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子说:“道法自然。” 忘了是谁说要“行为师表。”
个人以为这代表着几种对“师”道的理解层次。第一层是只是 认为那些专名为我们传授知识的才是我们的老师,再接着慢慢的发现原来身边的人也可以作为自己榜样的力量了,然后慢慢的觉得身边的人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了,再接着发现自己可以从自然万物之中得到知识的给予,于是“师”的概念又被扩大了一层。可是这三者都只是一个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属于“外供”层次,如果不能够得到最后一层“内化”和“外偿”的补充,“师”就只能是“师”而蜕化不到“师道”这一步。 为什么这样说呢?古语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穷时”之所以要修身,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达到“达”的地位,也就是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兼济天下”。《中庸》不也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这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人墨客数千年来一直在推崇和追随的最高境界。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情况却大有改变,很多人只是还记得自己要“独善其身”,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独善其身”了。也许是我们确实已经“走的太远”,再加之长期以来在“信息传递”上存在的“偏差”,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的目的”。当然如果人人皆能够如此,那么万事还算大吉。只是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不仅让很多的人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的目的”还让更多的都忘记了于“穷困之时”还要修身自我。哎哎!这真是天意的罪过还只是单纯的是我们的错误。怨天不可,尤人当然也不行。不是说事实最大吗?既然已经成为了事实,就不要再抱怨它所造成的危害吧。先好好的想想自己可以为这些现状做些什么吧。等事情得以改善之后,再好好的静心下来想想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再思考今后怎样做才能够让这样的事情不再那么快的发生,最好的是能够想办法杜绝他再发生的可能。
可是改变又要凭借什么去进行呢?有一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对于我们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的人们的“器”又是什么呢?那当然是知识,只有了知识我们才有“用知识”的可能,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用对知识”的可能。那么知识又从哪里来呢?那有回到了之前聊的话题。三个层次。最简单的知识来源于“传道,授业,解惑者”对我们进行的直接灌输,虽然这其中也具备了“求惑”的事实,但是要真正达到主动的阶段,还是有一段相当的路程要走。但是放心,只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自我思考。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靠来自于他人灌输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需求的市场了,只能够通过自己主动去学习了,这时候“三人必有师”才成了可能。慢慢的当发现身边的人能够给予的好像也有点捉襟见肘时,那么我们就最终走向了向自然万物寻求解答的路。能够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足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但是我们真的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改变吗?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要达到这个高度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需要一段很长的过程。而我们的生命在暂时的情况下又是有限的,所以完全有可能等到我们达到这一种境界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来供自己去践行自己“兼济天下”的宏大理想了,所以还是要“追求梦想”与“为梦想铺路”同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