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春秋时期鲁国的虫灾

试论春秋时期鲁国的虫灾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口 郑州大学王惠苑 摘要春秋时期的鲁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虫灾多发的地区 、鲁国虫害主要有螽、蜚、螟、蜮、蠓五种,总计16次。鲁国虫 灾多发生在夏、秋时节,常与旱灾伴生,虫灾频发引起了饥荒、 春秋鲁国 虫灾 一关键词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I司君是周公旦的儿子 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 安徽三省之一隅。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大发展时期,铁制农 具的广泛使用、水利设施的大力兴修、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都是 这一时期农业进步的重要表现。但在农业飞速发展的同时, 现了 、春秋时期鲁国虫灾的状况 我 代农业病虫害包括的种类很多,见于《左传》中发生在 鲁同的虫害有以下五种:螽、蜚、螟、蜮、蟓,共计16次,其中螽9 次、螟3次、蜚2次、蜮1次、蟓1次。明确记录蜚、蜮为灾者各一 次。还有一年发生两次病虫害。这些虫类究竟为何物?又如何致灾。 螽,又叫蝗螽,以其善飞,也称飞蝗,为危害禾本科植物的主要 害虫,俗称麻札、马札、蚂蚱。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蝗虫的文字记 更多的水、旱以及虫灾。据《左传》所载,春秋242年问,共发生旱灾 3O次,平均每8年1次;水灾11次,平均每22年1次;蝗灾17次 (鲁国16次,宋国1次),每14年1次。自古以来,蝗灾、水灾和旱 录最早见于《左传・桓公五年》:“秋,大雩。螽。”但考古文物证明,人 们对蝗虫的认识更加久远。在安阳殷墟的妇好墓中曾出土了一件 玉雕蝗虫,它网眼突出,又翅并拢,下有两个较大的后肢前屈,栩栩 如生。在甲骨文中也有不少有关蝗虫的记载,如有的甲骨文反映蝗 灾并称为危害农业的三大主要灾害。水、旱灾害发生后可以用人力 抗旱排涝,但蝗灾出现后却并无有效的救助方法。其实,危害农业 的病虫害并不仅有蝗虫,像螟、蟓、蜮、蜚等虫害同样能给农业收成 造成重大损失。春秋时期这些病虫害已经出现。本文主要依据《春 秋》和《左传》的记录,对春秋时期鲁国的虫灾状况、特点及其发生 原因作一论述。 ..-虫 现在田问。癸酉卜:其……口亡雨?蝗其出,于田?……口? (《合))28425)有的是向祖先告祭,蝗虫要来了。如贞于王亥告秋口 ((( ̄-}9630),口告秋于上甲(《合}33230)。有的为息止蝗虫而卜问。 -・_●‘‘...-● ..._● ...●●。,...●● ...●●。 ...●●‘ ..,●● ・_●’・..・・●。 ..・・●‘_ ●●‘.●,....●...-● -_..・●‘..-.-●‘._‘._●。 ...・●。。.I_●●‘‘.”●●。 ..-.● ...‘●●‘.● ・.-__●‘-..・-●’・._‘‘●.・・●‘__.・roll ..・・●。。..・●● ,..・●●。・.. ●●‘・.‘●●●’・.-・-● ・ 后任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张学思、高崇民、李富春、张明远、李卓 然、汪金祥、顾卓新先后任副主席,因此东北大区档案还真实地记 录了林枫、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东北T作的 朽功绩和毛泽 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东北T作的讲话、批示,是我们全 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宰割,其中尤以日本军国主义为甚。满铁资 料是Ft本侵略者的“自诉状”,对之进行整理研究,可以推进我们对 巾闰近现代史、日本侵华史的研究。“满铁”名义上是一家股份公 司,f[1实际卜是13本军国政府控制的国家机关,是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中阳的大本营,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和T具。“‘满 铁’卡、fi案资料记录和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全过程,以及 面了解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要途径。 五、满铁资料与日军侵华史研究 “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日本政府为执行 其侵略中国东北的“经营满洲”政策而设立的,从设立至I3本战败 投降,前后共经营了40年。“满铁”是一家股份公司,经营南满铁路 及其附属企业,并兼有调查我国物产和自然资源以及为日本侵华 政策提供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情报的特殊使命。“它在我 国和东南亚各地以及13本本土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情报机构。