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毫针、埋针与小针刀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1、 针刺针刀效应:埋线针较毫针粗,刺激量较毫针大,可产生更强的针感,而且具有小针刀对局部粘连组织的疏通剥离作用;
2、 埋针效应:药线留于穴位内,当机体活动时产生肠线和机体组织的相对运动,使患者产生酸胀针感,犹如针刺行针,具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
3、 组织疗法效应:肠线在穴位内缓慢吸收的过程中,作为异物蛋白会对机体产生持久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之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4、 刺血效应:埋线时往往会刺破血络,致针眼有少量出血或渗血,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
5、药物作用: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中药药线埋入腧穴,药物直达病所,使疾病速愈。 该疗法多效并举,针药结合,标本兼顾,无副作用,两周治疗1次,3次一疗程。
主治病症:
一、多种顽固性疼痛:
1、颈肩腰腿痛: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
2、肘、膝、踝关节疼痛:如网球肘、膝关节滑囊炎及滑膜炎、陈旧性踝关节炎。 4、其他痛证:如三叉神经痛,牙痛、头痛等。
二、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脂肪肝、习惯性便秘、顽固性腹泻。
三、中风后遗症:脑梗死、脑出血及脑外伤后遗症。
四、其他病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肥胖症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