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学案)

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学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物理中考——物态变化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的图象并理解其意义。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5.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对其加以解释。

7.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开放、探究,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摄取知识,并能够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度 (2)摄氏温度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②规定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实验 室温度计 2、 温 度 计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计的不同之处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定义:熔化 由固态到液态 ;凝固 由液态到固态 晶体 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 各种金属等 3、 (2)固体的分类 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非晶体 糖、沥青、蜡 熔 化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和 熔化规律 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 (3)晶体 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固 凝固规律 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 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4)非晶体 凝固规律 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1)汽化 4、汽化和液化 (2)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 ,汽化要 吸 热 ②两种方式 沸腾 蒸发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 任何 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 温度 、 表面积 、 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 吸 热,具有 致冷 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 达到沸点 和 继续吸热 ①液化是指 由气态到液态 ,液化要 放 热 ②两种方法 冷却 加压 ①升华是指 由固体直接到气体 ,升华要 大量吸 热 (1)升华 ②例子或应用 钨丝变细,樟脑丸消失,人工降雨 5、升华和凝华 ①凝华是指由气体直接到固体 ,凝化要 大量放 热 (2)凝华 ②例子或应用 使用过的灯泡内壁变黑,霜 ①冰的形成 凝固 ;②霜的形成 凝华 ; 6、自然界的水 ③露的形成 液化 ;④雪的形成 凝华 ; ⑤雾的形成 液化 ;⑥雹的形成 凝固 ;

知识点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例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针对练习]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一个

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例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针对练习]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该特殊物质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 材料坚硬,不怕热 B.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 材料不传热 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其与空气作用时产生的热

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例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针对练习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B. 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 D. 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

[针对练习2]某同学在相同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知识点四:升华与凝华 例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时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身体中更多的热量 [针对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雾的形成 B. 露的形成 C. 冰的形成 D. 霜的形成

知识点五:自然界的水

例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水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农业灌溉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目前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左右。但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6,就是说100吨水中,只有46吨被利用,其余的都白白流掉了。如下图中,是两种农业节水灌溉的方式。你认为 更节水,理由是 。

[针对练习]如图是寒冷的雪后,在植物上形成的冰柱和冰淞,请说出这两种现象中所涉及的两种物态变化。

1. 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物质名称 凝固点/℃ 比热容/[J·(kg·℃)] -1水 0 4.2×10 3水银 -39 0.14×10 3酒精 -117 2.4×10 3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3.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4.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5. 用手触摸刚从锅内捞出的煮鸡蛋时,感觉不太烫,但过一会再去触摸时,感觉很烫手,这是因为 ( )

A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向外逐渐散发,所以过了一会儿才感觉烫手 B 蛋壳传热较慢,感觉烫手需要一段时间

C 刚捞出时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不太烫手 D 鸡蛋表面温度没有变化,人的感觉反应较慢 6.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人体的温度 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 B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C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 D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8.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先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到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汽化、凝固 B 升华、凝华、熔化 C 汽化、凝华、熔化 D 液化、凝固、熔化

9.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50℃

C.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

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甲组水温/℃ 乙组水温/℃ 0 85 86 1 88 89.5 2 90 92 3 92.5 93.5 4 95.5 96.5 5 97 98.5 6 98 98.5 7 98 98.5 8 98 98.5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乙组的水在第 min开始沸腾。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为实验存在 。

(4)图5是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

11. 夏天一半瓶饮料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有水珠,马上用干毛巾擦掉,过一会儿又出现水珠。关于水珠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汽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熔化形成的

12. 图4甲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_______℃。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4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_______原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