在长 达40年的时间里,在为13本侵华当局直接提供军事情报的过程 中,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习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 ’fI f罔和东北 地 各方面的情况,‘满铁’档案资料是研究20 纪l:半叶巾同,特别是东北地区各种问题的最大历史文献资料 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六、其他 盛京(即现在的沈阳)是清朝的发祥地,是清朝开国两代皇帝 的都城。清朝在人关定都北京后,这里又被称作“陪都”,按照当时 清朝的定制,清朝形成的一些重要文档,都要抄送盛京一份,以作 保存,所以关于清朝的重要档案,如满文老档、实录、圣训、玉牒等, 了全方位的搜集,形成了大量包罗万象的图书资料和档案材料,我 们把这些图书材料和档案材料统称为‘满铁资料’。”具体来说,满 铁资料主要包括“满铁”会社及其下属机构形成的业务工作档案; 就分别保存在了辽宁省档案馆和第一历史档案馆,“我省保存的清 代档案共20万卷(册),形成于清初顺治朝至清末宣统朝的268年 间,包括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和东北地方军、政、旗务机关档 “满铁”保存下来的日本军政机关、团体发往“满铁”的文件材料(这 类资料在封面上多印有“秘”或“绝密”字样);“满铁”通过种种渠道 搜集、截获的中国方面的情报资料;“满铁”以外的机关或机构形成 并被“满铁”保存下来的文字、图片资料;“满铁”以外的机构,如关 东军、满洲国各级政府、El本在华的各个机构保存下来的资料等。 案”。从这些档案中,可以了解到清朝特殊的制度和习俗,如八旗制 度,是我们了解这一朝代的起源、见证历史最直接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志忠.辽宁省应该成为中国满学研究中心[J】.满族研究。2006(1). [2】刘芳.浅谈满铁资料的价值与利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4(4). [3】丁海斌.满铁资料的构成研究[J】.兰台世界,2008(2). 【4】李晨生.辽宁档案通览[M】.沈阳:档案出版社,1988(2).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饱受帝 作者简介:朱雅芳,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级硕士研究生l 悔着掷辖 avonyafang85@、63.com 囊 氟 海蔫l1 兰台世界.2009 5 20095 T ̄9,■国 ■_ 如庚辰卜其宁秋(《合 ̄33234),贞其宁秋于帝五丰臣于日告(《屯》 930 o这些都表明,在商代已经对蝗虫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范毓 周先生明确提出:中国的甲骨文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蝗灾 。 强等生态学杼洼,常常是蝗灾过后片叶不剩。如此频繁的虫灾对农 作物的吞食可想而知,如果夏秋两季皆遇虫灾,又缺乏储备的话, 那饥荒是在所难免的。 三、春秋时期鲁国虫灾高发的原因 蜚,害虫名,体轻如蚊,形椭圆,发恶臭。群集食稻花,令稻不 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秋,有蜚,为灾也。” 螟,一种食禾害虫。杨伯峻注:螟,蛾属,昆虫类鳞翅类,幼虫日 螟,口稻之叶腋或茎中,蛀食稻茎之髓部,《尔雅・释虫》所谓“食苗 心螟,螟是也”。春秋时期,螟害极易成灾。 春秋时期鲁国虫灾高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春秋时期鲁国农业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的不断增加直 接导致了虫害的增多。春秋时期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 段,铁器农具、牛耕的使用以及水利的兴修,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 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商周时期,我国的 主要农作物有稷、黍、稻、麦、高梁、荏、菽、麻等。稷、黍、稻、麦、高梁 都属于禾本植物。春秋时期,“鲁国的农作物以麦、禾为主”日,《广 另外还有一种虫灾叫蜮,音域,又音或。《吕氏春秋・任地篇》 云:“又无螟蜮。”高诱注云:“蜮或作口。食心者螟,食叶者口。衮州 谓蜮为口,问相近也。”然则蜮即《诗经・大田》“去其螟口”之口。《后 汉书・明帝纪》引《诗》作“去其螟蜮”,尤可证口与蜮为一物。 蟓,据《说文》引董仲舒说及《尔雅》郭璞注,为飞蝗之幼虫,未 有翅者。据《汉书・五行志》引刘歆说,则以为蚍蜉之有翼者,食谷为 灾。杨伯峻先生认为后者可靠[2[/5s。 二、春秋时期鲁国虫灾的特点 1.多发生在夏、秋时节。《春秋》纪月,常于每季之初标 春、夏、 秋、冬四时,如“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四时之纪,西周早已 有之,且以建寅为正,与实际时令相合。杨伯峻先生认为:《春秋》之 四时,不合于实际时令。殷周之春皆今之冬。以《诗经》考之,民间之 四时,皆夏时也。以传文考之,晋即行夏时者。相传周王朝于每年末 颁布明年历书于诸侯,诸侯奉而行之l 。春秋时期鲁国的l6次虫 灾,有l4次发生在秋天的八、九之月,一次发生在十月,两次发生 在十二月。这两次发生在冬季(十二月)的蝗灾记录是否属实,当时 人提出了质疑。季孙曾问于孑L子,孑L子答日:“丘闻之,火伏而后蛰 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孑L子认为这是掌管历法的人弄乱了 时令,蝗灾不应该发生在冬天,应该在天气较热的季节 现才是。 