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五实 韩晓丽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壶井荣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2.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控诉战争罪恶、祈望和平幸福的思想感情,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
对文章寄寓着作者控诉战争罪恶、祈望和平幸福的感情的理解。 【难点】
学习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查找作者壶井荣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课前预习,享受学习乐趣
字音 字形 字词积累 壶井荣的 资料 写作背景 阅读课文时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义
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朝代】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读一读。
2.品一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由此导入。
二.预习交流
1.学生交流,分享作者的资料及创作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
蒲公英( ) 噗嗤( ) 虱子( ) 篱笆( ) .....寻觅( ) 炮制( ) 聘礼( ) 蹂躏( ) .....3.解释词语 如法炮制: 蹂躏: 三.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4.本文以“蒲公英”为线索,写了与蒲公英相关的几个生活片段?作者各有什么感受?
5.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分别
是 和 。
四.深入探究 速读全文,合作讨论:
6.在写吹蒲公英的段落中找出描摹蒲公英种子飞舞的句子,吹蒲公英时的情景给“我”怎样的感受?
7.为什么吃蒲公英?是因为蒲公英美味可口吗?吃蒲公英时“我”的感受又怎样的?
8.作者对吃野菜生活的回忆与对“蒲公英儿子”的介绍,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作者写移植到菜园里的蒲公英的长势与生在路旁时全然不同,有什么寓意吗?
10.作者为什么称自己“像孙子似的儿子”为“蒲公英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11.读完全文,你能体会到作者想起、唱起“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的童谣时的特殊心情吗?
五.主题归纳
12.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13.归纳主题:
文章以含蓄的手法控诉了 ,表达了 、
的心愿。同时也鼓励 ,要坚强地生活。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八. 拓展延伸(小练笔)
请你也试着用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赞美秋菊、冬梅、竹子、白杨等的片段。(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