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期 总第338期 理论探索 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当代意义 华 飞 (平邑县商务局,山东 临沂273300) 一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实践理论的理论渊源、形成过程,进 步探究其重要影响和启示,从而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实质,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其对当代人类实 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当代意义 实践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实践的 主体是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首要观点,在马克 思哲学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只有深刻领会马克思的实践观 点,才能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精神。马克思的实践观 点是对马克思之前的实践观点的扬弃与创新,通过对之前实 践观点的批判,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 所逐渐总结出来的观点。这种实践观点不同于以往任何的实 践观点,是摒弃了以往有关实践观点的片面性与错误性,而形 成的正确的、全面的、科学的观点,是迄今为止关于实践的最 准确的描述。马克思实践观形成之前的实践思想,各有其片面 性与消极性。 一、马克思实践观的理论来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是以善为目的与向导的行为,他认 为实践可以分为以个人至善为主的伦理学和以国家至善为主 的政治学。两者互相联系,伦理学是基础,政治学是伦理学的 扩展,个人的善必须符合公众的善。康德则提出了“理论理性” 与“实践理性”的概念,他从伦理道德上理解实践,认为人的实 践是人的道德对人的行为的支配,“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 性”。因此,他所理解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精神活动。黑格尔则认 为实践是精神的绝对和普遍活动,他认为实践具有目的性和 中介性,是按照主体的目的改造客观事物以达到精神所期望 的样子,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实践的能动方面。他还猜测了实践 是可以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黑格尔哲学是 马克思哲学的主要来源和重要依据,黑格尔的实践观点也是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在总结之前哲学家实践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实践观。0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系列 观点,是马克思早期关于实践观点的萌芽,虽然这些观点还不 完善,但代表着马克思实践观的最初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产生的本质的分析,客 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从而分析了实践的产生 以及重要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宗教进行了 批判,批判了黑格尔派利用宗教而把人类现实世界所受到的 苦难理解为既定事实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一 切弊端必须通过人类的活动,即实践来改变。这是无产阶级革 命的思想武器,指出了无产阶级反抗阶级统治争取自己的利 益,不能依靠宗教的力量,而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这是实现 人类解放的唯一途径。在马克思实践观形成的中期,马克思突 出了实践的原初性地位,在《论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认为客 观世界是人改造的对象,而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离开了实践 活动人就不可能有任何认识,实践活动是人类一切其他活动 的基础。人的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使人之所以为人,是人的类本质的 重要体现,人类通过实践才区别于动物。 三、马克思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主体是人,客体是客 观世界。人类根据自己的意志而自觉地改变这个世界,进行一 系列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人类进行的实践活动 具有能动性,同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要遵循一定的规 律,而不是完全根据自己的意志而进行。自然界经过人类的改 造,慢慢地改变了自己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而越来越适应 人类的需要,成了“人化自然”,实践越发展,自然界人化的痕 迹就越重。人们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人的自我发 展。实践使人类慢慢地脱离了动物的本质变成了真正意义上 的人,人类要想实现自我的全面自由发展,必须经过实践,人 类社会的改造及共产主义的实现也最终依赖于实践的发展。 四、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与时俱进的,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 义,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 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 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群众,一切从我国的社会 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社会 矛盾。它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理论,我 们只有认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并与我国的实际相 结合,才能够正确指导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走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0.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I.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1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社,1956. [5]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N-[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2.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