发生在十二月的蝗灾记录是不符合时令的。从中可知春秋末鲁围 历法已经发生了紊乱。结合杨伯峻先生的观点,“殷周之春皆今之 冬”,将季节向前推三个月,就能合理解释鲁国冬天发生的蝗灾了。 如此则后一年的十二月Hj现的蝗灾同属此类问题。现代虫灾发生 时间也多在夏秋之季,即现代科学研究中所谓的夏蝗和秋蝗。因为 这两个季节气温较高,且比较十燥,适宜病虫害的发育繁殖。 2.常与旱灾同时发生。蝗虫的生活习性是喜干不喜湿,其他几 种虫害的特点也基本与之相似,所以虫灾常常与旱灾结伴相生。如 公元前707年,“秋,大雩。螽。”(《左传・桓公元年》)《诗经・大雅・云 汉》有载:“旱既大甚,蕴隆虫虫。”都说明了旱、蝗相伴而生的特性。 3.虫灾频发引起了饥荒。《春秋》一书,记事简约,没有详细说明 虫灾所带来的影响,但从对后世虫灾发生的状况考查,的确能对当 时鲁国造成巨大危害。如公元前594年,“秋,螽。冬,口生。饥。” 两次虫害发生的时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夏天和秋天,造成整个年 度农业的歉收,引起了饥荒。我们可以从一些文献记录中想象 蝗 虫到来时的场面。《左传・文公i年》记载了与鲁国接壤的宋同发生 的一次蝗灾,“雨螽于宋,坠地死也。”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十 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可见蝗虫来时遮天蔽日,落时如大 雨倾盆,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庞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蝗灾的主要 蝗种具有繁殖速度快、生殖后代多、食性广、食量大、扩散迁飞能力 囫 雅・释草》云:“粢黍稻其采谓之禾。盖凡谷皆以成实为费,禾象穗 成,故为嘉谷之通名,谷未秀日苗,已秀日禾。”众多的禾本类植物 的广泛种植为蝗、蜚、螟、蜮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食物来源,这是春 秋时期鲁国虫灾高发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黄河流域(中、下游)的气候特点为虫灾的发生提供了有 利的自然环境。据现代科学的研究,飞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 虫,已知有10个亚种,其分布遍及欧、亚、非、澳四大洲。我国有3 个亚种: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在此区由北向南每年可 发生2~4代);亚洲飞蝗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在此 区除新疆的土鄯托地区可发生2代外,均每年发生1代);西藏飞 蝗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区的许多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在西藏和 青海南部,多每年发生1代)。就春秋时期鲁国出现的蝗虫而言,属 于东亚飞蝗一类,其形成与东亚季风关系密切。有关蝗虫的生长环 境,明代著名学者徐光启说:“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 以东诸郡之地,湖广衍,溢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 旨出了蝗 虫滋生的气候环境是在那些易发生旱灾和水涝的地方。 陈永林认为:黄河流域蝗灾特点主要表现为,黄河流域(特别 是中、下游)在大水泛滥后,经常发生严重的旱灾。水、旱灾害的交 替发生,使在沿湖、滨海、河泛、内涝地区m现许多大面积的荒滩或 抛荒地,这就直接形成了适于蝗灾发生并猖獗的自然地理条件【引。 这和四百多年前徐光启所观察到的蝗灾繁殖环境完全吻合。春秋 时期的鲁国地处黄河下游,境内有大野泽,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为害虫的滋生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环境。这里又是我国东亚季风影 响的典型地区,夏秋两季高温多雨,且降雨不均衡,少雨时,造成干 旱,雨水充沛时则又多 现水涝。这既利于食禾类虫害的滋生,又 利于其繁殖后代。另外,由于黄河断流时间是夏秋季(7~9月)和春 夏季(2~6月),这期间正是东亚飞蝗的发育和繁殖期,河道的断流 直接加剧了河南、山东等省黄河滩地飞蝗的滋生。 总之,春秋时期,由于鲁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之农 业耕地面积和农作物种类的不断扩大和增加,越来越多的虫害随 之而起,对鲁国农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范毓周.甲骨文【M】.人民出版社,1986. ef2j杨伯峻.杨朝阳.春秋左传注[试论鲁国的量表传统和农业生产[M】.中华书局。2000. ef4i31(明)徐光启.农政全书[M】.岳麓书社,2002.M】 .中国农史,1990. 5]陈永林.蝗虫灾害的特-点:成因和生态学治理[J】.生物学通报。2000(7) .★作者简介:王惠苑.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 ★作者邮箱:chinarosefairy@yahoo.com.cn ( i自}编: t}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