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探讨

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探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探讨

孙永祥

俄罗斯近期拟提出 《2030年前能源战略》的核心是, 要在保证全球能源安全中强化自身的地缘政治地位。在这一战略指导下, 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的俄罗斯, 除了拟创建“天然气欧佩克”组织外, 还在利用前苏联时期已形成的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 竭力控制相关国家的天然气资源我国从俄、哈、乌、土等国进口天然气项目已列入政府和企业的议事日程, 了解俄能源战略意图及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状况, 对顺利推进我国与俄、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项目, 十分有益和必要

1.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概况

独联体国家整个天然气输送系统是在前苏联时期形成的并且是俄天然气向欧洲出口的重要通道至今, 该输气系统在独联体国家间, 以及独联体国家与其他国家间的天然气贸易中仍发挥着巨大作用该输气系统在俄罗斯境内部分是由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统一管理的。该输气系统包括长15.69万千米的输气管道, 254个加气站, 6个天然气加工厂和25个可容纳近6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地下气库。俄的输气系统运输能力约是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一倍(其他国家的总长度为7.77万千米)。前苏联形成的输气管道主干线多从俄大型气田, 经其他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 再向第三国(主要是欧洲)消费者输气。因此,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必须充分利用好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输气系统, 否则, 将丧失大多数国外市场乌克兰输气系统的规模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其输气管道总长度3.6万千米,包括1.4万千米大口径( 1 442毫米)的输气主干线、79个加气站、13个地下气库, 年天然气输送能力2 900亿立方米乌克兰的输气系统归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子公司乌克兰天然气运输公司所有。

乌兹别克斯坦的输气系统在独联体国家中居第三位, 包括1..32 万千米的输气管道(其中有4 000千米是大口径输气主干线)、24个加气站、两个天然气加工厂和4个可容纳2.44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地下气库。乌年输气能力为865亿立方米。其输气系统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所有。

哈萨克斯坦的输气系统包括9 000千米输气管道、22个加气站、308个泵气站、3 个天然气加工厂和3个可容纳3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地下气库, 年输气能力1 150亿立方米, 其中, 输气主干线年输气能力770亿立方米。输气系统归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子公司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所有。 白俄罗斯输气系统包括长6 900 千米(包括2 800千米输气主干线)的输气管道、6个加气站、2个地下气库和223个配气站, 年输气能力510亿立方米。输气系统属于白俄罗斯天然气运输公司。

阿塞拜疆输气系统包括4 000千米长的输气管道(其中1 200千米为输气主干线)、7个加气站和2个地下气库, 年输气能力360亿立方米。输气系统归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子公司阿泽利天然气公司所有。

土库曼斯坦现虽然尚未加入独联体, 但其输气系统仍是前苏联留下的, 有4 000千米输气管道(包括3 000千米的主干线) , 年输气能力500 亿立方米。其输气系统属于土库曼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子公司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所有。

格鲁吉亚有年输气能力200亿立方米的1 900千米输气管道, 属于格鲁吉亚天然气运输公司亚美尼亚有1 900 千米的输气管道, 年输气能力90亿立方米,

还有1个容积为1..9亿立方米的地下气库。该系统属于亚美尼亚天然气运输公司。

摩尔多瓦有862 千米输气管道, 73 个配气站,年输气能力为445亿立方米。其输气系统属于摩尔多瓦天然气运输公司独联体的大多数国家如白俄罗斯、乌克兰、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的输气系统都完全归国家所有。其他国家的则属于合营公司所有

2. 俄对其他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的控制及其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前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为使自身天然气出口可顺利通过相关独联体国家并为落实俄长期天然气出口计划提供保证, 始终由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出面, 利用组建合资企业, 以控股、参股或签署长期协议等方式掌控着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输气系统

2. 1 俄以控股或参股形式对其他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的控制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摩尔多瓦、亚美尼亚,以及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波罗的海三国,原属于前苏联)天然气运输公司中都占有股份在摩尔多瓦,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拥有摩尔多瓦天然气运输公司51% 的股份, 而摩尔多瓦政府和第聂伯河沿岸行政当局只分别占有34% 和13..4%的股份1997年,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亚美尼亚能源部和莫斯科伊捷拉天然气公司一起组建了合资公司亚美尼亚天然气运输公司, 其中, 俄天然气工业股 份公司控股, 占51% 的股份, 伊捷拉天然气公司和亚美尼亚能源部分别占10%和39%的股份在立陶宛,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dups公司中占有34%的股份,35.7%股份属ruhr公司,只有24.3%的股份属立陶宛政府。

