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

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医学前沿2015年2期 21世纪的微创外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 社,2003.05,(5-39) 验的积累,在骨科治疗领域中取得不小的进步。微创外科与骨科 【3】钟世镇,原林,黄文化.数字化虚拟人体为临床解剖学开拓研究 治疗的结合,改善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仅使骨科治疗的微创 新领域U1.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1):3—4. 技术得到突飞猛进发展,还拓宽了治疗领域、增加了手术种类、提 [4】姜洪池,代文杰.微创观念与微创外科Ⅱ】_中华外科杂志,2002,40 高了手术技术,为骨科治疗引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1):14—16 参考文献: [1】王志刚主编,微创外科麻醉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M】.2006.08, (3-19) [2】黄志强主编,微创外科进展及发展战略『M1.浙江科学技术出版 [5吕厚山.5]努力探索,严格把关,积极推广微创技术在骨科的临床 应用【I]冲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4):197—198. 作者简介:邰运恒(1991-),男,安徽霍邱人。71352部队医院 医师初级,研究方向:骨科。 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防护研究 于 (71352 ̄队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在x射线电视或其他影像导向监护下进行插管操作或穿刺技术。介入治疗使 用的透视导引法,x射线曝光量大、曝光时间长,同时介入操作者位于患者床边,身体各部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这给介入放射学 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其防护问题也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介入放射;剂量;辐射 引言 百多年来,电离辐射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口俱增,目前,它 己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患者从实施的适当诊断和治疗程 序中获得的巨大利益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放射学的广泛实践,其结 果使得医疗照射已成为群体总辐射照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 一和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D透视技术。对所有操作均 使用0.2mm铜滤线器及床下防护铅帘,部分加用悬吊式铅屏风。 1.1.2.2每一例操作结束时记录荧光透视时间(min)、摄影帧数、 DAP和CD及操作者。 1.2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显著性检验采用SPSS10.0软件。对于连续性数据,秩 医用辐射程序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x射线,如x射线摄影、透视、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介入放射学及骨 和检验用于检验两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双侧t检验用于检验 密度测量,它己成为世界人群的最大医学照射源。 相关系数的统计学意义,以PGO.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 介入放射学操作中的辐射剂量 均数、中位数、可信区间由SPSS10.0计算,直方图、散点图、趋 1.1材料与方法 I.1.1研究对象 2014年3月一2OO14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一院介入科接受介人 诊断及治疗的患者,按医院常规介入的操作程度,随机抽样405例 405例不同介入操作的辐射剂量见表1.1,从中可见,某些部 患者进行测量辐射剂量,其中男263例,女142例,年龄为8—92岁 位的操作被分为若干子操作,这些子操作由操作的类型决定。部 (平均54岁)。 分操作少于1O例,由于样本量少,这些数据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对 l_I.2实验方法 于每一类所研究的介入操作及其子操作,表1.1均显示了病例数 1.1.2.1 研究中的每例操作均使用数字脉冲荧光透视fdigital 及荧光透视时间、摄影帧数、DAP,CD的均值、95%可信区间、最大 pulsed fluoroscopy,DPF/ ̄式,每秒3帧图象;采用自动照射量率控 值、最小值。 制(automaticexposur crate control,AERC ̄自动调节管电压和管电 表1不同介入诊疗过程的辐射剂量 流;并采用影像冻结技术。部分病例使用路[](Roadmapping)技术 本研究中的每一种操作导致累积剂量超过1Gy、2Gy、3Gy的 势图由Excel2000 ̄制。 2结果 2.1不同介人诊疗过程的辐射剂量 372 专题研究2015年2期 病例数显示在表1。2中,在所研究的405例操作中,20%的病例CD 受的射线剂量(身区干部位)明显下降叹在有的手术中,使用防护手 超过1Gy,2%的病例CD超过2Gy,1%的病例CD超过3Gy。cD超过 套,但并不能应用于所有临床情况,多数工作人员仍使用普通外 近年来,包裹式铅围裙越来 3Oy的操作主要是脑血管栓塞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经皮经肝胆 科手术乳胶手套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管引流术及下肢静脉滤器置人术。 越广泛应用于介入放射学中,因为它还可以阻档工作人员侧位和 2.2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辐射剂量水平 背后散射辐射,比单纯的正面围裙防护效果要高1.5倍。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长时间在床边操作,距离射野和散射体 3.3以改善曝光条件为放射防护的重要手段 (包括病人触近,因而接受的散射线剂量比普通荧光透视和影像 定管电压下某点散射线剂量正比于射野大小,对床上球管 增强透视明显偏高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受照剂量与曝光时间成正 机和床下球管机,其误差在5%和15%以内,因此,操作时射野应适 比,在手术较为复杂或操作不够熟练的情况下,往往可能接受较 当选择,不宜过大;管电压和电流大小应以能明确诊断为标准,因 大的剂最据报道,使用热释光剂量元件,测试介入放射学工作者 为管电压对比释动能有影响,电流与x射线输出量呈正相关,因 从事心血管造影时的受照剂量,在无防护情况下,每次检查时躯 此管电压和电流应适当选操通过改进设备性能也可减少放射剂 干部位接受的散射线剂量可达0.4mSv,手和眼部位剂量可达0.7 量,一种新型的逐次扫描图像x射线系统,应用栅极偏置x线管脉 和0.2mSv;在某项调查中发现,每次检查的平均手部剂量为 冲调制,使脉冲辐射由标准系统的60PPS(每秒60个脉冲)减少为 1.5mGy,某项研究表明,在无防护条件下,平均每个人躯干部位接 30PPS,可使入射辐射减少30%一50%。