的质量和成效。舰艇军医工作的全科医学性质和以往工作学习环境决定了其知识结构中妇产科学内容的相对匮乏,需要通过继续医学教育和实践的方式来弥补。

在女军人上舰施行初期,其所占舰艇人员比例约为8%~10%,今后人数比例将逐步上升到20%,接近美国海军舰艇女兵的人数比例。舰艇军医对妇产科学知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已有女军人上舰的舰艇应该提高对舰艇军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选送军医骨干参加相应培训课程和医院进修,增强其诊病施治的能力,以保障女军人舰艇作业的健康和安全,维护和提高舰艇战斗力。

经过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舰艇军医是舰艇军医队伍中的宝贵资源,军医经培训回到后,应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其面向所有舰员(包括男兵和女兵)开展性别教育和生理卫生科普宣传讲座,对女兵进行必要的自我保健和生

殖卫生常识的教育,并对其他未经专业培训的军医和卫生员进行有计划的授课和在岗培训,起到专业帮带和业务普及的作用,能快速提高舰艇应对舰艇女军人健康问题的保障能力。

二、切合实际,建立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相关制度与标准

舰艇军医面对的服务对象均是年龄在18-30岁之间、经多次医学选拔的健康青年女性,因此并非所有的妇产科学知识都是舰艇军医所必备的。作为舰艇军医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卫生人员在职妇产科学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舰艇军医和卫生员的职责范围和分工,分别设计妇产科学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目标、侧重点、范围和要求有利于舰艇军医学以致用、学以管用、学以实用。在已开展的舰艇卫生人员女军人医学保障技能培训班的教材和课程安排中,舍弃了妇科肿瘤、妊娠中后期及围产期医学等课程内容,重点加强妇科感染、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急腹症、早期妊娠、妇女保健、计划生育以及门诊常规诊察和检验技术等内容,有利于舰艇军医和卫生员在舰艇医学保障实践中应用,并获得舰艇女兵的信任。今后还需针对舰艇专职妇产科军医、普通舰艇军医和舰艇卫生员的工作范围和特点制订不同目标的培训内容和标准。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外科类医学学科,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这都决定了舰艇卫生人员妇产科学继续教育应该制度化和常态化。定期参加海军组织的专业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选送至中心医院以上级别的妇产科临床进修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比较好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在岗工作期间也可建立必要的定期考核与评比制度,以督促舰艇卫生人员自我学习和实践。

由于舰艇卫生人员岗位编制的,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除了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医院进修之外,还应该重视舰艇卫生人员在岗医学继续教育的培训和考核,如利用远程医学手段进行授课、利用可交互数据信息的电子阅读设备(iPAD等)进行自我学习和测试,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和咨询等,这些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确保保密安全的条件下都可以实现。

三、贴近需求,充分调动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

舰艇卫生人员是舰艇医学保障的核心资源,其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决定舰艇医学保障工作好坏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舰艇军医将“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作为第三优选的职业规划目标,排在“调动到中心医院以上的医院工作”和“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之后。因此,调动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舰艇卫生人员岗位职责的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短期培训和学习是大多数舰艇军医所期盼的。舰艇应该创造和积极争取这样的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公平公正地选送舰艇军医外出学习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利用舰艇军医外出所学开展岗位练兵、科普宣教和专业传授帮带,可以很大程度上

提高舰艇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形成舰艇军医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提升舰艇卫生人员整体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稳定性。

四、创新,科学处理舰艇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和工作矛盾

舰艇军医编制在舰艇的现状是目前制约舰艇军医流动和业务提高的瓶颈因素。由于海军舰艇出海任务频繁,且常在多个国内外驻泊地和海域流动,导致舰艇卫生人员难以在有限的任务间隙内离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美国海军军医局采取的舰艇军医派遣制是比较理想的运行模式,其根据各舰队年度任务安排和军事需求,采用“集中管理,定期派出和临时任务派出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舰艇卫生人员不固定在某艘舰艇上,大大提高了舰艇卫生人员的利用效率,并可根据舰艇军医的任职年限、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实施“个人定制”式的、系统性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这种模式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海军军医派遣制”将对舰艇军医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价值认同具有很大的好处,也必将激励舰艇军医立足岗位、献身和服务于国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快速增长,海外航线的安全保障以及海外华人利益的保障需求,要求我国必须拥有一只强大的海军。我国海军也正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

在新形势下,只要为“能打仗、打胜仗”总目标服务,应该更多地进行制度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以适应海军战略转型发展对舰艇医学保障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女军人上舰是我海军向国际化接轨的良好尝试,也是打破固有思维,提升海军形象,提升战斗力的较好做法。在这一尝试中,必将带来一些列人员以及的更新和调整。海军应大胆创新,积极调整,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使海军舰艇卫生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落到实处,产生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景芳,顾上进,常青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强化临床师资的在职培训[J].西南国防医药,2003,(13).

[2]温世浩,林庆贤,陈国良.舰艇卫生干部继续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6,(5).

[3]林庆贤,温世浩,陈国良.舰艇卫生干部人才结构现状调查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05,(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