在拉脱维亚天然气公司,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占20..7%的股份, Ruhrgas公司占20..7%, 伊捷拉天然气公司和立陶宛普列雷公司分别占17..7%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爱沙尼亚E esti Gas公司占有37% 的股份, 其余32..3% 的股份属Ruhr..gas公司, 9%的股份属伊捷拉天然气公司所有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乌克兰与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合资组建了管理和发展天然气运输系统国际财团, 双方各占50% 的股份。该财团将建设长240千米、年输气能力190亿立方米的伯戈罗季齐- 乌日哥罗德输气管道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的情况较为特殊。2004年7月,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组建了哈- 俄天然气股份公司, 双方各占一半股份。合资公司业务囊括天然气销售、运输保障、天然气加工和铺设新的输气管道, 但该合资企业并没有参与在哈国输气系统的经营。

在白俄罗斯,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控制着长575千米的亚马尔- 欧洲输气主干线区段。其余的输气管道由白俄天然气运输公司管辖。2005年底, 白俄天然气运输公司成为100%的国有企业。而为建立俄- 白天然气运输公司, 白俄政府曾提出要占有公司49..89%的股份乌兹别克斯坦目前正在审查出售乌天然气公司部分股权的可能性, 但乌政府仍主张, 51%的股份应由国家持有, 5% 的股份归集体所有, 44% 的股份由股东分配总之,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与独联体相 关国家组建合资企业并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 直接或间接控制着独联体国家14..5% 的输气管网, 如果俄罗斯再得到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输气系统的控股权, 那就将直接或间接控制独联体国家40..3%的输气管网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是俄天然气输往欧洲国家的主要过境国。每年经由这些国家向欧洲需求者供应约2 250 亿立方米天然气。为保证供气,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继续强化控制这些国家的输气系统[ 1] 2. 2.

俄以签署长期协议方式对其他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的控制这一方式明显表现在俄与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上。由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要保持今后计划内的天然气产量, 因此必须要开发亚马尔半岛, 以及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大陆架新区。而这些新区的气候和岩石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开采天然气的成本要比其他地区高得多。因此, 为保证俄出口天然气资源体系最佳化,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力图控制中亚国家所具有的大规模天然气储量2006年,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从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总计运出了约56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05年11月,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哈萨克斯坦油气公司曾签署了。

2006- 2010 年, 经哈国境内利用中亚- 中部及布哈拉- 乌拉尔输气系统运输中亚天然气#的中期合同。2006年7月, 哈、俄两国总统签署了有关.在加工和销售卡拉恰加纳克凝析气田天然气方面发展长期合作#的意向书。

2007年6月1日,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哈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在奥伦堡天然气加工厂基础上建立和参加合资企业基本原则#的协议。根据该协议, 双方除要保证满足哈国内少量需求外, 其余部分都要用来落实俄天然气的出口合同在乌兹别克斯坦,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国家油气公司战略合作的基础是抓紧落实2002年达成的. 2003- 2012年长期购买乌国天然气#的协议。2003年夏季, 乌政府还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

将乌国出口天然气的作业权转交给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协议。2005 年9 月,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公司(乌国家油气公司的子公司)曾签署了. 2006- 2010年经乌国境内运输天然气#的协议。协议包括了为组织运输土库曼斯坦天然气, 使用乌境内的中亚- 中部及布哈拉- 乌拉尔输气系统的有关内容。此外, 在乌兹别克斯坦, 恢复沙赫帕德气田的天然气开采, 已成为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按产品分成协议开采天然气的引领项目。下一步, 俄

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将详细研究制定勘探和开发乌斯丘 尔特区的更大型天然气项目。

2006年12 月, 双方已签定了有关乌斯丘尔特气田群项目可研和产品分成协议在土库曼斯坦, 2003年4 月, 普京总统就和尼亚佐夫总统签署了. 俄、土两国从2004年1 月1日到2028年12月31日天然气合作#期限为25 年的协议。在该协议框架内, 俄天然气出口公司(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子公司)和土库曼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在规定时期内, 长期买卖土国天然气的契约。天然气的销售权被授予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土库曼斯坦国家油气贸易公司因此,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专家认为, 至今俄与中亚地区所有产气国家战略合作的牢固法律契约基础已经形成。

同时,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准备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合资企业。俄在塔吉克斯坦已经得到在两个天然气评价资源量有350亿立方米和300亿立方米区块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的许可证中亚地区的天然气, 原来主要是沿.中亚- 中部#输气管道供应需求者的。该管道1967- 1985年建成并通过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直到与俄交界的.亚列山德尔小树林#检查站目前, 中亚- 中部输气管道系统个别区段的年通过能力尚未超过450亿立方米。俄天然气出口公司要保证把中亚的天然气运往俄罗斯及其他出口市场, 并实现把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沿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输气管道输出俄天然气出口公司为保证中亚-中部输气系统的运输能力, 还在详细研究制定目的在于重建和扩大该输气系统的计划2007年5- 6月, 由俄、哈、土和乌总统签署的.在中亚地区发展天然气运输能力#的共同声明和由俄、哈、土总统签署的. 铺设滨里海输气管道#的联合声明已成为进行这些工作的推动因素[ 2 ]