平均每次冠状动脉血管成 受的年有效剂量为49.1mSv,在年工作量超过1000例时,可达66. 形术的医生剂量下降37%,助手剂量下降35%。 6m Sv。这表明,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年有效剂量有可能超过 参考文献: 50mSv。 [11白玫,】刘彬,郑钧正,彭明辰.两种介入放射学(CA和PTCA)所致 3介入放射学放射防护状况 患者辐射剂量研究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12:1876—1881. 3.1治疗或诊断中病人的防护 [2]肖锋.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患者受照剂量的研究p】.苏州大学2005. 病人的防护应强调曝光条件优化选择、选择合适的射野和减 【33徐国千.影响介入放射学诊疗过程患者受照荆量因素的研究 . 少曝光时间,使病人剂量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同时,应强调 苏州大学,2006. 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f41侯金鹏,邓大平,朱建国.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放射防护状况 一3.2治疗或诊断中工作人员的防护 卟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8,01:42-45. 工作人员在床边长时间曝光下操作就放射防护三原则来说, 【5】李正才.DSA冠脉造影对病人及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D1.吉 加大距离从实际上很难做得更好;缩短曝光时间需建立在熟练准 林大学,2013. 确的操作和保证全部手术质量的基础上:屏蔽,即防护手段和设 作者简介:于诂(1990-),男,河南平顶山人,71352部队医院 施,只要介入放射学工作者重视,可以做得比较好。放射防护手段 医师,研究方向:介入放射学。 和设施分为两类,一类为个人防护用品,坚持使用0.5mm铅当量 围裙和0.25mm铅当量围脖与帽子,可使每个工作者每次检查接 肺结核与肺癌并存患者的CT影像特征分析 高丹 (西华县人民医院,河南周口466600) . 【摘要】目的对肺结核与肺癌并存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结核 合并肺癌患者153例,所有患者均有详细cT影像资料,按照肺结核和肺癌出现先后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别,其中A组为肺结核先出现肺 癌后出现或者两者同时发现,其中周围型肺癌为A1组,中心型肺癌为A2组,B组为肺癌化疗期间出现肺结核患者,其中周围型肺癌为B1 组,中心型肺癌为B2组,对各组患者病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对比和总结。结果A组患者135例(88.2%),其中117例(76.5%)患者肺 结核与肺癌同叶,其余为不同叶,同叶与不同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15,P<O.05);B组患者18例(11.8%);两组肺结核影 响表现中索条影、钙化灶以及胸膜粘连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104例(68.0%)患者为周围型肺癌,A1组93例(89.4%),B1组1 a'g,l(10.6%)。 93例(60.8%)患者具有典型周围型肺癌表现,60例(39.2%)患者具有不典型周围型肺癌表现;49例(32.O%)患者为中心型肺癌,A2组41 例,B2组8例,典型患者有46例(93.9%),不典型患者有3例(6.1%)。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征,CT扫描、增强 扫描以及形态观察等都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为了分析和探讨肺结核与肺癌并存患者的CT影像特征,本 文特选择153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对其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按照肺结核和肺癌出现先后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别,观 察、对比和总结各组患者病灶的影像学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153例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 治疗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26例,女性 患者27例,年龄34~86岁,平均年龄(65.83±5.75)岁。诊断以中华 1.2.1 CT检查 CT检查仪器采用西门子SYNZO四层SET扫描仪。者吸气状态 下常规从肺尖至横膈水平进行扫描,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层距10 mnl。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碘普胺或 者碘海醇,用量为350mgl/ml,剂量为100ml注射流率为 2.5-3.0mEs。 1.2.2图像分析 医学会结核病 ̄2OO1年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1】为依据,患者 在入院后均进行cT检查、痰菌检查、结核菌素(0rI1)试验、经纤维支 气管镜病理检查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均得以确诊为肺 结核。并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为肺癌。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免 疫缺陷病以及糖尿病的患者。 1.2方法 由2位高年资专业医师阅片,病变观察采用肺窗、纵膈窗。首 先,对肺结核的影像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肺结核和肺癌出现时 间的早晚分为两组,其中A组为肺结核先出现肺癌后出现或者两 者同时发现,还没有进行肺癌化疗,B组为肺癌化疗期间出现肺 结核患者,还没有进行结核化疗。然后对肺癌影像进行分析,对患 者周围型肺癌和中心型肺癌的cT表现进行观察,A组中周围型肺 癌为A1组,中心型肺癌为A2组,B组中周围型肺癌为B1组,中心型 肺癌为B2组。结核病灶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病灶部位、形态等, 3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