2. 3. 由俄控制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引发的冲突和矛盾有专家认为, 用能源杠杆撬动国家关系, 为本国谋利益是俄能源外交的惯例[ 3] 。从2006年年初, 俄与乌克兰因天然气价格爆发冲突至今, 俄天然气经独联体一些过境国的输气系统运输, 又因为俄的能源政策, 不断引发出矛盾和冲突其中, 俄的传统盟国白俄罗斯最具代表性。

一直以来, 俄、白俄两国都被认为是独联体国家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国家。两国于1999年底曾签署了建立联盟国家条约。近年来,双方在联盟国家建设中虽取得一定进展, 但也存在不少分歧, 而能源纠纷则是其中之一[ 3 ] 。俄天然气每年要经过白俄的输气系统向欧洲输出400亿立方米。2006年12月31日, 俄、白俄两国曾签署协议,在2007年1- 6月, 俄将向白俄出口天然气103亿立方米, 而出口气价将提高1 倍, 即100美元/千立方米。

按照这一协议, 2007年上半年, 白俄应向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支付天然气货款的55%, 其余的45% , 应在2007年7月23日前付清。可是, 到了8月3日, 这一期限已过10 天,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尚未得到应收款项。因此, 俄向白俄方面发出了3日内减少供气的最后通牒2007年8月1日,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曾威胁说, 如果白俄不还清天然气提价后的拖欠款项,俄将从8月3日起, 减少对白俄的供气量45% 。后经双方谈判,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决定, 如果白俄在8月10日前偿还所有拖欠的天然气款项, 并在今后按时交纳费用, 俄就不对白俄供气进行限制。白俄最终还是妥协了。

8 月2 日, 白俄总统卢卡申科表示, 他已下令从储备资金中拨出4..6亿美元, 用于向俄方偿还天然气的欠款[ 4] 对于白俄方面无钱支付的说法,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并不以为然。据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统计, 2007年6月, 白

俄天然气运输公司已从出售给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12..5% 股份中, 得到了6..25亿美元。而从2007年1月1日起, 白俄天然气运输公司以100 美元/千立方米买进天然气, 再以140美元/千立方米出售给白俄国内工业消费者, 而获得了大量利润。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认为, 白俄可有三个选择, 第一, 什么也不做, 则天然气供应将被切断; 第二, 支付欠款后解决问题; 第三, 提出可接受的新建议, 俄继续向白供气。俄和白俄的能源冲突再度引起欧盟方面的恐慌。8月1日,欧盟曾发表声明, 呼吁俄和白俄双方应尽早通过和平途径解决问题, .在必要情况下, 可以成立一个解决该问题的专家委员会#对于俄、白俄关系现况, 俄联邦国家杜马独联体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安图费耶夫说:“不应将友谊同经济关系混为一谈, 即使建立统一国家, 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免费向白俄支付一切。还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在白俄的抗议集会上, 人们则打出了. 俄天 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俄- 白建立联盟国家的祸根#的标语。

白俄在解决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关系问题时, 实际上早已下定决心要采取多元化燃料平衡方式以减少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同样, 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为减少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其输气系统的控制, 也在试图建设新的输气管道或从土耳其、外高加索、伊朗进口天然气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曾发表了讹诈来自俄方的声明。俄外交部则对此予以了否认。双方有关俄方将参与格鲁吉亚输气主干线私有化的会谈也被中止。此外, 美国国务院也建议格鲁吉亚坚决不要把输气管道卖给俄。同时, 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已达成有关由阿国向格供气的协议。恢复伊朗- 亚美尼亚- 格鲁吉亚、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输气管道(年输气能力达30~ 40亿立方米)和铺设伊朗- 纳希切万及伊朗- 亚美尼亚两条输气管道的工作又重新开始了。在格鲁吉亚, 为把阿塞拜疆和伊朗的天然气输往欧洲, 耗资50亿美元沿黑海海底的波季- 费奥多西亚输气管道也重新开始铺设[ 5 ]

3.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合作

目前, 我国天然气工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均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天然气在国家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只有3% 左右。据预测, 到2020年, 我国天然气缺口将会达到500~ 1 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可能会达到7% )。

同时, 我国的输气管道总长仅约3万千米并多以小管径( 426~ 711毫米)的为主。西气东输主干线的最初管道直径也就为1 016毫米。由于天然气需求急速增长和考虑运输便利, 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进口天然气已成为众望所归。对此重大项目,我国与相关国家已经会商了多年, 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进展总体看不是太大。

随着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我国同俄、中亚国家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使得我国与这些国家间的天然气合作也出现了一些希望。

2004年10月, 在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提到, 双方将共同采取有效措施, 制定中长期规划, 促进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切实进展。同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 双方将协调俄对我国的天然气供应量、接收地点、价格, 并在勘探、开采、运输及实施油气项目上进 行合作, 发展在我国的天然气运输和分配系统, 建造地下储气库, 实施包括在第三国的其他合作项目目前, 中俄提出的天然气合作项目, 除从俄科维克金凝析气田修建通往我国和韩国的天然气管道之外,还提出了将从俄修建通过蒙古, 或从俄修建通过哈萨克斯坦到我国的输气管道设想, 以及从萨哈林大陆架进入亚太市场的油气管道方案等。

2006年, 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天然气合作的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 2011年后, 我国每年将从俄引进6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此, 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输气管道。最近,俄联邦工业与能源部长透露, 西线(经

俄阿尔泰自治州通往我国新疆)输气管道的输气量将为300亿立方米, 东线(从俄科维克金凝析气田通往我国大庆)输气管道的输气量将为380亿立方米。他还表示, 西线和东线的输气管道将分别在2011 年和2016开始向中国供气。如果顺利的话, 西线供气条件商业谈判预计可在2007年结束, 东线供气条件谈判将于2008年结束。同时, 俄中两国天然气项目的商业谈判将与其他项目的谈判进程紧密结合起来。

另外, 2007年7月17日, 土库曼斯坦新任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访华期间, 重申了在从2009年开始的未来30年内, 土将通过规划实施的中亚天然气管道, 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目前, 土中两国有两套输气方案: 一是从土国出境后直接穿越哈萨克斯坦国境进入中国; 二是经由土库曼斯坦的邻国乌兹别克斯坦到哈萨克斯坦, 然后再进入中国。而最近, 吉尔吉斯斯坦总理阿坦巴耶夫又建议, 希望土中输气管道经过吉国领土, 以便使吉不再完全依靠任何一个天然气供应国。8 月中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和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筹备组同时成立。这标志着中亚天然气合作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对此, 国内外媒体均从不同角度做出了各种报道和评述。

但是, 参照上述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的状况, 俄对其他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的控制及其引发的矛盾和冲突, 为了尽快把希望变成现实, 顺利推进我国与俄、中亚国家互利互惠双赢的天然气合作项目, 笔者认为, 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俄向我国出口天然气是其推行全球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俄全球化能源外交中被列为东亚地区国 家中的一极。不久前, 俄外长拉夫罗夫在 遏制俄罗斯, 是要退向未来?

一文中写道,“俄将自己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作用, 视为保障国家对外政治独立的手段”。同时, 他在马尼拉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上指出, “全面启动东西伯利亚- 太平洋输油管道建设项目和开发储量丰富的西伯利亚和远东油气田项目将有助于保障亚太地区能源安全。”为此, 他建议, “亚太地区国家应共同采取措施保障能源安全”。

2)俄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能源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7年8 月16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七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比什凯克峰会上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必须加强在能源领域中的互动”。他还说, “已开始的能源对话, 国家能源战略构想的衔接, 构建能源俱乐部等将为我们今后互动指明方向“。我国在落实从俄和中亚国家进口天然气项目时, 要充分考虑俄罗斯因素及其关切之处。尤其是俄作为能源供应国提出的地缘政治条件和天然气价格、输气管道走向、财政资金等因素, 我方应认真分析和采取适当的对策, 努力做到互利共赢, 以免使项目一拖再拖,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需要认真选择确定通向我国输气管道的过境国因为输气管道通过第三国有利有弊, 它在给过境国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麻烦之处4)抓紧做好我国接收来自俄、中亚国家天然气的能源战略安排从独联体国家输气系统概况可见, 我国每年要进口300~ 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现有基础设施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因此, 相关部门应从我国经济今后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认真做好输气管网的合理规划安排和部署、选择合适的输气管道直径和在迫切需要调峰的城市或农村建设地下气库、泵气站、加气站、配气站等。因为铺设输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对国家和老百姓来说是百年大计, 千万不能仓促草率定方案, 出现问题再更改。

作者简介: 孙永祥, 1966 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 高级工程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特邀研究员。曾有多项科研成果, 著述甚多。

《当代石油石化》2007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11-3-18 8:5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